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回复
针对这个问题:建议家长和班主任坐谈一下。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选择“因材施教“的方法,让学生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要苦苦相逼。
一,与班主任老师配合好。
二,多陪伴自己孩子,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有优点就肯定,不要光恨铁不成钢,骂呀、打呀都不是办法。
三,要观察孩子的兴趣,喜欢什么。着重培养其爱好。
老师可以做老师的部分,家长不见得有老师管用啊,尤其是到了初中以后,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家长几乎没有作用了。
一个人遇到一个好老师,可以改变一生。
老师如果可以忽略学习成绩,从这个孩子的其他方面鼓励孩子,看到孩子这个人,看到他的价值,孩子一定能体会到老师的用心。
中国的教育制度太过制式化,所以成绩好的尖子生多,平均水平普遍较高,但是同时带来一些问题。首先,人为规定的好学生的标准不足以真正的定义好人,学习好并不代表就一定是教育的成功。学习好有时候甚至意味着有一些人占据了老师大量的教育时间和精力,这都不应该是鼓励的,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其次,扼杀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潜力。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学习不好并不代表做什么都做不好,成绩不好并不是说就做不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最重要的是,因为统一的标准让那些制定标准的人和执行标准的人拿了一把尺子对所有的孩子进行测量和评定。甚至给这些孩子未来无限的发展和可能性之前就做了定义,这种危害绝对是很大并且不可逆转的,甚至会影响到一些孩子的一生。
在此,也借此平台呼吁一下大家,尤其是做教育的老师们,不要轻易放弃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家长的不重视本来就是孩子人生成长中的一种缺憾了,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关注和鼓励而不是指责或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