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景瀚非常有榮幸為你解答。
這是我之前寫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家長抱怨,小孩無法等待,很沒耐心,要什麼就馬上要給他,不然就大哭大鬧!
孩子怎麼這麼沒有耐心,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和是否合理,最後變成家長更沒耐心,快要抓狂了!
孩子的「耐性」需要多種心智能力的發展
每個孩子都有沒耐心的行為,因為「耐心」對孩子來說真的是件難事。
年紀不同耐心大大不同,因為這是需要多種心智能力發展成熟,才能表現的出大人期待的「耐心」。
◎因果關係的理解
2歲前的孩子,語言理解與表達差,即使你告訴他要等待的理由,
但小小孩仍無法真正理解因果關係,就是不懂為何要等待,因此故直且沒耐心。
◎情緒控制與挫折忍受度
這跟孩子天生氣質、能力發展、大人教養態度最相關。
有些孩子天生衝動急性子,耐不住性子馬上又要。
有些好強的孩子,發現拼圖拼不好,就發脾氣,而固執的孩子則因拼圖不懂得轉方向放入,也沒耐心生氣。
小小孩動作、認知等能力不足,面對難度過高的玩具,就容易遭受挫折而失去耐心。
更重要的是,爸媽在孩子面臨挫折或做不好時的態度,更影響孩子的情緒與挫折忍受度,
如爸媽習慣責怪孩子,孩子就會放棄發脾氣;若爸媽習慣陪伴不批評,適度的協助,孩子將慢慢有耐心完成。
◎專注力
專注力影響孩子對事物的耐心時間,隨年齡不同專注力有所不同,
1-2歲專注力是3-6分鐘,3-4歲是9-15分鐘,5-6歲是15-20分鐘,7歲後40分鐘。
◎延遲慾望滿足
2歲前的孩子對慾望刺激,通常是反射性的動作,馬上就要無法等待。
2歲後可以經過大人指導解說與過去經驗,
譬如馬上要吃的話只有一顆糖,而等待後卻能得到2顆糖或更大獎勵..等這樣的經驗,
慢慢的孩子就學會自制,能耐心等待和延遲滿足!
常見的集點制度換大獎就是這個概念啦!
◎時間觀念
還不懂的1數到10的孩子,當然不懂的時間長度,更不知道要等待多久才行,要孩子耐心等待變得很抽象。
別責怪孩子的沒耐性,孩子並不是故意的,可能是他還沒有發展出成熟的心智能力歐。
幫孩子培養耐心,五大原則!
雖然需要等待孩子多種心智能力的成熟,但耐心不是天生,需要善用生活中的小技巧來逐漸培養出孩子的好耐心!
1、生活中學會等待
看到媽媽正在切西瓜急著馬上要吃的孩子,
請告訴小小孩:「在椅子上等待的人,才能吃到大片西瓜歐!」,
若能請孩子數數到20更好,讓孩子有具體的時間等待。
「媽媽!幫我拿畫筆」,這時媽媽正在化妝,
請告訴孩子:「等我把眼線畫完,我就幫你!」,
這樣具體(畫玩眼線)告訴孩子,讓孩子等待不立即滿足,就能慢慢培養耐心!
2、排隊、輪流團體中學耐心
多帶孩子與同儕一起玩,學習等待、輪流與分享能力,都能培養耐心與禮儀!
當遊樂場很多人要排隊,孩子開始失去耐心,
你可以說:「我知道你很想玩,但是大家都要乖乖排隊,你看!前面哥哥也在排隊呀。」
若是小小孩則可以轉移專注力,避免情緒:「我們算算看有幾個小朋友?」、「你看小朋友都在幹嘛?」等
3、爸媽妳更需要耐心
一定要有爸媽的耐心,才能培養孩子的耐心。
生活中爸媽越懂得耐心傾聽、耐心解說、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做,孩子自然有耐心也能對挫折。
爸媽急性子與不斷責罵,只會讓孩子更快失去耐心。
當孩子沒耐性時,「以不變應萬變」來面對,用耐心陪伴孩子的不耐心。
如孩子拼圖拼到沒耐心,你更不應責罵,耐心的提醒孩子可以怎麼做,幫孩子度過挫折 。
4、爸媽要堅持原則
孩子沒耐心時,請試著平靜的看待孩子哭鬧,堅持你的原則吧!
像是「玩具收好才能出去玩」、「吃完飯才能看電視」等,別讓你的輕易妥協造就孩子的沒耐心。
5.不吝嗇讚美孩子耐心行為
培養孩子耐心的過程,別認為孩子有耐心是應該的,
要及時肯定孩子的努力與耐心,才能增強孩子的耐心與自信歐!
孩子正处在生理发育的阶段,这让他们很少会有耐心的去对待一些事情。所以在对待孩子的时候,父母的耐心就特别重要,父母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式都是在为孩子树立榜样。
在培养孩子耐心的过程中,往往都不是很愉快,但是一旦帮助孩子养成了耐心,将来他们在面对类似事情的时候就不会再冲动行事了。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培养耐心呢?
下面推荐三个方法,家长们可以都来试一试。
培养耐心三部曲
1.适当让孩子等待。当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要总是马上放下手头的一切去满足他们,需要让孩子感受到不那么愉快的等待过程。让孩子体验延迟满足是为了未来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延迟满足,不是单纯的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压制他们的欲望,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比如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他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就青春期以后在社交中容易休闲,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会退缩不见我就不知所措。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在孩子要求某件事物的时候让孩子稍微等一等。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耐心。
2.告诉孩子他们的感觉。当孩子不得不等待的时候,家长可以借此机会来帮助孩子认识他们此时此刻的情绪,告诉孩子这种感觉就是沮丧并对孩子表现出的耐心进行赞美。例如家长可以说,我知道等待的过程对你来说很困难很不好受,但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是一个有耐心的孩子,表现的非常棒。当孩子因此而得到家长的赞赏时,他就有可能在下一次更努力的进行尝试。
3.参加促进耐心的活动。除了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耐心,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做一些不能立即产生结果的事情。例如种一些植物并经常观察植物的变化,在参加的活动中让孩子去经历整个过程,体会到耐心等待得到的结果,孩子会记住并运用在未来的生活中。
培养孩子的耐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对父母的耐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孩子学会克制,拥有耐心,必定会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顺利。
这是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孩子没耐心,一个就是不愿意思考,下面将为你逐一分析:
1.孩子做事情没有耐心该怎么办呢?
我们先来了解缺乏耐心的孩子会出现的3种倾向:过度的暴力性、依赖性和散漫性
暴力
性这是缺乏耐心儿童的最大特征。不管是谁,让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大声尖叫、骂人或打小朋友等。刚开始自己还会自责,可一旦形成习惯,自责感就会消失,连父母的劝导都听不进去。
依赖性
遇到稍稍困难一点的问题,便失去独自解决问题的意志,转而向他人求助,这种依赖性会使孩子的意志渐渐薄弱。
散慢性
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看起来态度散漫。玩玩具的时候,看看这个拿拿那个;参加钢琴、美术、书法等学习班,都不能坚持下去。
如果孩子一直缺乏耐心,很不利于未来的学习、成长,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耐心呢?
为了培养孩子做事情的耐心,父母们应该这样做:
1、言传身教
父母首先要学会耐心,才能让孩子有耐心。如果父母性子急躁,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绪问题。
2、勿包办代替
对于缺乏耐性的孩子,父母往往爱一切包办,这样一来孩子如果不喜欢时,父母便全权代劳,使孩子失去求知欲,更失去了耐性。
3、坚持运动
有了健康的身体才会有健康的心理。运动有无与伦比的功效。让孩子确立可行的目标,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锻炼,孩子会逐步具备自我调整的能力。
4、给孩子有限的玩具与图书
不要一次给孩子很多玩具或图书。如果给了太多,孩子应接不暇,就会只满足于它们带来的新鲜感,而没有耐心去探索每一个玩具与每一本图书。
5、参与团体游戏
与单独玩相比,多玩一些团体游戏可以使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在游戏等待的过程中,提升孩子的耐心,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
6、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目标
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立目标,并帮助他们最终实现。孩子最好要反复说出自己的目标,通过这个方式,向自己暗示一定要坚守承诺,从而产生坚强的意志。
7、让孩子专心去做一件事
要尽量避免孩子一心两用,比如边看电视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这些行为要尽量杜绝。
8、让孩子独自看书,独自学习
很多家长喜欢在旁边陪着孩子学习,以为这样一方面能帮孩子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可以监督孩子是否用心。但这样孩子容易产生依赖心理,更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9、不要打断孩子
如果孩子在专心地做一件事,不要随意打断孩子。如果经常打断孩子,孩子在以后做事情时就会担心被人打断,从而不敢专心。
10、对孩子说话不要反复强调
对孩子说话不要重复说,很多妈妈总是担心孩子没听见一句话翻来覆去的说。如果总是反复说同一句话,长此以往,孩子就不会细心听其他人讲话了。
掌握以上这些方法,孩子做事没耐心的问题就会渐渐得到改善
2.现在的孩子不爱思考的原因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1.家长的过度包办剥夺了孩子的思考权利
中国式家长习惯于包办孩子的一切大小琐事,爱得太宠溺,爱得太专制。家长总是不放心、不放手,大包大揽,压制孩子的思考,捆住孩子的手脚,绑住孩子的翅膀。这些家长不知道,每一个不懂思考的孩子身后,都有一个“不愿放手”“包办代替”的家长。正是家长这种“亲力亲为”的态度,一手造成了“懒得思考”的孩子。
2.应试教育局限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有些新思维教育专家会如此定义国外教育和中国教育:“国外的教育是通过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来提升个人能力,而中国教育是填鸭式地灌输知识培养机械活人。正常的教育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我们的教育扼杀孩子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3.高科技的现代生活让孩子懒于思考
造成孩子们懒得动脑筋的原因之一,是高科技时代的生活让一切都变得轻松,减少了孩子们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机会。如,充斥在孩子生活中的动画与电子游戏,因图像越来越完美而挤占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先要理解,什么是思考力?
真正的思考力就是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正面挑战困难,针对问题本身运用多种思维逻辑进行推理和实践,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家长需要时时提醒自己两大原则:
第一:让孩子做最终的决定,也就是尊重孩子的决定。
第二:遵守“三不”原则即不为孩子决定、不强迫孩子接受、不代替孩子执行。
训练孩子思考能力的九种方法:
1.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可贵品质。可以给孩子讲授一些相关的知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引导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这样会使孩子开动脑筋,学会思考,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2.多让孩子自己分析
思考力的积累,可以说是建立在勤于思考的基础上。当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一味地指责训斥,可以让他自己想一想什么地方做错了,为什么做错了,应该怎样做。
3.多引导孩子发现问题
家长可以多引导孩子想出多个解决问题的方向,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如果孩子不能立刻回答出来,家长不要着急,要耐心地引导、启发他。
4.给孩子提供民主的气氛
家长不能压抑孩子,应该为孩子提供宽松的环境,多听孩子说话,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和思考欲望。
5.多鼓励孩子
孩子做什么事,家长都不应限制过多(不包括那些危险的事情和错误的事情)。如果孩子失败了,家长应该鼓励他,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克服困难,避免失败。
6.给孩子独处的空间
给孩子独处的空间和时间,对孩子的思考是十分有帮助的。
7.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长首先就应该问孩子:“你该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勇敢的实践自己的想法,我们加以辅助和引导就好了。
8.让孩子多应用与实践
应用实践能力的核心思维过程是“迁移”。迁移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将已有知识和经验运用在新的情境中”,中国古语中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等都是迁移这种思维过程的呈现。
9.适当的做个“懒爸妈”
我们平时太习惯于照顾孩子,以至于常常忘记放手。如果把孩子的一切事物都安排的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想到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的。慢慢地,当孩子再遇上困难时,自己也不愿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帮助。长此以往就扼杀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此外,家长也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或工作,这对他们心智与精神的成长都有积极的作用。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思想家,我们要保护好他与生俱来的思考力。培养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是我们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的部分。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才是孩子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