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家的二宝现在也是两岁半,比你家的孩子大一些,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可以说出简单的句子了,我认为孩子的语言发展离不开多听,多输入,不要用教他说话的方式,可以聊天沟通,多询问孩子的想法,引导他说。
我的经验
我家两个孩子说话都算比较早,基本上一岁半就可以说简单的句子了。老大还比老二说得好,二宝一岁半的时候只能说2.3个字的句子。是在过了两岁才语言能力爆发,开始说4.5个词的句子,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了。
每个孩子语言发展都不同,如果推迟范围在半年内都是正常的,但是要注意引导孩子了。
(我家两个孩子在幼儿园)
孩子的语言发展规律
我们看一下孩子 1~3 岁的语言发展里程碑:
12~16 个月:可以听懂 100~150 词、简单的句子或请求,比如能对所接收的请求作出反应;能够说 20~30 个词;
16~20 个月:能够理解 200 个词和词组;能说 50~200 个词;在 18 个月的时候,进入词汇暴涨期;
20~24 个月:能够理解语句关系和语序;掌握重组发音和表达意图的能力;
24~36 个月:能够理解复杂的句子; 推导语法结构和规则。
(孩子们之间的玩耍交流也可以促进语言发展的)
如何引导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
- 多输入。为什么有的孩子说的话很多,有的孩子不爱说话,我认为与孩子们所处的语言环境是分不开的。平时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聊天沟通,让孩子多听,他听得多了,输入的多,才会有输出。
-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您没有具体的写出是怎么教孩子说话的,其实语言本来是一个自然学习的过程,如果是家长说一句就要求孩子说,我觉得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压力,让他感到害怕,索性就不说话了
- 多读绘本给孩子听。我自己的孩子是从半岁开始对绘本,那时候他也什么都不会说,但是每天坚持讲,他的大脑就会吸收这些语言词汇,有一天说的话一定会让你惊喜。
- 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很多家长对孩子的需求都了如指掌,孩子不用说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家长就知道孩子想干嘛,那孩子就不用说话了啊?所以当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可以问他,你想喝水是吗,那你告诉妈妈,我要喝水。每天坚持引导,会有效果的。
(多读绘本有助于孩子语言发展)
写在最后
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家长也不必太过着急,基本做到家长多说,多沟通,孩子听到的多了,自然就会说了。
我是育儿达人锦心,家有两个孩子,一直学习育儿知识,家庭教育,很高兴分享我的经验,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探讨。
1.5岁―2.5岁是孩子的语言爆发期,这期间孩子会特别爱说话,也爱模仿。若是到了三岁孩子还不开口说话,家长要注意下孩子是否语言发育迟缓。
孩子不爱说话有哪些影响因素?
1.家庭语言混乱
比如:孩子爸爸妈妈教孩子普通话,爷爷奶奶教孩子方言。这样导致孩子学这个也学那个。家里语言环境要统一,建议最好是先教孩子说普通话。
2.家庭不和睦
家里父母经常动不动就发脾气吵架,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孩子会变得不爱说话不敢说话。家长不要经常责骂孩子,孩子一害怕就变得更不爱说话了。家长也不要随便就给孩子贴上不爱说话的标签。
3.父母不与孩子交流沟通
有的父母在带孩子的同时,自己玩手机或者忙着做家务,让孩子独自坐那里玩玩具。时间久了,孩子也变得不爱说话了。
带孩子的家长可以多和孩子互动交流,告诉孩子这是什么,怎么做。或者外出时,和孩子讲一讲大自然,让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多多交流。
4.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
刚开始孩子可能需要表达有点慢,家长不要试图代劳。比如:孩子想喝水,看了下水杯,家长立马就把水杯拿过来了。应该是鼓励孩子自己说,喝水。让孩子学会自己表达,给孩子机会。
比如:出去小区玩,别人问小朋友你多大叫什么啊,这时候让孩子慢慢自己回答,家长不要嫌弃孩子说话慢,就直接代替孩子回答。要学会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
5.不要打击孩子说话积极性
孩子刚开始说话可能慢,也可能表达含糊不清,有的家长就说:算了,不说了。或者说孩子太笨了,话都说不清。
家长不要着急,慢慢鼓励孩子说,平时和孩子说话时候,语速也稍微放慢点,尽量把每个字都说清楚,让孩子听的清楚,慢慢孩子也说清楚了。
结语:孩子说话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父母多和孩子交流,亲子间多互动。
若小孩不愿开口,家长就要主动与孩子沟通,并要经常表扬和鼓励他们,让他们建立自信。大多数的宝宝在学会说话后,都是特别喜欢表达自己的,虽然有的时候语言不清,但是他还会尽可能的发出声音。那么宝宝不爱说话怎么办?
1、到专业的康复训练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有些儿童之所以不爱说话是由于患有自闭症引起,这个时候儿童往往很少和其他人主动的沟通,甚至眼神也不和其他人对视,儿童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要带儿童及时到康复机构进行语言以及技能的康复,比如语言要勤教;
2、给儿童增强自信心,让儿童多参加社交活动,如果儿童不爱说话是由于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引起,这个时候要让儿童适当的多参加社交活动,多交几个朋友,儿童不爱说话的情况自然就会有所改善。
3、积极与孩子沟通
当家长发现孩子不愿说话时,就要主动与他们沟通,并且要明白为什么不愿说话。有的小孩子不肯开口,可能是因为没有自信,常常被其他小朋友欺负,这时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尽可能多地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各种需要,慢慢地,孩子就会喜欢说话了。
以上是个人观点,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感谢邀请:
家庭教育焦虑的原点在于担忧孩子学习成长的未来不可控。
生活中人们都知道要教育“好”孩子,期待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这个“好”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控、不确定。“好”孩子的界定标准越来越宽泛,“好”孩子的标准已经不再只是要求孩子听老师【包括但不仅限于家长、学校老师和兄长】的教诲好好学习,“好”孩子或者需要精通一项音、体、美之类的艺术,“好”孩子亦或者需要在学习中获得好名次能够上名校,“好”孩子最终可能还必须能够进入好企业获得较高的社会生活地位……“好”教育的定义也众说纷纭,有“专家”和“学者”说要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给予他们自由成长、要培养他们学习成长的综合素质;教育系统和社会生活依然告诉您,学习成绩是打开学习资源宝库的钥匙、学历是融入社会生活的“敲门砖”。关于什么是“好”教育的定义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关于孩子学习成长的未来方向变得越来越不可控。
教育就是陪伴孩子探路前行
知识信息准确性的不可控
俗话说:“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在传统中国家庭中,男女分工相对明确,男性负责打理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女性负责处理家务【包括孩子的成长教育】。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学习成长大方向上由孩子的父亲主导,比如要不要为孩子安排家庭以外的学习【主要是私塾或请先生】,而对孩子具体的教学活动则由孩子的母亲完成。父母的言行在家中就是“金科玉律”,是孩子学习成长中唯一的标杆或“指北针”,对“好”孩子的界定标准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后有急,借不难。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 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 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 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 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 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 倘掩饰,增一辜。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 人有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 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 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 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 抱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 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无言。
同是人,类不齐。 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 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 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 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 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 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
彼时父母就是孩子学习成长路上唯一的主心骨和标杆,父母是言行“正确”的化身,如果有老师批评、责罚孩子,必定说明孩子在某方面做了“错事儿”;如果老师夸奖了孩子,则必定是这个孩子的言行是绝对正确的,这个孩子就是“好”孩子。老师是当时孩子学习成长路上“说一不二”的判官,是保障孩子向着正确方向学习成长的“定海神针”,也因此有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说法。
而今,随着通讯技术的发达,信息传播早已跨越了地域与民族的界限,同类但不同内容的信息大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老师绝对正确的权威形象被知识的洪流给冲破了,跨地域、跨文明习惯的人们相互交融,让“正确”这件事儿变得不准确、不可控了,比如同一个家庭之中,家庭成员拥有不同生活习性,对待生活的态度有着完全不同的思考,对孩子学习成长的理解也有着不同的角度,有主张快乐教育的、有主张能力提升教育的、有要求继续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家庭已经成为了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学习成长的“百家讲坛”,家长之间为教导孩子学习成长的事情而引发“战争”的也不在少数。
通讯技术的革命使得每个人都有了获取知识信息的便利,让孩子们也能够从小就接触到不同类型、丰富多元的知识信息。但是,这也为孩子的学习成长活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在知识的汪洋之中如何根据孩子的学习成长需求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以什么标准为孩子的学习成长“把门儿”,遴选符合孩子成长需求、家庭生活实际的知识作为教导孩子学习成长的蓝本。
知识的殿堂已经富丽堂皇
前行道路方向不确定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现今关于如何学习成长、成才的道路同样有着千万条道路摆在每个孩子面前,如果说把孩子比作太空中的一个星体,那么他的学习成长方向是不确定的,也就是向着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人类社会生活分工早已突破了360行的界限,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行业被发掘,比如电商带动了物流、创造了快递小哥这个职业;外卖服务开辟了骑手、滴滴出行带动了私乘等自由职业;自媒体、直播为人们在家中就业提供了便利……如今的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零碎化,每个人越来越自由的以一小块拼板的方式加入社会这个大拼图之中。
关于教育孩子学习成长,选择东方教育好、还是西方教育好?应试教育好、还是素质教育好?参加国内高考好,还是出国留学好?这都是摆在家长面前关于孩子学习成长的不确定选项,而且这些选项还都不是简单的二选一或者可以重新来过。关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教育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不等人、教育没有回头路,今天的选择预示着下一步孩子可能的学习成长方向,而真一切都选择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为不确定所以焦虑,老师总期待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教育“好”孩子。但是,选择障碍自古就是人生成长进步的难题,如何选择、把控、找准孩子学习成长道路方向上的“好”是摆在每个家庭面前实实在在的难题。
成长足下总有多种选择的可能
教育因知识信息越发达变得越不可控
教育活动是老师用自身言行习惯为孩子学习成长指引方向的活动,原本是以自身所具备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教导孩子成长,比如原始社会男性教导孩子学习狩猎、防卫,女性教导孩子学习采摘、照顾老人和孩子;农业社会男性教导孩子种植、养殖,女性教导孩子织衣、做饭,先生教导孩子识字。今天,知识信息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书籍、新闻、视频节目应有尽有,但我们对如何教导孩子学习成长却真的犯难了。因为,知识信息日新月异,几乎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或者万能的学习成长方法了,一方面教育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形态和教育资源几乎每天都在变化之中。
现今的教育,成为了助力孩子学习成长的超市,里面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待售商品,有文学、数学、哲学、物理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艺术等等。但是,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孩子能够用到学习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运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引导孩子学习到尽可能多的智慧知识,这是作为老师【特指家长】最大的焦虑。置身于知识汪洋中的孩子就如同身处森林之中挑选最大树木的“孙悟空”,面对不可控的信息真会患“选择综合症”。
网络将世界知识装进了购物车
如何克服焦虑
焦虑的源头是面对未来选择的不确定,那么克服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找到生命成长的锚点或者说是根。孩子学习成长之根在哪里呢?在家中,家庭是孩子学习成长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个最重要的环境,家长是孩子学习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唯一影响孩子终身学习成长的老师。运用过4W1H分析教育就是:What教育是什么?教孩子什么?Where在哪里教?Who谁负责教?教的主体和客体【即老师和孩子】的情况怎么样?Why为什么要对孩子实施成长教导?How怎样实施?那么,如何从家庭中做好孩子的学习成长教导呢?
1、家长“知己”
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自知者明。”自我认知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最简单的说就是人的眼睛在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只能见到自己约50%的身躯外壳,至于大脑思维、身体内部构造几乎一无所知,如果以视力所见,那么人在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能够清晰认知自身的比例不超过10%。所以,人生最难的事情就是认清自己,为此人类生命科学一直在为探知人类自身而不懈努力。
教育知己的基础就是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会什么,如果把教学活动比作商品交易,那么作为店主您应该清楚店中有些什么样的货品、它们的成色几何、应该如何呈列它们给顾客……教育是人点亮人的活动,是通过师长的言行示范为孩子们指引方向,让孩子们成长之路更顺畅。那么,师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的学识家底、知道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清楚自己该以何种方式教导孩子们。当然,学校老师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指引,需要做的就是针对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孩子们制定细部的教学教案,也就是备课;作为教育的另一个主导者,家庭中的家长却没有教学大纲和教材,每个家长都只能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决定如何教导孩子,这就需要家长做到一个基本准则“严于律己、宽以待子,己所不欲、勿施于子。”简单说就是家庭教育应该从家长的行为示范做起,家长应成为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榜样。
知己为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量力而行“,就是知道自家能够为孩子提供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什么东西是自家的优势、那些东西需要继续学习借鉴。真实的做到不“迷信专家“、不盲听盲从,对孩子成长有益的行为习惯应坚持不懈。做到对自己了解,同时还必须了解自家的孩子才能践行“因材施教“。
与孩子亲密互动
2、家长“知子”
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而独特的。对待每个独一无二的孩子都是,家庭教育应给孩子贴个“好标签”,为孩子成长进步点赞。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词语名称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心理学家克劳特在1973年就作了如下的实验。他要求人们为慈善事业作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标上“慈善的”或“不慈善的”。另一些被试则没有用标签法。后来再次要求他们做捐献时,标签就有了使他们以第一次的行为方式去行动的作用,即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标签为“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标签过的人捐得要多,而那些第一次没有捐钱被标签为“不慈善的”儿比没有标签的贡献更少。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导孩子成长就要从生活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找出孩子生活中的好,然后针对孩子的成长行为贴上“好标签”,比如给孩子贴上实践能力强、善于思考、热爱探索、成长有主见、待人有礼节等积极的标签。对孩子的夸赞并不能漫无边际的“宠溺”,需要针对具体的成长行为,同时注意践行5:1的赏罚效应。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根据孩子的成长类型“因材施教“。
① 领导自燃型。领导自然型的孩子是真正的学习“专家“,他们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到哪山唱那山歌“对学习新事物充满热忱、对做小群体的领导者乐此不疲。这就是成年人时常说“娃娃头“,“娃娃头“天生具有统领意识,他们好胜、好强,他们对学成一切性知识充满乐趣,是自燃型学习者。对于领导自燃型的孩子,只需要将他们置于有新鲜事物的环境中他们就能自我学习、自我成长,需要的就是有那么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历史上最著名的领导自燃型学习者多出自一个职业——图书管理员,比如:1.老子,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据说后来当图书管理员当烦了,出函谷关,函谷关守将是老子朋友,求教于老子,老子写了本5千字的牛书留给他,翩然出关化胡而去,这本5千字的书,就是《道德经》;2.爱因斯坦,曾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做图书管理员,任上写出相对论巨著,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3.李大钊: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
② 附和跟随型。附和跟随型的孩子是跟随学习的“专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来疯“,看见别人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什么,只要看着别人做的事情不是自己讨厌的他们都能跟着一起做、一起学。生活中多数孩子都属于附和跟随型,也就是只要让他们有适当的学习模仿对象他们就能成为与偶像相似的人。
③ 被动追随型。被动追随型孩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懒孩子“,他们的成长必须在被监督、被逼迫的环境下才能坚持下去。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从来不愿意主动,甚至时常表现出畏难情绪,一旦遇到较困难的学习内容就想“打退堂鼓“、想逃避,只有在被逼迫的情况下才能坚持下去。
与孩子做同学
3、与孩子同学
正所谓:“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爱上学习,父母首先要为孩子做行为示范,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什么样子的行为属于好好学习,比如要求孩子写好字,那么父母首先就是要有为孩子起头的能力,然后让孩子跟着您所写的样子写;要求孩子爱收拾家务,那么父母自己就不能偷懒;要求孩子阅读、作业的学习时间,父母最好能与孩子一起学习……期待孩子学习好,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与孩子做同学,与孩子一起学习他的课程,知道他都学了些什么,然后在交流孩子学习的时候就不会只知道提要求,而不知道孩子学了啥、遇到问题的综合知识点是什么。父母喂孩子吃饭的时候多有一个动作,就是自己觉着温度适宜的东西才喂孩子吃。教导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同样如此,要求、期待孩子做到的行为习惯父母最好能够率先垂范,给孩子做榜样。对于孩子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自己要试着先尝试、做到,就如同给孩子喂饭一样等自己感觉不烫之后再分享给孩子!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不仅仅表明遗传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更多说明孩子后天成长活动深受父母行为习惯的影响。父母不仅赋予孩子生命、开启孩子生命成长之门,更为孩子的人生旅程起着最重要的方向指引作用。人们时常说:“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降生的孩子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他们没有财富多寡的差别、没有信仰差别,无贫富、贵贱之分。但是,社会生活的现实是无论以多大的区域做对比,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穷人和富人之分、贵人和贱人之差,还有愚人和贤人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就在于他们出生之后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不同的生活习性,父母指引他们迈出人生旅程的方向是不相同的。
向孩子一样陪伴孩子
4、陪伴孩子专心专一
带孩子需要专一、专心,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您就是一个孩子同龄的伙伴儿,得像伙伴儿那样用心陪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第一次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孩子很高兴去了幼儿园。到学校门口,看见有很多小朋友在哭闹,这时孩子的”同理心”开始使他犯难了。我没有和他说再见,而是直接和老师说我们一起进去和孩子们一起玩一会儿吧。老师也很好,同意了。然后到了班里,还是有孩子在哭着要回家。我告诉我们家孩子:”你的同学很想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于是,我们便一起安慰在哭的孩子,同时告诉他们的家长一定要准时【与孩子约定好】来接孩子……
我们与老师一道渐渐的与别的孩子融合了,其他孩子也没有哭闹的了。这时我告诉孩子说:”爸爸要回去了,下午5:30【放学时间】来接你。”孩子答应了,我们说了再见【拥抱再见,而且和其他愿意的孩子也一起拥抱。拥抱是建立信任关系的第一步】。下午我5:10到达幼儿园,和门卫老师说好,然后进入班级,与孩子们一起玩。直到最后一个小朋友被接走,我们才离开幼儿园。后续反复如此,早早的到达幼儿园【通过不同的道路,学习了舍近求远和抄近道等成语】,与孩子一起晨读、下午与孩子们一起玩一会儿,然后最后一个与老师拥抱说再见。
陪伴孩子重在当下的“同理心”,多“换板凳坐”,以孩子的视角与孩子相处。孩子是好动、爱问的代言人,陪伴孩子就要将自己变成孩子的同伴儿与孩子一起踢球、老鹰捉小鸡、堆沙堡……. 当然有时候也会起冲突,冲突时间也是游戏的方式解决。比如以约定完成一定任务的方式,决定是否购买某样东西;以石头、剪刀、布 决定去 A 还是去 B 玩;玩累了,以选参照物的方式决定从哪里抱起,到哪里放下;乘坐公交车,练习加、减法,讨论惯性以及能量消耗关系【上坡加油、大车吃饭(燃料)多】……
教育的根本是赋予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本领,如果把孩子的学习成长比作果树。那么,学习或获得的成绩就是果实,学习过程中探索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就是绿叶,学到的知识技能就是树干,学习链接知识的能力就是树根。教育引导孩子学习成长最好的方法就是给根本浇水、施肥、培土让根系繁茂,只有根系繁茂了成长才能枝繁叶茂、瓜果飘香。因此,对于孩子的的成长教导无论您有多急于见到果实,都请您慢下脚步为孩子学习成长打基础,培养学习成长的习惯和方法,从根部保障孩子学习成长的茁壮。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您好,我是一名高级早教师注册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今日头条的一名育儿作者,专注儿童语言、心理发展,从您说的情况看,孩子会叫爸妈,说明孩子具备发声的条件,但语言发展明显落后,现在说话晚的孩子越来越多,现针对您的这个问题回复如下:
在语言干预机构,通常会通过提升认知理解来引导孩子开口表达,同时还会进行感统训练、专注力训练、口肌训练,分别做下讲解:
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主要是对孩子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感觉的全身运动,其目的不在于增强运动技能,而是改善大脑处理感觉资讯并作出相应反应的能力,简单来说也就是身体受大脑所控,能准确完成大脑发出的指令,从而增强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能力。
孩子不说话,这只是呈现在问题的表象,问题实质是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及身体协调能力都需要提高。
举例:
孩子用手指并说:这是苹果!
在这个过程中,说出“苹果”这个词,首先大脑要快速搜索并做出判断,那么大脑里就要已经存储了对苹果的认知,所以,家长引导,就是要加强孩子对事物的认知理解。
当孩子边说边用手指时,都是由大脑来支配嘴巴及整个身体,说什么,或是做什么。所以,当孩子说不出时,并非单纯是嘴巴的问题,而是大脑及身体整体协调出现了问题。
这就像是汽车的线路出现问题,造成喇叭不响,呈现在问题表象的是喇叭不响,但实质是线路没有疏通,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时,不仅要开发大脑,还要锻炼身体,也就是刚才说的感统训练!
专注力训练:
专注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有研究表明,预测一个孩子未来是否能取得成功的要素,往往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专注力!由此可见,专注力的重要性,而语言迟缓的孩子,通常好动,坐不住,这直接容易导致孩子的注意力欠缺,所以,语言迟缓的孩子更需专注力训练。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听觉(耳朵认真听)、视觉(眼睛认真分辨)、运动协调(手眼协调能力)、逻辑思维(应用题)等能力相互配合,所以,专注力与感统相互存在联系,但相对于感统,能力又更上一个阶层!
口肌训练
口肌训练较好理解,很多语言迟缓孩子,由于喂养的过程中食物过于精细,或是在口腔发育的时候,没有得到充分的刺激,以及没有母乳喂养,都容易出现因为口部肌肉发展不良,导致发不出声,或发音不准等问题。所以,需要通过口肌训练得到改善。
两点核心要素
通过上面的讲解,大家就理解了,我们在引导孩子语言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做这些相关的训练,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这么多训练太难了,其实把问题简化后,平时主要从两大方向入手:
1.语言引导,通过提升认知理解,引导开口
2.身体锻炼,以感统训练为主,
那么在语言康复机构通常也是上两个课程:个训课和感统课。
个训课:主要是提升孩子的认知理解,引导孩子说话,同时,在训练过程中的很多小游戏或训练项目,都融入了口肌、感统、专注力的训练。
举例:让孩子吹泡泡
这个项目,既锻炼了口肌,也引导了孩子对于吹、泡泡的认知,而孩子专注于泡泡飘动的过程,就是对专注力视线追踪的训练。
感统训练课:主要是对孩子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感觉的全身运动,对于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专注力、身体协调能力等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上面的讲解并配合上图,家长就清楚了这些训练的目的,所以,我的专栏中讲解的很多训练方法,都将这些理念进行了融合,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能力。
订购专栏:
点击我的头像,进入主页,找到专栏《如何让宝宝说话,远离孤单》,即可进入课程,可试听!
专栏视频实操讲解演示,按照口语发展的10个顺序(上图),从字母拼音ɑ o e开始,详细列举了发音方法,同时总结了一些易发声、易理解的汉字,从无声无语言教起!
语言迟缓的孩子除了不爱说话,通常还会存在感统失调,专注力欠缺的问题,所以,订购专栏后,还会赠送这方面的电子资料:语言康复机构认知卡+感统训练+口肌训练+注意力训练卡!
如下图:
专注力训练电子卡,如下图:
订购专栏:
点击我的头像,进入主页,找到专栏《如何让宝宝说话,远离孤单》,即可进入课程,可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