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问题描述里的3个词:1、大学生,2、交流困难,3、手机瘾,分享些想法。
首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呈逐渐下降趋势。
父母的影响力,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最大,儿童期减弱但感觉不明显,青少年期因孩子争夺控制权,双方关系陷入胶着,孩子上了大学离开了家,脱离了父母的管控,放飞自我是情理中事。
其次,亲子交流习惯的最佳养成时间,是孩子的儿童期及青少年时期。
因为儿童期和青少年时期,是孩子思维能力、人格建设和语言表达快速成长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只重视成绩和排名,对孩子的精神世界一无所知,那么孩子的精神世界就会野蛮生长,受各种营养价值不高的精神快餐所诱惑,思想上会埋下消极的种子,比如沉迷快感。
最后,“手机瘾”是成瘾性人格的一种,除非主观意愿强烈,外力很难改变。
成瘾性人格是心理学名词,通俗点讲就是明知没好处还控制不住自己的渴求和痴迷。跟父母关系疏离的孩子,也是在外部环境里最容易被边缘化的孩子,人无时无刻不活在关系里,和父母关系不和,和外部关系不睦,内外交困,孩子的现实生活是失控的、不快乐的,只能活在手机里,因为和手机的关系是孩子唯一能掌控的关系。
孩子的任何心理问题都可以通过“抱持型”环境得以解决,只不过现在孩子在大学住校,父母即使想改变自己,努力为孩子营造新环境,也是鞭长莫及,更何况父母几十年的思维、言行习惯不是看了这篇短小的文章就能彻底改观的。
所以我给家长朋友的建议是,1、通过碎片化学习提升交流和沟通能力,网上资源丰富,想找就能找到。2、关心孩子的感受,倾听孩子的声音,杜绝说教和灌输,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3、用积极的言行和孩子交流,有助于让孩子和现实世界建立联系,有助于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有助于让孩子感知现实世界里父母真实的关爱。
推荐阅读《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养育高情商》、《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做不焦虑的父母》。
准确的来说没有什么“网瘾”“手机瘾”这个概念,所有沉迷网络的人,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太如意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价值,找不到存在感、成就感,转而去虚拟网络找存在感、价值感。
所谓的“瘾”是有生理反应的,你一定见过有人打游戏打的很疯,但是有自己更喜欢的事的时候可以立马放下游戏(下面有位答主说自己家亲戚的孩子就是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价值后,也就不会再手机、游戏上找价值!),而且不会有任何的“戒断反应”,不像烟瘾、酒瘾一样突然的戒断生理上身体会有一些反应!所以说“网瘾”这个词不准确!
没有所谓的“网瘾”、“手机瘾”,这种概念只是不了解的人,对那些暂时性选择逃避的人贴上的负面标签!
您这个问题有两个关键点:
一:孩子沉迷玩手机!
二:子沟通困难,亲子关系不是很融洽!
第一个问题:
大学生没有作业,也不用跟中小学一样需要预习复习,所以平时有大量的时间!
没有学习压力如果从小没有培养兴趣爱好,还没有到有工作的时候,那这大把的时间总得做点,用孩子的思维就是不玩手机干啥去啊!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找点他愿意做的事,让他有参与感、成就感、价值感就可以了!只要找到这样的事立马就可以放下手机!
很多大学生玩手机自己都玩烦了,即使烦了也不知道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不是他们沉迷手机,而是没事干!
第二个问题:
亲子关系不好,说句一针见血的话就是你说的他不愿意听,他说的你又不了解。也就是两个人说不到一块去怎么沟通?
他感兴趣的电影、电视、音乐、动漫、游戏您都不懂,年轻人玩的你也不知道,那孩子也没有什么能给你说的了!
如果您再因为看他天天在玩手机生气着急,再指责他两句,那情况只会更差了!如果您想跟他缓和关系,能有效沟通,那就先多少了解下他喜欢的东西。
跟他聊他喜欢的领域和事情,他肯定给您说很多跟您有个良好的沟通状态,假设你没时间去了解,那就让他给你讲讲他为什么喜欢这些,您不要去评判去打断他,就耐心的听着,也不要用您的价值感去衡量。
如此几次你们的关系肯定会好起来的!但是如果小时候亲子关系就不好,伤害孩子太深的话,那可能需要花费的时间会要长一些!
六年一线家庭教育老师欢迎跟大家一起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