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青春期的话,即使孩子不玩手机也一般不愿意和父母交流,这里面涉及到了就是孩子的青春期心理,每个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他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玩手机只是孩子的一个衬托,我们在描述孩子沉迷手机的时候,其实我们在查看一下我们自己是否也沉迷手机。
所以说对于孩子是否沉迷手机,不要先下定义,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公平,时间长了真的会变成这样子,这就是心里期待和暗示的影响。
我想家长应当从多与孩子沟通,不要居高临下的去指导孩子做任何事情,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讲,可以从他的角度来理解一下,甚至我可能可以放弃一下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只要孩子不违反法律,不违反道德。有些事情真的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自然而然的能够改变。
有的人可以从一把沙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我们在海滩中把沙子握在手中的时候,抓的越紧流的越少,如果适当的松开一些,我们可能留住的更多。
孩子道德与成长,也许在青春期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一个简单原理,那就是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茁壮的成长。
很多孩子都是比较懂事的,过了这3~5年,孩子就能变得成熟,这3~5年,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千万不要,去指责包办孩子的一切。
对待这个问题,与其严防死守,不如理性思考,理性处置。
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不沉迷于手机呢?家长可以这样做——
1.与孩子约法三章,犯规要有惩罚
面对孩子日渐沉迷手机,许多家长采取过粗鲁的方式:没收手机、砸了手机,情到不可控时,还打过孩子。结果还是收效甚微。
其实,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与孩子约定手机使用时间来得有效!家长可以与孩子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同时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即犯规要有惩罚。
2.转移孩子注意力。如可以为手机设置密码,每天不定时更新,给孩子布置任务,完成任务之后才会得到密码。不能完成,就得不到密码了。
3.理性沟通,为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
游戏的世界,也可以视作是孩子为封闭自我而选择的另一个世界。家长如果长期忽视孩子、或者看不见孩子的努力与长处,经常打压、贬低孩子的自尊,对孩子的决定事无巨细地横加干预,不肯倾听孩子的心声,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关上与父母的沟通之门,并陷入自卑、低价值感的心理漩涡。
因此,作为家长,看见孩子的长处,要夸奖,看到不足,要帮助、鼓励孩子努力,要多与孩子沟通,学会做孩子的倾听者,让孩子健康成长,建立自我价值感。
4.家长要以身作则。首先,陪孩子时,不玩手机。当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可以提前将手机静音,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接听电话要告知孩子我要接个电话,保证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
其次,家长态度要坚定。如果家长已经开始实施如何解决孩子玩手机的方法时,态度一定要坚决!要让孩子看到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总之,家长对待孩子沉迷手机问题的处置,要有方法,有原则,有态度。
关于孩子玩手机不愿和父母交流这一问题,个人觉得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解决。
一,帮助孩子走出沉迷游戏的状态。
如果是因为孩子太沉迷于游戏而减少与父母的沟通的请况的话,这种情况,父母一定不要一味的指责打骂,那只会让孩子陷的更深,还有可能出现极端的行为。
父母在面对这一问题时,要保持冷静面对现实接受事实,以开放的心态理解接纳慢慢的包容引导孩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
(1)、接纳孩子。
父母可以试着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了解游戏能够给孩子带来的情绪体验,并能在孩子面前表示出对孩子的一定理解。
(2)、慢慢的用其他方式引导代替孩子玩游戏。
比如去游乐园玩,去看电影,参加户外运动等方式减少孩子玩游戏的时间,转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有机会转移兴趣点,在其他方面也能体会到乐趣。
(3)、制定合理的游戏时间规则。
在孩子理解可接受的程度上制定一定的规则,非常有必要,很多孩子就是因为家长没有制定合理的规则要求,孩子才会越来越放纵自己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的。
(4)、父母要要一定的边界感。
与孩子建立好边界,超出边界之后(不仅仅是玩游戏),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这种情况下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生气了。
当然不是父母要对孩子大吼大骂表达自己的生气,而是温和坚定的指出孩子的错误,这样能避免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也能够避免孩子对待父母更有恃无恐变本加厉。
有的孩子可能即使不再沉迷于网络也仍然和父母沟通不多,这时候就要分析是孩子的性格问题还是亲子关系的问题了。
如果是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孩子可能即使不玩游戏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因为孩子的心理距离和父母很远,也不会有真正的沟通。就是父母下命令,孩子执行,或者父母下命令孩子阳奉阴违或公然反抗。
这时候就要着手修复亲子关系了。
二、亲子关系的修复方面。
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心理和态度上接纳孩子。
不要总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面对事实,理解孩子。
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很多行为背后都可能是渴求理解、渴求关注、渴求成功体验的心理需求,家长要帮助孩子体验到这些需求得到满足,获得成就感。
(2)、家长说话要有艺术,要成为孩子的朋友。
家长要放下盛气凌人的架势,不要用专横的态度和命令的语气跟孩子说话。
家长要仔细观察了解孩子的长处,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去。
要用平等的姿态跟孩子相处,多用商量的语气跟孩子说话,多鼓励孩子的长处,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时调节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不足的地方最好用提醒、暗示的方式告诉孩子。
遇事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家里的事情民主的方式解决处理。
和孩子成为朋友之后,还要有意识的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做家务或做一些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3)、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多和孩子谈心。
真正的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就要和孩子多谈心,了解孩子的情绪起伏情感体验,让孩子真正的在心理上和家长之间没有隔阂。
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父母对他的爱。这样才能真正的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一旦建立,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一定会畅通无阻了。
三、孩子性格内向不愿沟通。
这一点我个人也没有很好的建议,性格是先天气质和后天培养共同的结果,家长还是在后天培养方面多做功课。
具体提以下几点建议吧:
(1)、成人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应该注意尽量的找机会鼓励孩子把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创造良好的家庭沟通的氛围,尽量多的让家庭各个成员良好的沟通交流。
或者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开始进入话题沟通,慢慢的过渡到其他话题的沟通交流。
(2)、多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让孩子有多一点的与人交往沟通的机会。
(3)、多鼓励孩子与人合作,让孩子从合作中找到乐趣。
总之,对于这一问题不一定是单一方面的原因,父母要从多个方面用心。
既要注意用正确合理的方式慢慢的引导孩子走出游戏,又要与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果是孩子的性格问题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才能改变孩子只爱玩游戏不愿与父母交流的状况。
孩子玩手机这个问题对于当今社会已经不是个例了,当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感觉这个问题应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除了上学吃饭睡觉就是在玩手机,没时间和父母交流,还有一种是孩子不玩手机的时候也不跟父母交流。第一种是父母惯的,适当的玩手机没什么不好,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这个度要掌握好,孩子不懂的事情,做父母的要去教育,一味的娇生惯养,最后换来的是孩子失败的人生,孩子还没有判断问题的能力,父母要尝试教导。第二种是玩不玩手机都没交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玩手机只是父母用来解释没交流的欺骗说法而已,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交流?这个问题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有的家长的教育方式是以我是他爹的身份自居,认为我是孩子的老子,孩子什么都要听我的,我说的话就是圣旨,我的做法,我的思想全是对的。一般情况下,这种父母都是“没文化”的表现,孩子的行为,孩子的思想都收到父母的控制,一来二去,孩子就感觉不用跟父母交流,反正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也没用,最后还是要听父母的。父母经常否认孩子的做法和想法,最后还抱怨孩子不愿意交流,这简直就是个笑话,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亲手撕掉了我的翅膀,却还妄想让我漫天翱翔”。当父母的自己考虑考虑是不是自己的原因,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要先从自身找原因,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人生导师,父母总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打骂孩子,而不思考自身问题,这次打完骂完,孩子的问题可以得到实质性和根本性的改正吗?第二种父母是放低身份,把自己与孩子的关系维持在“朋友”这个定义下,我们成年人也是平时有什么事情都是和朋友更愿意沟通,父母通常只是报喜不报忧的,孩子也是一样,孩子想给父母看的都是好的一面,想得到父母的表扬和称赞。孩子的心思都是跟玩伴去交流的。
当父母的别把自己摆的太高,摆的越高,摔的越惨。放低身段,多弯下腰去和孩子接触,你会发现孩子舒服,自己也舒服。
如果是上学的孩子沉迷手机,这种情况有可能是身边的同学都玩手机,他自己不玩就感觉和同学不在一个世界里。这时就是一个度的问题了,父母要去掌控,不是不让玩,而是要有时有晌的,父母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娱乐一下,孩子会认为父母突然很“给力”。如果不是身边同学都玩,而是只有他一个人沉迷于手机,那你要发现一个他感觉很“酷”的新鲜事物,然后让他把兴趣转到这个很“酷”的事情上,例如滑板、滑雪、冲浪、平衡车、摄影等等。
反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培养的,而且这个关系的培养的主动权一般都是握在父母手里的。
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去理解:不是孩子沉迷于手机,而不去跟家长沟通;而且本身就没建立好与家长沟通的关系……这是一个如今非常普遍存在的现象。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大人,小孩都乐意去做手机低头族的时代。我们大人依赖手机,几分钟不看手机就觉得失魂落魄,手边少了什么;而孩子更是从手机里认识了世界,找到了网络畅游的乐趣,享受了独自玩耍的空间,体验到了手机游戏带来的快乐,操纵了各种软件找到了朋友圈里的存在感……与其说智能手机改变创新人类生活,更不去说手机支持帮助人类生活。
即是如此,我们都承认手机对于我们很重要。但是,相比物品的存在,当然是我们人更为重要,尤其是家人与亲情的建立与沟通。这一点,在跟孩子沟通这个话题的时候,首先要将自己放在统一要求的尺度上,因为我们大人也是离不开手机,所以不能一味地责怪与抱怨孩子,否则孩子会觉得大人是仗着长辈的威严对他严苛,更加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打开心扉与家长沟通,除非作为大人真的将自己跟孩子放在同一个位置去建立这种对等的有效沟通模式。
如果是我,我想这样是否可以?~跟孩子开诚布公表达并非一味不支持孩子看手机,允许孩子能够拥有自己不收打扰的看手机空间与习惯;但同时也跟孩子提出家庭沟通日,或者固定,或者随机的时间,大人孩子都放下手机,围绕需要的话题畅聊~如果希望创造一些活跃,可以制造一些例如谁忍不住先看手机,谁负责洗碗,或者谁负责请吃饭等等……当孩子是真的放下以往家长要么唠叨,要么指责,要么一刀切的方式等等的芥蒂,自然也就放下了对家长的防备,家长与孩子之间自然会形成一种习惯,什么时侯是该与大人保持沟通的时间。
当然,文章前面我就提到,并非孩子放不下手机,而是就不想与家长沟通,借着看手机也是一种避免尴尬的回避。那就是本身家长长期与孩子沟通模式建立的问题,与手机关系不大。所以,这种沟通方式更为微妙,那就要从大人出发了,总之,我是觉得是人都怕唠叨,抱怨,责怪,否定,拿别人家的孩子攀比,翻旧账,揭人短……跟孩子沟通更不能如此,家长做不到,久而久之,等于封住了孩子的嘴,他什么真心话都不愿意说了。所以,我们做为大人,孩子身上的问题,还是先从改变自己的方式开始,真心的把孩子与自己对等,感同身受的平和沟通。相信即使孩子再喜欢玩儿手机,但他们更乐于尊重,更愿意依赖与信任的是父母!
以上是我的片面观点,希望阅读到的朋友求同存异,让我们更好的交流与进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