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题主的问题做个补充:
一些中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和一些中小学的学生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这两个问题可以同时讨论:
1,我认为第二个问题:一些中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可以说是更为普遍些。
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其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是相关的,这和孩子的性格以及自小家庭的养育观和养育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那些受到家长过度宠溺的孩子和家长管控过于严格的孩子一般来说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会比较差,他们或者因为缺乏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或者是担心被家长责骂而产生恐惧而不前。
孩子一旦在自小的生活中养成了自己的习惯和态度,在上学后很难因为老师的影响而产生根本的改变,当然不是绝对的,但一般不容易发生。
2,至于第一个问题,也就是题主所说的:一些中小学的学生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这是在不同学校之间相比较而给出的一个很中肯的说法。这和一个学校校长的管理、校风校纪、以及老师的管理和教学水平有非常大的关系。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可以比喻老师和学生、学校和老师的关系。如果一个学校的校长管理有方,那么这个学校的老师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还很可能超常发挥;同样,如果一个老师非常得到孩子们的信服,那么这些孩子也很可能会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分析出了原因,就可以找出相应的办法,如果你是老师或者校长,那么你就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因为你影响的是几十个或者几百个或者更多个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如果你是家长,你针对的是自己的孩子,同样也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发挥自己的主动积极引导,来保证自己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这很难,但也非常值得去做(我在以往的回答和所发布的图文内容中多有涉及,欢迎关注“快乐庭院”更多地查阅),如果有可能,还可以给孩子找一个相对较好的学校。
具体有什么方法?这需要你自己去学习和体会,没有明确的“万金油”方子。
图片来自网络
对待学习不积极这个问题出现在很多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身上,而一个学生一旦对待学习不积极,从近处看那么他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就很差,会出现好几门功课不及格只有四五十分,从远处看如果这个孩子在小学对待学习不主动,那么他就不会为初中打一个好基础,进入初中以后学习成绩也很难提高,因为一个连小学知识都没有搞懂的学生怎么可能学懂比小学知识更难的初中知识呢?如果孩子在初中阶段对待学习不主动的话,那么他就很难在中考的时候考入一所高中哪怕是一所普通高中,同理如果孩子在高中阶段对待学习不积极,那么他就会在高考的时候以高考失败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结束自己十二年的求学生涯,因此面对不好好学习的孩子,令很多爸爸妈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多年了这样的家长我遇到很多,如下图所示中的这两个初中生和高中生,面对中考和高考还要玩游戏还要给游戏充值
那么应该怎样解决孩子不积极主动学习这个问题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点:家长要明确的告诉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长大成年离开父母以后做到工作自立养活自己
孩子不学习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能带来什么?所以导致很多孩子没有危机感和责任感迷失方向不好好学习,总觉得自己一直都可以过这种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应有尽有衣食无忧的生活,因此家长要明确的时候孩子:“父母之所以希望你要积极主动的学习,就是希望你长大成年离开父母以后能够拥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阳光和空气是免费的,其他的一切都需要你的能力才可以获取,而这个能力来自于学习,来自于考上大学学一门专业知识,拿上本科学历去找一份工作,所以作为一名学生一定要第一步首先做到学习自立,第二步做到工作自立,第三步才能做到人生自立,只有做到这三个自立才能养活自己”,我把这三个自立规划总结为《三个自立教育法》,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唯有让孩子明白父母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养活自己一辈子,孩子才会有危机感和责任感,才能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才能深刻的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能够拥有养活自己生存下去的能力
第二点:孩子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后接下来要让孩子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通过中考和高考完成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的成功对接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小学就是彩排,中考就是一场预选赛,高考则是最终的决赛,因此一目了然中考和高考直接改变着这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直接决定着孩子能否进入大学做到工作自立,而想要通过中考完成初中与高中的成功对接,高中与大学的成功对接,考的是知识,因此一定要努力学习
同时我们从上图可知,这四次对接需要的是一环紧扣一环,需要的是无缝对接,因为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知识只会是越来越难,如果一个学生不好好学习那么他就会学不懂越来越难的知识,也就越来越听不懂老师讲课,而一个学生如果听不懂老师讲课,那么他每天只能坐在教室里熬时间混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进行着出工出力不出活的低效率学习甚至是无效学习,因此多年了我严厉警告初中和高中不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一定要深刻的明白淘汰一个学生并不是在中考和高考的时候,而是当这个学生学习成绩差出现不及格听不懂老师讲课的时候,他其实已经被淘汰出局只不过在等待着中考或高考办一下离校手续而已!详细对话下图所示
正如上图所言,学习需要的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往前走,学习不是空中楼阁,学习需要的是一个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当天老师所讲的知识,因为任何一个学生都做不到用一个学期把之前好几个学期欠缺的知识补回来!最后只能是越积越多,积重难返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而越来越差的学习成绩会严重打击这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终导致这个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从而放弃学习,学业荒废!
以上图片摘自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书中同时详细的阐述了孩子为什么学习?来转变孩子的学习态度让孩子从爸爸妈妈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来解决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从而防患于未然,同时给孩子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新书推介我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只为助力各位莘莘学子学业有成,助力各位家长能够教育出更加优秀的孩子,让您的孩子学业有成,赢在终点!同时我在头条回答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中考,和高考的问题,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去阅读以便及时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
题主可能是一位老师,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题主是个“有心人”!
上课时,学生是否能主动思考,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内容本身的吸引力,二是学生的专注力,三是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学生的学习习惯。这几个方面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思考离不开思维活动,没有积极主动思维活动,谈不上思考。
而主体(这里主要指学生)的思维,又来自于主体对注意对象的注意。普通心理学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需要主观意识的参与,无意注意则是注意的对象本身具有吸引力,使得主体在“不自觉”中产生的注意。当学生不能主动思考时,说明学生注意的对象(也就是老师讲授的内容)缺少吸引力,因而不能使学生产生无意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感到枯燥,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出于游离状态;又因此,学生由主观意识参与的有意注意的意愿大大下降,产生心不在焉,甚至昏昏欲睡的感觉。
消除这种现象的有效途径,就是老师要改善课堂教学,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学习氛围。
对于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不宜使用枯燥抽象的讲授法,可以尝试用问题法,讨论法,或者二者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具体来说,就这一教学内容,在备课时,按步骤设立几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问题,然后启发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展开讨论,讨论可以是分组的,也可以是按座位前后同学的组合。其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以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进入主动思考状态。然后,各组推荐发言人代表,就事先提出的问题,逐一发言,并可请其他学生补充过质疑,以形成活泼的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这就可以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起来,达到让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
之后的教学环节,老师可视具体情况处理,这里不再赘述。
就学习本身而言,学生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发挥着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考虑的,其中,有几个重点的问题,要做到深思熟虑,一是找准切入点,二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三是控制好内容推进的节奏,四是层次清楚,不能乱。
当然,在这里,我们只是从整体上来讨论题主的话题,排除了学生之间基本素质的差异。这一点,请题主注意到。
首先要知道他缺乏兴趣,或者是缺乏主动积极去学习的原因。
以我的教学经验来说的话,如果一个学生,他突然之间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或者说不再像之前那样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的话,肯定是他遇到了什么事情。或许是他觉得上一次的考试太难了,有些打击或者是挫败感。或者那是他家里遇到什么事情让他产生了一种也不是说厌学,而是觉得学习没用的这种消极的心理,那他自然会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
只有找到了原因,对症下药才可以。
比如说我之前在带初三的时候有一个姑娘突然之间就说不想学了。家长因为这个非常着急和生气,给报了补习班,也去,但是去了不听,去那坐着,为此和家里闹得非常之不愉快。后来我找这个姑娘了解的时候,聊的时间比较长,最后终于知道了真实的原因。她想去跳拉丁舞,是一个在星期日上午去开了一个课外的一个兴趣班,原本呢他和班里另外一个女生,还有一个男生,三个人要一起去。当时家长最开始是同意的,但是等到真正报名的时候,家长反悔了,不给交这个报名费,也不让去学。因为当时三个人报名是有优惠的,另外两个报了之后,催着让她报,但是她没去,于是她就失去了两人个她认为是好朋友的。而且因为这个事儿,她在班里面开始渐渐的被同学孤立了,觉得她说话不算数。当然这事儿如果放在咱们成年人当中应该没啥,相互解释一下也能理解。但是在15岁或者1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对某一些事情的看法,是和我们现在是不一样的。
于是在弄清楚真正的原因之后,我也找学生的家长谈过学生家长呢,也表示可以让去学跳拉丁,但是期中考试成绩必须得达到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了之后,这个学生也重新找回了自己的朋友,也去跳了拉丁舞,当然后来她自己的原因,坚持没多长时间,也没坚持下去。但是她的学习成绩是重新稳定了,尤其是初三过后,面对的是中考,考试成绩还是可以的。
所以说,如果一个学生突然之间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真不一定是他本身不愿意学习或者说不爱学习,可能是其他的外界因素。尤其是在中学生这一块,青春期叛逆期,有的时候撞上了家长的更年期,很容易在这个家庭生活或者是个人的一些矛盾而影响学习。
作为一线教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是尽量和同学学生沟通,了解他真实的想法,从而对症下药。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其实对于中小学,尤其中学生来说,道理他可能都懂。只不过他需要的是周围人对他的认同,特别是他认为值得信赖或者依赖的人对他的认同和认可,那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兴趣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充满了兴趣,他就会主动进行探索,学习起来事半功倍,会很有效率,也很有效果;同样道理,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他也会主动进行学习,他的学习过程会充满乐趣,学习也会很有效率。
但是,(敲黑板,划重点),一个学生很难对每科都感兴趣。可能对数学感兴趣,而对语文不感兴趣;可能对物理感兴趣,对英语和语文不感兴趣。
而且对学习是否感兴趣,与学科的内容有关,可能对第1章感兴趣,对3、4章不感兴趣,不同的章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一样,也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好奇心,是否形成兴趣那就难说了。
与学科的授课老师有关,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有的老师上课很枯燥,有的老师上课幽默风趣,有的老师上课循循善诱,学生很有收获,但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大概率会遇到不同风格的老师,目前还只能是学生与老师的偶遇,难以做到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老师。
所以,兴趣引导,听起来很美好,实施起来很难。
二、激励引导。
俗话说,聪明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笔者所说的激励,指的是口头表扬,也就是夸奖,物质激励在其次。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表扬就更喜欢了,受到表扬会让人的虚荣心得到莫大的满足。时不时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以口头表扬,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促进作用,会引导他去主动学习,争取下次再次受到表扬。
笔者从教十几年,经常遇到学生家长对我说,我的小孩喜欢戴点高帽,也就是喜欢表扬,言外之意,就是要经常夸一夸他的小孩,激励他,促进他学习。客观的说,家长这种要求不过分,而且每个家长都会希望老师经常表扬他的小孩。
但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班上六七十个学生,难以做到顾及每一个学生。由于老师平时的教学、备课任务,只能是因事对人,某个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学习过程中有闪光点,在班上面对全体学生,予以表扬,这种言之有物的表扬,才是有效的。不可能学生表现平平,还在班上大力表扬,这种表扬很空洞,只会对表现好的学生造成心理不平衡。更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来这种假大空的表扬。老师的表扬天然具有稀缺性,学生才看重这种表扬。
所以,激励引导,夸奖学生,最好的实施者是父母。最有效的实施者是老师。
三、压力驱动。笔者认为,这种最具可操作性。
看到这个说法,肯定有部分读者觉得不太人道。当前,素质教育的口号满天飞,快乐学习的口号也不少,这种给学生以压力的提法简直是十恶不赦。
这里给中国的应试教育辩解几句。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高中三年的学科知识内容非常多,要想学完,学好,上重点院校,学生的竞争压力,学习压力不可避免。在网上看到这些年的教育改革,就提到江浙一带的高中毕业生,被名校理工专业录取的学生,基础知识储备、计算能力有欠缺,(这是网上的报道,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
老师给学生压力,压力即为动力,久而久之,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平时的考试很有必要,主动学习且有成效的学生会体会学习的快乐,精神上的满足;老师平时的检查也很有必要,也会形成学习的压力,进而转变为学习的动力。
在压力驱动中,老师的作用很重要。这里不存在老师不给学生压力的问题,绝大多数老师也存在竞争压力,都想不甘人后,都想争先,争优。当然,压力应该是适度压力,压力过度,老师和学生都受不了。所以我说,这种最具可操作性。
码字不容易,各位读者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