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首先需要懂得:学习不主动是孩子们的常态。
以我孩子为例:他现在成绩算得上是名列前茅的学生,但学习的主动性依然不够强。
所以,我的建议是父母首先要对孩子学习不主动抱有常态心理,不要陷入“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怪圈。
调整好心理后,对待孩子的非主动学习,我觉得可以采取家长陪读,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改善。
比如我的孩子,从小学1年级到5年级学习成绩一直是中等左右水平,他成绩的改善和提高是从小6开始的,而这种改善和提高的方式和路径就是我的陪读。
家长陪读的意义和目的:
不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还可以作为一个孩子学习参与者的角色,知晓孩子的学习内容,设身处地理解孩子,跟孩子并肩战斗。一句话,陪读可以避免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只是一个甩手掌柜,只知道不分青红皂白指责孩子,却一无作为的角色。
家长的陪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陪读(越早越好),对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身边好几个学霸的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亲身陪读,包括跟孩子一起上辅导班,给孩子在学习上答疑解惑,跟孩子一起阅读等等不一而足。
家长在小学阶段给孩子塑好型,孩子后边的学习路就会越走越顺,可以说基本不用家长太操心了。但是如果小学阶段没有塑好,后边再矫正就会很难。
家长陪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利用外在的力量来帮助孩子的成绩有一个切实的提高,一旦孩子的成绩提高,跨入尖子生行列,孩子自己就会慢慢培养出一种尖子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到了这个阶段,孩子自己可能都不能接受自己在学习成绩上落后于人。
家长的陪读什么时候可以放手呢?我的建议是孩子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有了学习计划的执行力和行动力之后,这个时候即便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依然不强,但孩子已经迈入了既有的轨道,依靠行动的惯性孩子依然可以持续后边的人生路。
所以,对于家长而言,要矫正孩子学习的非主动性,停止抱怨和指责,学会多鼓励肯定孩子,跟孩子一起行动起来是第一步。
以上,供参考。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顺顺当当,但往往事与愿违,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没让家长少操心,学习确实分主动和被动,但现实生活中主动去学习的毕竟少数,尤其对初中小学的孩子来说,这时我们家长要帮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并要不折不扣的完成,开头可能执行起来比较困难,但孩子尝到甜头后,尤其得到老师表扬后,学习的劲头会越来越大。
我感觉家长首先起着带头作用,每天很规律的陪伴孩子,家长刚开始可以装作看书啊,写字啊影响孩子,时间长了,孩子看到家长都在学习,自己不学也挺无聊的,也就跟着学习起来了。时间一长,家长和孩子都能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学习了。此时,家长要及时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这样一来多数孩子就能对学习产生兴趣,甚至有了挑战目标。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会更有学习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