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要澄清一点,打骂不是教育。这些暴力手段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成长,反而会成为他成长的阻力。孩子不打不成器,是一个谬误。
真正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基于爱和联结的。联结是一切育儿的基础。 每当你遇到孩子出现不当的行为问题时,你需要思考的是,你和孩子之间是不是存在联结断裂的情况?孩子越是“坏”的时候,越是他需要帮助的时候。
如果你能基于孩子感受和需求的角度去看待他的行为,可能你就会有不一样的应对。无论他是什么样的感受,都应该得到理解和接纳,在这个基础上,你也要对他的行为冲动作出明确的限制。
当孩子感觉自己被理解了,被看到了,同时也有充分的安全感和机会在你面前把心里的情绪宣泄出来,那么你再对他进行理性引导,才会更有效。
这个时候孩子也能真正启发自己的思维,对自己进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
一个家庭有小孩都会吵吵闹闹的
教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过于溺爱就无法无天了
而过于严厉,则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所以要怎么教育孩子更好呢?
今天葫芦弟弟给大家分享对孩子不打不骂,也能好好的管教好孩子
给家里的熊孩子试一下吧!
家长期望孩子说了就听,其实是希望孩子服从自己。
听话应该有两个含义:你听我的,我听你的。
往往彼此倾听得出的结果执行力更好。
“我以前凶吧,态度不好,他不听我理解,可是现在我好好说了,他还是不听。”这是家长困惑的地方。
常常家长会走进一个误区,是什么呢?
如果我放下身段,跟你好好说,那么一定能到达我的目的:“让你好好听我的话。”
家长的目的就是要:你听我的。
这个想法有个根本性的问题:没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想想看配偶间如果这么要求对方:你要听我的,显然会有矛盾,那么放在孩子身上也一定迟早会出现矛盾,且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矛盾会增大或激化。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1)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期望不一致
比如在睡觉和吃饭这件事上,大人的期望是,我一叫,你就得赶紧行动,说吃饭了,你就要赶紧把玩具放下,去洗手;说睡觉了,你就得收拾好玩具,赶紧上床躺下;
那么孩子的想法呢?我还没玩够呢,等我玩够了再说啊
所以家长的期望和现实就存在差距了,所以矛盾就出来了。
大人的感受就是,我的孩子不听话
(2)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一而再而三地尝试
比如说,商场里面亮晶晶的商品,可能昂贵,也可能是易碎的;但是孩子对商品的价格和材质没有概念,他对自己的能力认知不足,他也没有办法以预判形式是什么样。他没有我们大人的社会概念,比如说碰坏了要赔,赔还要不少钱,而且这个钱赔出去没有回报,是冤枉钱,这些孩子统统没有概念;即使家长跟他说:“不要碰哦,坏了妈妈要陪的”这样的话,他也只是听,对他来说,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但是商品呈现出来的漂亮的样子或者功能在实际地吸引他,让他去一探究竟,所以他没法听大人的“离得远远的”
给大人的感受就是,这孩子越说越做,不听话
(3)这是孩子一个个性化过程,对说“不”的产生的力量很享受
有的时候孩子说“不”或者反抗家长的时候,家长的激烈反应,让孩子体会到“不”这个词真的很有力量,那么大的孩子很享受这样的力量感。
比如说今天是规定的穿校服上学的日子,孩子说“我不想穿校服”。家长就着急了,“今天是规定要穿校服的,你不穿校服,你穿什么?其他小朋友都穿,你不穿?”家长就哒哒哒,一顿讲道理,目的是要说服孩子,给孩子的感觉就是被大人控制了,也感觉到我只要说“不”,就能把大人搞得鸡飞狗跳,这个很有意思,所以他会常常来刺探一下大人
给大人的感受是,这孩子怎么就说不听呢,真不听话
(4)孩子对“不要”的理解和大人不一样
比如说,过马路,大人认为过马路就是快步走,谨慎前行,注意前后左右的行人啊,拐弯的车辆啊,总而言之要小心地尽快走到安全的地方
孩子听到大人说过马路不要跑,他拉着你的手,一蹦一跳,因为红灯变绿了,大家伙一快往前走的人流很让人兴奋啊,我是其中一个很让人开心啊,刚才停着等,现在齐步走,这个很让人激动啊,所以他的动作完全表现出他的感受和心情,他没法理解那些个危险和紧张。
那么大人的感受是:这孩子真是越是危险,他就越做危险动作,真是不会听话的熊孩子
(5)大人不倾听孩子
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形,孩子说:“妈妈,快快,快看我”,他可能把你的大衣服披在身上了觉得很好玩,他可能把枕头、玩具或者水桶顶上头上了,他想要跟你分享他的创意,通常家长们没有感受到危险,或者正在忙着的时候,都是很敷衍地看一眼,“哦,看到了”或者很不耐烦“唉呀,正忙着呢,没看到吗”于是这样的反应也给孩子做了个榜样,他也学到了,下一次,他也会这样对待大人叫他比如吃饭啦,睡觉啦
这个时候家长忘记了自己曾经做过的示范,他只感受到当下孩子的行为:怎么叫都不听,真是不听话哦。
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1)审视自己的行为
每次孩子来找我们的时候,你觉察一下自己的行为,你有没有在认真地听孩子说话,你有没有敷衍孩子,有没有给孩子做“不听话”的榜样?
这个可以观察一下自己或者你的配偶或者家人,当孩子叫你们或者跟你们说什么事的时候,你的回应方式是什么,记录下来
然后从现在开始,可以很认真地回应孩子的每一次呼叫,即使你手里正忙,正在炒菜,也可以把火先关掉,然后蹲下来,看看孩子是什么事情,如果是需要花很长时间的,可以跟孩子说:“我听到你叫我啦,我现在正在炒菜,吃完饭我们一起玩,好吗?”或者你们可以约个时间,每天一个固定的时间一起交流的,让孩子把要跟你做的事放到那个时间去,这个固定时间称之为特殊时光。
(2)给孩子权力和选择
比如孩子今天要穿一条纱裙子上学,可是天很冷;可以让孩子先穿上衫裙子在门口试一试,让她自己决定要不要穿;可以这么说:“今天天气比较冷,妈妈打算要穿绒的衣服。你如果要穿纱裙子的话,可能会冷,也可能不会冷;或者你可以先穿了在楼下走一走,再来决定穿不穿,好吗?”
当然也可以根据裙子的厚薄和大小,给孩子有限的选择:“你打算在裙子里穿保暖衣还是穿外套呢,这个由你决定”——当然我们说这个有限选择给出的选项是大人能接受的,就比方刚才那个例子,不管是穿保暖衣还是穿外套,大人都可以接受,就可以给出来做为选项,大人不能接受的,就不做为选项来提供。
(3)倾听,进入孩子的内心
比如孩子一定要去看看那个电饭煲,可以抱着他在安全的范围内,去看一看你是怎样把米和水放进去的,是怎样按键的,或者也可以抓住他的手指,让他按正确的键。让他体会参与的快乐
等饭好的时候,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去开一下锅盖,在安全的距离体会一下那个热度,孩子体验过了之后不会轻易去碰热气腾腾的东西。
或者是孩子睡觉前怎么也舍不得玩具,还想玩,可以跟他说:“嗯,这些玩具都很有意思,你一定想要玩到不想再玩为止,现在是睡觉时间,是你自己收玩具还是妈妈和你一起收?” 用共情的方法去理解孩子,让他觉得被关注到。
(4)运用幽默
比如说洗了澡,不及时穿衣服,可以先用被子把孩子先围起来,孩子通常很喜欢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他会很享受光鲁鲁在被子里的感觉。这个时候你还可以跟孩子玩游戏,拿着他的衣服说:“啧,这件衣服是谁的呢?他找不到他的主人了,是椅子的吧?……..”
(5)尊重孩子,留出时间
通常我们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让孩子受打扰,就是在他看书,玩玩具的时候不让他在那个场景中被打断。如果刚好到吃饭时间了,怎么办呢?提前一点知会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心理预期,不要让他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
可以这样说:“我们马上就要吃饭了,你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过来?”
也可以说:“还有五分钟就要吃饭啦,你可以准备一下吗?需不需要小闹钟提醒你?”如果孩子同意,那么按个小闹钟,孩子可以听到闹铃响之后按计划行事。
孩子不听话,打骂不管用怎么教育?
1、家长在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时,应当让自己先冷静下来。
然后再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适当地采取一些措施。但不要一副太气愤的样子,也不要在说孩子时把以前孩子犯过的错误统统一时都给说出来。家长应记得,在跟孩子说话时,要记得是对事不对人,一事归一事,不要做过多的联想,也不要随便地就给孩子贴上“不听话”、“不乖”之类的标签。毕竟孩子都是在成长中,有时家长的语言可能会对他们产生莫大的影响。
家长在给孩子讲道理时也要记得选择恰当的时机,如果彼此都情绪失控,此时就不应该讲。等到双方都冷静下来,讲道理才有效,也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2、父母应该避免大嗓门
通常在家中都可以看到,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的声调就会越来越高,嗓门也就越来越大。而在家长发脾气后,孩子也哭着闹着耍起了脾气。而最后,就是家长拉下脸低下头去劝孩子。其实这样子的话,不仅会让家长和孩子的脾气都变得不好,而且也会失去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3、耐心接纳,站在孩子的角度找到原因。
是孩子感到不舒服,还是他内心的真实渴望没有被理解呢?情绪有好有坏,不要忽视坏情绪,要面对孩子的坏情绪,请耐心接纳,给孩子说话的权利,先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诉求和理由。
4、教孩子去认识情绪,并且表达出来。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去学会描述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真实需求。
比如孩子生气的时候,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会说我感觉自己很难受,想打人;有的孩子会说我想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全部砸烂。
当孩子能积极地用语言描述的时候,那恭喜你,孩子已经开始拥有情绪管理的能力了。
帮孩子认识情绪,亲子共读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借助书本让孩子去认识情绪语言。
而且故事也往往是现实世界的缩影,孩子从故事中辨识不同情绪,了解人们如何处理愤怒、恐惧、快乐及忧伤等不同情绪。
5、父母要自我检验,看孩子的成长环境如何。
孩子的脾气,跟父母息息相关。一个爱发脾气的家长,最后往往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会变成爱发脾气的人。
孩子总是喜欢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家长脾气暴躁,孩子个性也不会太温善。
被情绪化、常常发脾气的父母带大的孩子,情绪问题更多。
熊孩子不听话,除了打骂来管教孩子,很多时候,家长的情绪、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和成长方向。
当孩子叛逆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总是针对家长的观点,有一句反驳一句,或者不理不睬,平时说的话完全听不进去,反而振振有词,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针锋相对”的现象。
这个时候的亲子关系,是最脆弱的,因为家长和孩子站在了对立面,很快,这种冲突就会暴露在你和孩子的情绪、语言、行为和动作上。有的家长比孩子还学不会控制焦虑发怒的脾气,发现单纯讲道理孩子不听的时候,就开始责骂孩子,最后可能发展到打孩子。这些简单粗暴的方法只会使亲子距离越来越远。
那么,叛逆的时候,如何避免像敌人一样针锋相对呢?首先,家长一定要控制自己焦虑的情绪,改变自己的态度和心情,尽管知道孩子让自己生气了,但尽量克制住(可以借助抄念亲子连心文平静情绪);其次,学会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对话,果断坚决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信念,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用nlp沟通模式、grow沟通模式、三分法思维等方法引导孩子沟通)。最后,家长有底线有原则,引导孩子建立手机网络、学习、作息、运动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