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工龄20多年的老师来分析一下 一年级的孩子不想上学迟到,早退,以后会是什么样儿?
1.家长的陪伴,老师的鼓励,让孩子成功逆袭,最后大有作为。
孩子本身的可塑性很强。只要家长重视,老师重视,完全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孩子上不想上学肯定会有一定的原因。 家长和老师密切沟通,找出孩子不想上去的原因。看孩子是因为迷恋上了电视或者是游戏;还是因为在学校受到欺负过的不开心;或者是因为家庭原因,使孩子不想上学……
找到原因之后,家长和老师一起想办法,针对原因改变现状。家长多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也多关心、鼓励孩子,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还小,不要随便放弃一个正在成长的生命。只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是完全可以改变孩子的。
2.家长和老师听之任之,孩子书读不出来,最后甚至误入歧途。
孩子已经有了不好的习惯了,如果家长和开始还不重视,还不帮助孩子,孩子只能慢慢堕落。
不是我危言耸听,很多孩子误入歧途就是从厌学、逃学开始。只要孩子逃学,他就有更大的机会接触社会上不良的东西,就容易被有心人利用。染上抽烟、喝酒、赌博、暴力、偷盗等不良习气。书读不出来,没学到知识,还是小事,还是可能凭着努力有一番作为。但是如果孩子长成了一棵歪脖子树就可惜了。
孩子有了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人指引,没有人帮助他改正缺点,纠正错误,小错铸成大错就可能毁了孩子一生‘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以“不想上学,迟到和早退”来预判一个孩子的命运是不公平的,就跟预判一个从小成绩一贯优异、能够轻松考入北大学府的孩子,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一样没有意义。
诚然,听闻“一年级就不想上学”这个消息后,大多数成人都会发出“这么小就不学习,将来这孩子可咋办啊”这样的慨叹和担忧,同时,几乎每个人的内心都已给出了不太积极的答案:将来这孩子完了!
这些消极的判定,会给孩子埋下“心理消极暗示”的种子,甚至使他自己也认定一生也就这样了,从而一路沉沦。
可是,漫漫人生,充满变数,孩子不愿意走大多数人走的那一条路,却有可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另一条路。
不过我觉得,仅仅通过少许的信息,邀请大家汇聚于此,来盲目地预判一个孩子的前途,并非是题主的初心。我想,题主大概是想要讨论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和之后的解决方法吧?
而准确把握孩子不想上学的“病因”尤为重要!否则,头痛却医脚,再多的“医治”方法都是缘木求鱼。
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一书的第二章里,给出了一个孩子不想上学的案例,在这男孩5岁之前,是家中的独子,享受着家庭所有成员的爱意,每个人都非常愿意满足他的要求,他表现得很正常,很有教养,生活得非常快乐。
之后几年里,他有了两个妹妹,这时候他则表现出了没有教养的样子,并且对母亲做出胁迫性的态度和动作,使母亲愤怒,母子之间的关系也紧张起来。
在8岁之前,这个男孩的行为并不算过分,母亲依旧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辅助他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不过后来,这男孩越来越想支配自己的母亲了,态度蛮横,喜欢发号施令,采取各种令人生厌的方式引起家长的注意。
8岁之后,男孩的行为越来越让父母难以忍受,开始自暴自弃,办事拖拉,学习直线下降。有时,为了达成自己的要求,撕扯母亲的头发,拧她的耳朵,掰她的手指,后来,甚至捉弄起他的妹妹来。
在学校里他也劣迹斑斑,学校通知了他的家人,若仍然不思悔改,学校则建议家长把他带回家去。很显然,他已经不适应学校的生活了。
阿德勒在书中分析认为,男孩在之前的八年里,时刻被父母关注着,所有人围着他转,自己俨然是他所在世界里的王。后来妹妹出生,他被关注的焦点转移了,转到了妹妹身上,他突然之间失去了王位。但他不甘心失败,于是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消极的方式,想要获取父母对他的关注,重新夺回自己的王位。
刚开始采取不学习、令父母难受的方式获得关注,后来干脆在学校里捣乱,企图让校方开除他,然后就可以回到家里,继续操控他的母亲。
那么,题主口中的孩子,不想去上学并故意迟到和早退,是不是也有一些类似的原因呢?
大多数原因可能是:蓦然脱离处处包容温暖,甚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家庭,而处在一个人人讲求平等、老师并不特殊对待某位学生的学校里,心理上产生的巨大落差而导致的逃避行为吧!
又可能是:脱离自由自在、不必用功的家庭和幼儿园,来到必须端坐整齐、天天必须做作业的学校里,由于强烈的不适应而导致的厌学!
还有其他的可能:孩子在家里事事处处被表扬,但学校里不一样,孩子们藏龙卧虎者大有人在,一旦感觉自己比不上别人,获得不了表扬,蓦然感到失落,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念头。
知道了原因之后,可以作出如下的解决方法:
布拉夫曼博士在《看见孩子,看见自己》一书中曾说:他们从未想过孩子会有能力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和“隐藏”的焦虑。
那么,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应当是矮下身来,平视孩子的目光,用温柔的动作和声音走心地跟孩子谈一谈,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并结合自己当时上小学时的感受,慢慢引导孩子表达出心底不想上学的真正原因。
倘若认为对方是值得信任的朋友,孩子通常什么都会倾诉!
第二步,家长也要学习,逐步改变自己的态度,既不过度表扬,也不过度否定,每天都要跟孩子聊一聊,抱抱孩子,亲亲孩子,给孩子的心灵充电。
要知道,“上进是孩子的天性”,否则人类早就停止不前了,即使学业再糟糕的孩子,也会羡慕那些名列前茅的同学,期望站在领奖台上的是他自己。孩子不爱学习,或者赶不上别人,恰是由于心灵的力量缺失,就跟吃不饱就会跑不动是同样的道理。
那么孩子心灵的力量来自哪里呢?来自父母的帮助,和爱!
建议这位孩子的父母,从今天起,每天都全身心的陪陪孩子,抱抱孩子,亲亲孩子,认真帮助他的作业,让他每天都感觉内心里满满的,既有温暖又有感恩,那就是心灵力量的源泉。只要家长不间断,孩子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他会越来越自信,对学习也会越来越投入。
最后,祝孩子走出自己问题的阴影,走到一片温暖的阳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