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老穆曾遇到一位高三学生,他看到别的同学用了昂贵的水果手机后,他也要让父母买。
他放下狠话,如果父母不买,他就不去上学了。
起初,父母没买,没想到孩子真的不去学校了。
无奈之下,父母只好买了……
孩子为何会有这样的恶习呢?
我想,一定是父母从小“惯”出来的。你们觉得呢?
(一)手机本身吸引力不大,只是起到通信作用。但手机中的游戏和视频等,是孩子学习的“杀手”,倘若处理不当,孩子会就此沉沦。
不知有多少学生毁在手机上,真的印证了那句话:“毁掉他,就送给他一部手机吧!”
倘若孩子沉迷游戏,学习成绩必下降!
倘若孩子看不良视频,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作为父母,不得不及时出手了……
(二)父母不妨在睡前没收儿子的手机,来个君子约定。
如果儿子同意,最好!
如果儿子不同意,你可以与他协商,规定几点后就关机。父母可随时打电话检查。
(三)关掉家中的无线网,让孩子用流量。同时,严格控制孩子电话费。
控制孩子零花钱,也很重要!但要防止孩子借钱。
这样的方法,或许难以奏效,但总比给孩子无线网要好得多。
(四)与孩子老师取得联系,检查孩子作业情况。
倘若孩子作业潦草,则让老师严厉批评!
孩子晚上认真写作业了,也就没有多少时间玩手机了。
(五)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定一个目标大学,让孩子努力为之奋斗!
没有目标感的学生,学习是没有动力的。
先确立最终目标大学,然后再制定阶段目标,并将计划落实到每一天!
(六)实在不行就让孩子住校,或者转到私立学校,或许有奇效!
当然,如果孩子死活不同意,家长最好借此机与孩子好好沟通,让孩子改掉这一恶习!
【结束语】孩子沉迷于手机世界而难以自拔,说明他在现实的世界里得不到人们的认可,所以他要在虚拟的世界里刷存在感与成就感。
老穆呼吁各位家长,一定要从小管教孩子,莫待孩子大了,也就管不动了……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这个手机问题确实挺困扰高中学生的。目前中国社会进入手机社会,几乎一切金融服务都在手机上有体现。让学生完全脱离手机不现实。希望孩子学习不受手机影响也刻不容缓。确实挺难把握的。
我的孩子2018年高考的。她也爱玩手机,从初一开始她就住校,为了联系方便,我给她买了智能手机。初中的时候,学校对手机管束的也不严,一般回到宿舍是可以用手机的。所以,她基本上手机就没受过限制。后来进入高中,学校依然管的不严。所以,我们家长也没太过于严格。虽然,在家里看见她玩手机太晚的时候,也会说她两句,但从未说没收她手机。也从来不管她玩什么内容。甚至遇到好玩的小游戏,还会和她分享一下。
但是手机依然有它的坏处。高二开始时,她竟然谈恋爱喽。晚上躲在被窝里和小男友那个聊哇!一聊几个小时!气死我了!后来和她老师说了谈恋爱的事,我们家长不采取极端的惩罚办法,男友家长和我们也一样开明,我们不鼓励也不惩罚,但采取引导,想拍拖可以,去图书馆拍拖吧。其它地方不准去。后来她就每周坐地铁二十公里去市图书馆拍拖。学习就没耽误。学校里,老师知道情况后,没收她的苹果手机,我就给她一个老掉牙的智能手机暂时代用。没有电话卡,就不能上网了,就拿来听听歌。
我小孩有个优点是不爱玩游戏。只是喜欢手机聊天和闲暇之余听听歌。所以,我觉得不能没收她手机,高中本身压力就大,如果没有手机帮她解压,她住校孤独感更大,不是好事。我坚决给她聊天。所以我的孩子高中时压力不大,比较轻松。
遇到爱玩游戏的孩子怎么办呢?其实首先家长要了解手机游戏。为什么手机游戏那么吸引孩子?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同学一起玩一个游戏。互相比较谁是青铜谁是王者,只有把孩子这个吸引力去除了,孩子自然就对游戏有了免疫力。我的方法是一种长期的教育,从小我就随便孩子玩游戏,但是,当她爱上一个游戏的时候,我就给她介绍一种更先进的游戏,我也带着她玩,我自己就是王者。结果,她就不爱玩游戏了,老比不过老爸,没啥意思。。。
2018年,我的孩子文科进入中山大学。她是广东省文科671名。大一她拿到了中山大学的最高奖学金。并且在大一完成了英语六级考试603分,取得了北大清华保研报名条件。
高二还玩手机说明孩子对学习一点不重视。我给你提供几点建议。
1、如果孩子上瘾了,很严重,堵为主
如果你孩子玩游戏已经很上瘾了,那么这个时候一般靠谈话是没有用的,必须采用刮骨疗伤的方式,来硬的。
办法一:
父母必须没收孩子的手机。关于没收孩子的手机也要讲究技巧,如果孩子不听父母的话,父母可以借助班主任老师帮助把手机没收掉。
按照学校的规定,班级是不允许带进手机的。如果孩子把手机带到了学校,父母要及时告诉班主任,可以配合班主任老师查查宿舍或者学生的桌洞把手机没收掉。
办法二:
少给孩子零花钱。现在很多孩子问家长要零花钱,其实不是用于买吃穿,而是为了买手机玩儿游戏用的。
我曾经没收过一个学生的手机,后来我发现他还有两个手机,原来他母亲一个月给他500块钱。这个家伙攒了半年就买了一部手机,后来又买了一个。
2、如果孩子玩手机并没有上瘾可以限定空间和时间,疏为主
有很多学生现在是离不开手机的,家长也不要认为孩子只要拿着手机就认为无药可救了,手机说到底就是一个工具而已。
如果你的孩子玩儿手机不是上瘾的那种同学,你可以给他安排好空间和时间。比如说在家里可以玩儿一阵子,到了学校里就不给他手机。
在家里玩的时候也要适当控制时间,比如一天规定只能玩一个小时。
3、请求班主任老师的帮忙。
孩子专注于玩手机,说明孩子被手机里的东西完全吸引了,而不再想关注其他的东西。
说白了,孩子对学习已经没有感觉,或者产生了厌恶感,才会通过手机寻找寄托。
如果通过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的开导,孩子的内心发生一定的变化,也许孩子就会转移到学习中来而不再玩手机。
我们学校曾经有一个老师通过做心理工作,真的把一个学生变成了很好的孩子,最后考入了浙江大学。
4、可以给孩子配一个功能比较少的手机。
今天的孩子之所以喜欢玩儿手机,就是因为今天的手机完全是个智能化的工具,可以看电影可以玩游戏,几乎什么事情都可以干。
有了这么一个包罗万象的东西,孩子肯定会长时间陶醉于其中,而不想关注学习。
能够让孩子快乐的事情,孩子是非常愿意去做的,能够提高学习兴趣的东西孩子也一定会去做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找到孩子兴趣点在哪里。
5、那种完全不可自拔的孩子,必须借助专业人士的帮助。
我们这边有戒网中心,包括手机上瘾的都可以来我们这里治疗。
我相信你们那些地方应该也有类似的机构,不要排斥这样的机构,因为他们从专业性上来讲值得你去试一试。
上网有时候和吸大烟其实是一样的,一个是身体上不可控制,一个是精神上无法自拔。完全靠孩子自己其实是很难扭转过来的,必须借助外力。
以上是我给你提供的几点参考。
玩手机危害极大,您已经发现孩子沉迷手机,建议马上没收手机,及时止损。
我多年的教学观察发现,学生使用手机多用于:玩游戏;聊天;看视频或图片、查作业答案。真正用于获取积极信息,增加自己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素养只占极少数。您孩子一放学就玩手机,可能已经上瘾,如果不及时制止,不仅学习成绩受影响,还可能出现一系列更严重的问题。我所带学生中,有沉迷于手机游戏,半夜不睡觉白天补瞌睡的、不完成作业的或直接用手机查答案的、通过手机聊天拉帮结派的、早恋的、借钱不还产生经济纠纷的,看黄色信息导致精神恍惚道德堕落的……而见诸于报端和网络的一系列学生因沉迷手机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杀身亡的新闻事件,无不触目惊心,都在给爸爸妈妈们敲响警钟:不加强监管,就会应验一句话:想毁掉一个孩子,就送他一部手机!可以这么说,我教书这么多年,凡是家长不听劝告,对孩子使用手机不加监管或监管不严的,最终都悔恨不已。
从大环境看,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巨大危害,采取了不同的举措。虽然中国教育部门并未出台政策约束学生使用手机,但国外已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法规:如法国在2018年发布规定,要求在校学生(3岁至15岁)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时,均不往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各种有上网功能的通信设备;英国限制16岁以下儿童使用手机;德国提倡使用“学生专用手机”……
初中生心智不成熟,自控力差,而手机游戏、手机视频为了吸引眼球,会把画面设计的非常精美,情节夸张离奇,学生往往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更可气是有些手机游戏或视频或图片为了吸引人的眼球,有大量的暴力、色情、反动等消极信息,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有些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尚且不能抵抗,何况这些稚气未脱孩子呢?
科学研究表明: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将极大损伤大脑发育,影响到孩子的认知能力、创造力;孩子的恶劣行径,如撒谎、不听话、离家出走、叛逆等都与观看了大量的暴力视频相关;沉迷手机游戏让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变差,视力下降,美国的调查研究显示:经常玩手机等电子产品让青少年的自杀率上升了31%;日本的一份研究也标明:孩子每多玩一个小时的手机,患抑郁症的风险就会增加8%。
所以,希望您能认识到孩子偷偷玩手机的危害,及时收回手机,多陪陪孩子,如一起开心的旅游(孩子想去的地方)、陪他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他一套向往已久的书籍(健康的)……
还记得去年考入清华大学的单小龙吗?从网上把这个学生的资料搜集下载整理出来给你家孩子看。
这就是单小龙同学高中使用的手机。决定一个孩子能走多远不是手机,而是努力。
单小龙家境贫寒,母亲生病,收入全靠父亲和哥打工挣钱,单小龙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下来时,他还在工地上拉钢筋。他每天早晨9点到工地,一天要拉12000斤钢筋,他拿到录取通知书,连微信朋友圈都没有办法发,因为他的手机实在太老旧了,并且也非智能机。
年轻帅气的单小龙手捧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目光深邃,脸部轮廓分明,透着精明和坚强,这是一副积极上进的状态。
有多少孩子毁在手机机上。许多年轻父母在孩子还小时,为了自己能够轻松快乐,于是把手机当作一个玩具给孩子玩。智能手机就像“精神鸦片”一样容易让人上瘾。首先错在父母,我认识一位成功的私募经理,他家教的一个原则,就是只给孩子的纸质书阅读,从来不给孩子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
一个高二学生尚不能明白学习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依然沉迷于手机,这也是胸无大志的学生。清华大学一位教授曾写过一封公开信给高中生:“你不要用情文学考验你青春期的忍耐力。一个青少年应当志存高远,清华园里有帅哥,有美女!”
如果同龄人的事迹依然无法激励他,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把他带到工地去,体味一下头上太阳晒,脚下水汽蒸,挥汗如雨,挣血汗钱的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