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觉得应该感激我们生活在这个好时代。
在古代,读书时特权阶级的权利,普通百姓从一出生就注定这辈子只能生活在底层,不管是早期的九品中正制,还是后来隋唐科举的兴起,为普通百姓提供了能够进入上层社会的机会。
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让更多人的孩子有了读书的机会。我是80后,那时候有些小学同学,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小学毕业就不上了,尤其是女生,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些人都已经是2个孩子的妈妈了。如果没有国家的义务教育,她们可能连学也不会上。常说读书改变命运,一代一代的积累。
孩子天性爱玩,没有正确的引导,可能会走上歧途。人一般都是事后诸葛亮,回想小时候,没有没哪些事情,多希望那时候有人能逼自己坚持一下,可能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呢?
我们人类越来越聪明,很多时候就是从娃娃抓起的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撑起社会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国策之一。虽然现在孩子被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脑等等吸引分散注意力。刚开始在学前阶段就是玩。小学阶段才开始边玩边学习。越往后越多学习任务,越来越抽象。难度越来越大。
1教育改善下一代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孩子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多少年,他未来的收益会增加多少倍。比如曾经的寒门出贵子,因为高考,能改变多少农村大学生的命运。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农村学生通过高考上了大学,从此人生不同。
2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寒门现在很少出贵子了。因为社会发展,在大城市里的学生和在农村的学生无法比较,大城市的学生拥有大量的学习资源,比如课外补习班,学习机会,优秀的教师资源,各种学习硬件,实验设施等等。农村的学生没有这样的条件,他们放学之后面对的是庄稼,土地,放牛或其他的和学习无关的事情。
3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整体想着玩。能沉得住气学习的学生似乎不多。家里的大人宠着他们,地球围绕他们转,父母有的时候管教不了孩子,把孩子的学习问题推给学校,学校的老师,班主任面对这么多的学生,难免忙不过来。学生自己没有意识到问题在那里。因为教育是一个系列的环节,家长,学校,社会,这些都有教育的职能。
4学生自己能学习,必须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从最开始的绘本,到密密麻麻的文字书籍。从书中体验人生。很多东西停留在理论阶段,经典的书籍能满足这些要求。
很多学生有上网瘾,手机瘾,自制力不那么强,在看书和手机之间,往往是后者。学习总是被他们拖延。这个时候必须禁止他们看手机,或约法三章,必须学习完才能看。而且时间也得限制。一来看手机眼睛容易近视,二来看手机多了,注意力无法持续。
现在的家长把手机扔给孩子,孩子看手机入迷,无法自拔。想学习好,必须合理的使用电子产品。到了一定阶段,必须禁止手机或平板。
学生时代有机会重来么。不再想着玩,应该先完成功课,再来玩。学习不是为了家人,而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如果能让他们认识到。
怎么感觉像孩子们的留言呢?
朋友,“强制让孩子学习”当然是不对的。不过,让孩子学习,不只可以用强制的方式,还可以通过激发兴趣、提升内驱力等多种方式。
知识还是有用的,学习过程也可以很美好。
如果对当下的状态不满意,可以跟学校、老师交流,如果学校与老师也没有太多办法,可以考虑换学校。
供参考,加油
教育整体上来说是目前投资回报最高的一项投入。但是相比较而言,强制孩子学习,确实整体上来说是投入高回报低。
一个孩子的学习动力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
第1个方面就是家长强制让孩子学习,通过这种压力的方式推动孩子前进。这种方式压力越大,反弹也就会越大,所以就会看到孩子各种的所谓叛逆,毕竟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喜欢别人强制去做一件事情。俗话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见自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天性。
第2个方面就是培养起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这种以习惯的惯性推动孩子前进,就不需要家长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管理孩子,从而实现较好的冠性成长。这种动力来源显然比第1种动力来源要好得多,而家长也会在孩子学习上更省心,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也会表现的更加。
第3个方面就是孩子自己的成长内生动力,这是一种非常积极主动的学习成长动力。在这三种动力中,这无疑是最宝贵,最值得家长去实施的一种动力。当孩子具备非常强大的自我学习成长内需力以后孩子在学习上就会表现的非常积极主动,而且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要高得多得多。可以说绝大多数取得优异的成果的人都是积极主动的追求自己人生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让别人推动着前进的。
所以,作为家长还是应该来正确的认知孩子的成长动力,从而为孩子构建一个非常良好的成长动力来源,而不是逼着孩子、强制孩子去学习,这样的学习家长会非常的辛苦,而孩子也会非常痛苦,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