真正的原因是娇惯成性!在家里一个星期不去上学家长竟束手无策,可想而知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小霸王!还有可能是根本就讨厌读书,恰好找到一个借口,把责任推给老师。这样的孩子就退学吧,不要再去学校祸害老师和其他同学了
作者:姜英姿(韦志中心理学网校18级学员)
作者:赵玉梅(韦志中心理学网校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方向教务主任)
首先要了解孩子在学校发生冲突的原委,了解真实情况,分清责任。认真倾听孩子对事情的描述,以及孩子内心的感受,这样孩子的情绪得以表达和释放,让孩子感受到家是温暖的港湾,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
同时也能因此了解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价值观,孩子在情绪得到安抚后,往往可以更客观描述问题,问题描述越客观,越能激发孩子认真思考、分清责任,从而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应该负起的那部分责任,而非陷入到情绪不能自拔。
第二,家长要到学校和老师交谈,听老师对此事的解释。毕竟发生了肢体冲突,这会严重损坏师生关系,损坏孩子对老师的看法。必要时让老师和孩子进行沟通。
家长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老师的行为都视为完全正确,而立刻指责孩子、批评孩子,也不能一味地怪罪老师。要尊重事实分清责任。孩子才能心服口服。
第三,询问孩子一周以来呆在家里的心情以及未来的打算。
第四,家长要清楚初二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其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同于其他年龄段,可能会出现过激的行为或情绪,这些都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家长可以和孩子分析整个过程,引导孩子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家长可以引用一些故事来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第五,可以找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玩,唤起同伴之间的友谊。从而让孩子消除情绪,走进课堂。
初二的男生因一些事情与老师发生口角,后被老师踢了一脚,不愿去学校上课已一周,家长该怎么办?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这件事情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感到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体验挫折才能成长,也就是一首歌中的一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要让孩子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通过家长的引导让孩子倾诉他的情绪,待孩子的情绪有了好转,用启发式语言来让孩子说出自己不上学的目的,不上学的后果,然后启发孩子考虑不上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通过孩子的一番思考,也许答案自然就解决了。
尊重师长是学生的道德体现,和老师发生口角,从德行上孩子做的是不对的,那么我们也要从这方面来引导孩子,让孩子意识到他的不良行为,改变他的原有认知,鼓励孩子给老师道歉。让师生关系和好如初。
那通过这件事情,孩子在以后遇到什么挫折,就会要考虑我怎么做是有利的,怎么做是有弊的。一渡老师说的体验才能成长,体验才能有收获。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呢?
初二学生因一点小事被老师踢了一脚,已经一周没有去上学了。该怎么办?可能我的意见会受到很多家长的反对,但我有必要这样说。孩子都一周没有去上学了,你作为家长,每天看着他在家里,你还束手无策。可以想象的到,你平时是多么娇惯孩子?孩子之所以这么任性,就是你家长溺爱的结果。老师不可能无缘无故,去踢孩子一脚。肯定是孩子做了什么错事,让老师非常生气。在孩子这一周没上学的时间里,父母有没有问原因,是老师错了,还是孩子错了?如果是孩子错了,你就不应当庇护孩子。如果因为孩子做了错事,觉得老师伤了他的自尊。我觉得你是在教孩子如何犯错。如果你还试图等着,老师上门来给你家孩子赔礼道歉,那你就是对你的孩子极端的,不负责。小的时候,我听我妈妈讲了一个故事,有个死刑犯,在行刑之前要见妈妈一面。他妈妈见到死刑犯的时候,孩子提出了一个要求。在临死之前,再吃一口妈妈的奶。妈妈同意了。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孩子竟然把妈妈的乳头咬下来了。事后警察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死刑犯说,妈妈从小都没有教我什么叫对什么叫错?所以我的观点是,孩子做错了事情,必须无条件改,孩子做了好事情,做家长的必须奖励。这一周孩子都没上学,学校老师也有错,自己学生一周都没上学了,为什么不去家访,还不理不问。这是学校老师应当承认的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立马让老师,家长,孩子坐在一起。把问题解决掉,让孩子尽快上学。
初二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好面子,自尊心极强,同时也是叛逆高峰期,尤其是有些男孩,由于生理上的反应,情绪易爆易怒,遇事好冲动,不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当和老师发生矛盾,有肢体冲突的时候,有可能发生极端的表现。这时候,如果学校老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时疏导,完全可以避免类似上述孩子不去上学的事件发生。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一个朋友的孩子也遇到过这样的事。
朋友的孩子上初二的时候,一次在体育课上,同学们席地而坐,观看老师做体操分解动作。朋友的孩子一时兴起,和身边的同学聊起天来,结果被老师大呼其名,并让他上前给大家做刚刚教过的体操。众目睽睽之下,孩子尴尬万分,自己刚才没好好学,上去做肯定出丑,于是一动不动不知所措。老师见孩子不听命令,气冲冲走上把他拽起,孩子下意识用手阻拦,没想到老师一脚使绊把孩子摔倒在地。孩子在同学面前出丑,干脆不再搭理老师,老师拿他没办法,只得回去继续上课。
课后,体育老师私下找孩子聊了好久,虽然知道自己的举动有些过分,但丝毫没给孩子台阶下。孩子知道违反课堂纪律自己有错在先,可老师用武力制服自己,并让自己在同学面前颜面扫地,就是不肯承认错误。
班主任知道此事以后,并没有批评孩子,而是把孩子带到办公室,耐心倾听了孩子的“控诉”,等孩子情绪稍加平复之后,开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开导了他一番,并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班主任又联系了体育老师,双方达成相互谅解。
这件事过了一个月以后,朋友才从别的同学口中得知。再和孩子谈及此事,孩子心中已无过节。
所以,当孩子和老师发生口角时,老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很重要。如果在校不能解决,也绝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始终和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必要时上门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