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定年龄阶段孩子“叛逆”,是正常。如本该出现“叛逆”现象的阶段没有出现,那么家长倒是应该担心了。
“叛逆”是正常现象,但不能放任,不能成为小孩“无理”的借口。对于这一点,家长完全可以放下身架,开诚布公心平气和地与小孩沟通。从自己成长经历切入疏导。
至于“厌学”,家长则要多方面考虑:为何小孩无法从学习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是因为主观的能力、态度问题,还是外部压力致使学生无法承受。
“厌学”现象发生,只要不是一惯性的(如果是一惯性则要考虑上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正常。成人不也存在“厌工”状态吗?慢慢调,细心诱导……
我两个小孩是两个儿子,大儿子奶奶带的多,特别淘气、调皮,在学校老喜欢打架,读书每次考试都是倒数第一,不肯学,这次疫情没有回去把他两兄弟托人带深圳这边过年,写个作业是我最头疼的事,一天到晚抱着手机玩,不让他玩就大喊大叫、哭、发脾气,有次真是气急了,拿了个衣服架使劲抽他,他哭着说我恨你,你为什么不去死,听他说这话又可恨又可气,恨我自己没把他教育好,很无奈
教育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责任,其本身是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事物的认知,因此不能单独从成绩单方面评判孩子是否优秀,这对孩子不公平,也太过于片面,所以讲教育融入生活中去,这样不会显得南无枯燥无味,一点点培养出他的爱好和发现他的长处。
厌学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锅
所谓中学生的厌学情绪,这不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一个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孩子在小的时候,学习是他的一个天性。孩子对世界充满着好奇,他有一种强烈的未知欲。
但是人类大脑的结构决定了孩子学习的状态,当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的比例恰当的时候,孩子的学习是快乐的,他对学习也是有着浓厚兴趣的。如果学习时间远远多于游戏时间,就会给我们的大脑造成一定的负担。
如果这个孩子已经开始厌学了,只能证明我们给他的学习时间已超过他大脑的负荷了。超负荷的学习时间一长,孩子的厌学情绪慢慢的就被培养出来了。当他的厌学情绪被培养出来,恰好又碰到高考,那基本上这个孩子的一辈子就被毁掉了。
如果这个孩子有了厌学情绪,我们让孩子至少保持学习的状态。但不一定非要去学习他不想学的课本或者学校里的东西。
比如,我们可以问他:如果你还愿意学习,那么愿意学一些什么东西。学习做菜还是打球?你喜欢看小说?散文类?还是做一些物理实验呢?……
这个时候找他有兴趣的东西让他学,哪怕他的学业暂时耽搁一段时间。重要的是先把孩子快乐学习的因子给他培养出来,当他能够慢慢从一些课外读物里面、从他喜欢的事物里面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快乐的感觉,这样他就会一点点的捡起以前不喜欢的书本,这也是有可能的。
这是个教育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家长的问题,因为家长配合学校,配合教育制度,最终把孩子折磨到这一步,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最终在孩子身上反应,不见得是孩子本身的问题。
家长和学校都要反思、改进!你看呢?
(内容摘自恩师赵小明先生微课)
“看你走路,陪娃进步”
#教育微头条# #学校教育# #厌学# #儿童# #亲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