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以前也被这些问题搞得头大,相信不少家长都是一样的。孩子的事真真是头等大事,特别是上学。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看法和感受吧!
学校选择确实很重要,但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首位。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建议把:孩子的能力放在第一。
回到正题,小升初有没有必要选择名校?
小升初择校,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决定:
第一、依据孩子的成绩和学习能力。
第二、了解学校的课程,理念和校风。
第三、清楚自己家庭的承受度。
接下仔细跟大家说一说。
依据孩子的成绩和学习能力。
如果孩子学习在中等或之上,而且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可以考虑送入比较好的名校培养,相信孩子们也会比较愿意。但是,如果孩子主动性较差,学习明显比较吃力,建议不要盲目送入名校。现在12、13岁基本已经进入青春期这一特殊年龄段,是其心智和个性成长的关键期,周围发生的一切都很容易的对他们造成影响。而学校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对于本身就不那么自信的孩子来说,一旦出错受到老师批评,或者在班级里受到排挤等,青春期的敏感会让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自卑,严重的自暴自弃。若是这样的情况,选择一些普通学校反而优于名校,或许这样还能让孩子较为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快速成长。
了解学校的课程,理念和校风。
家长们想让孩子上名校的心理都能理解,从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学等等阶段,都只有一个希望:上好学校学好知识。所以,想上名校就很正常,以为名校在家长们看来师资强,环境好,教学棒,升学率高!里面的学生也都算是优等生,校风学风也是极好的。
但是学校也是有不同的。从管理角度来看,有的学校虽然是名校,但在管理上较为松散,更多是靠孩子的自我约束和管理。有的学校则是管理过于严格,对活跃、主动、自主能力强的孩子来说,可能会反过来压制孩子这一天分。从学校重点来看,有的学校重视文化历史、有的重视音乐等艺术,有的重视科技等等,所以还是需要根据孩子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天分选择一个最为适合的学校。
清楚自己家庭的承受度。
这里需要清楚的承受度包括经济能力、距离远近。首先说经济能力,择校少不了提起一个东西——择校费。其次名校中大部分的私立学校费用都特比高,三年时间需要花费的金钱对于家庭来说都是必须要考虑清楚的。如果是那些公办名校,基本不需要担心学费的问题,公办学校的费用都比较合理。所以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话,自然是以名校为主。
距离远近问题也需要的深思熟虑。如果走读,路途较远只能上下班父母接送,那父母是否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单独上学,路途中的安全问题又该如何保障?如果住校,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就会减少,孩子适不适合住校也需和孩子商量全盘考虑。而学区房就是一笔更大的开支!
所以,千万不要只看“名校”两个字。上不了名校并不是意味着孩子将会堕落下去,名校里面也有差生,它只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所以孩子的成长永远是首位的。学校学习只是其一生中的一个阶段,合适就好。
小升初,是人生第一道关口。何以见得?这是因为小学六年级毕业后,同一年级乃至同一班级的学生去何处念书的人生初选。而这一人生择校初选,间接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前途。同一班的学生,在选择学校后,有的上公办,有的上民办。有的念差校,有的念名校,各奔东西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去向。
在我看来,小升初择校与否,与家长的重视程度有关。有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聪明,学习好,到哪里念书都一样。其实,学习环境的好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这个″环境”,是指师资,硬件和教育师承关系,教育理念和学习风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学校,师资薄弱,理念落伍,大锅饭,人心思走,如何能教好学生?一个班级,上课不静,下课吸烟,早恋,学霸也会变学渣。
小升初,择校也与学生家长的经济条件和学生本人的意愿关系较大。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原则上选公办学校,反之则相反。但如果孩子学习一般,建议不报名校。事例一,某名校劝退下的两名学生,回户籍片区公办初中,老师当全班学生的面,说的话,令人不适。该老师说,大家看到了吗?这是某名校退下来的学生,多花了五万进了原本不花大钱的咱校,令这俩学生十分尴尬。同是真实事例的笔者孙女,去年小升初时,其父劝孩子报交大附中,理由是离家近。但孩子说不合她意。其母劝孩子报西工大附中,理由是娘家离该校只隔一堵墙,上学方便。孩子坚持说报某名校附中分校,结果面试上了,且是原小学全年级唯一被该名校录取的学生。我专门问过孙女,为何坚持自已择校的意愿,孩子说,她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有将来一定要上该名校的想法了。
择班与择校,那个更重要?一般而言,择校重于择班。”宁当凤尾,不做鸡头”,讲的是名校的排名,只要努力,往前冲是可能的。而一般学校的班级”鸡头”,实际上等同于名校的″凤尾”亦不鲜见。当然,择班也是非名校的较好选择。
书山有路勤为经,学海无涯苦作舟。无论公办,民办,都需付出艰辛的努力,方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祝小升初的家长和学生择校如愿,开心快乐!
小升初,有没有必要选择名校?其实要考虑的因素挺多。第一,重点先考虑孩子的学习怎么样,如果学习比较差,且没有好的习惯,那真没必要选择名校。勉强去了,孩子不但跟不上而且也会被打击的没有自信,得不偿失。第二,从家庭的经济条件考虑,除非你是超级学霸,要不然也要面对各种补课班问题。第三,名校更提倡家校合作,虽然师资力量好,但家庭也要给力,有良好的家庭氛围,甚至有专人辅导。以上具备的话,上名校还是有必要的。
现在有句言论:初中基本决定高中,高中基本决定大学。要是想以后出人头地,拿到一流的offer,就得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毕竟,底层学校出生逆袭居于少数。但是,如果你在武汉,连一个普通高中都考不上,不用谈逆袭走上人生巅峰,上大学都成了问题。
1
中考成人生分界线
初三这个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点站”,让初中略显尴尬。因为初中三年一结束,一切全凭中考成绩讲话:
成绩优秀的进入重点高中,在高中只要正常努力,考个大学不是问题,甚至还能进入名校,感觉人生前途一片光明……
成绩欠佳的,无法读上普高的同学,就只能接受分流读职高甚至辍学,未来相比之下多少稍显暗淡……
人生的马拉松,似乎在初中阶段就有人遥遥领先,有人落在后边。中考,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这场人生命运的分界线。
2
武汉中考竞争残酷
今年武汉市中考毕业生共计6.46万人,其中普高招生3.52万,普高率54.49%,较去年只有0.5%的增长,大约400个名额,相比普高线外2018武汉普高招生计划共计35229人,这些数据意味着,每年武汉近46%的考生不能上普高,只能面临分流读职高或者直接辍学。而能进入一批重点高中和10所名高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只有23%和7.7%的比例。
很多家长不禁感叹:“何时读个高中都这么难啦…”
3
中考落榜何去何从
每年大家的关注点都在那些高分考入名校的孩子身上,没考上的学生却是占大多数,但鲜有人能够注意到他们。
用分数来决定,虽然公平,但依旧残酷!
分数线升高,我们为进入这些优秀高中的学生感到开心.但每年还有数以万计没有考上普高的孩子,有的是上了职高,若选好学校和专业,不失为一个好出路。有的却是直接辍学,早早地进入社会。
很多人会想:“不一定非要读高中才有出路,现在读个好的职高也是不错的啊!”没错,读个好职高确实有用。但孩子的选择面会变窄,而中国的现状仍非常看重文凭及其含金量,下面来看看普高与职高的区别:
普高与职高的区别
1、中专学籍:只能考高职,学历最高层次为专科
2、高中学籍:可以考专科、本科,看个人能力
3、参军:有些地区是限制职高提干的
4、出国:国外只承认中国高中学历,职高学历基本不承认
5、工作:同等条件,高中学历肯定是优先于职高学历的
6、报考学校:中专学籍不能报考“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是普通高等院校
7、教育类型:毕业证上,中专属于中等职业教育、普高属于普通中等教育。
不管承不承认,学历和文凭有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那中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初中毕业的孩子大多14-15岁左右,如果落榜就读职高,选对了学校和专业还好,如果一时考虑不周或头脑发热选错了学校和专业,那再想重头来过就难了。
所以,准初三的学子们,拿出你们最好的状态,面对自己的学科弱点,攻克难关,好好努力,争取考上一所如意的高中,让自己的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
附:一个职高生的真实经历
“我在一所职高上学。”
我在想,让一个人堂堂正正、充满自信的说出这句话,究竟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我们都不喜欢在学校外面穿校服,生怕让别人看到校服上面的“技——术——学——院”这几个字后会被瞧不起;又生怕坐公交时对面一个穿着校服的重点高中学生和自己相视而苦笑;还生怕坐电梯时被邻居盯着胸前的校标的名字读来读去……
2017年7月3日是中考成绩出来的日子。满分580分,我考了518,虽然不及重点高中,但是好歹是可以上一个普通高中的。但是由于我前期在报志愿的时候过于自大,导致最终落空了。无奈之下只能看向一个国家新的实验项目,即贯通培养。
我一步步紧跟着老师的思路在课上学习,前三个学期没有旷过一节课,没有一节课走过神,课下我也补充学校没有讲到、但是高考范围内的知识点。
那时的我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好像只有学习和发呆思考未来了。因为那时的我只抱着一个念头:这个学校的任何人对我来说就如同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这里的任何风景线也不会让我忘记自己的初心。
我要高考,我要离开这里。
也许这就是年轻人的想法吧,我们都还年轻,都想要趁着青春还在,来一次不后悔的出击。在我们这个项目中的学生,学籍都被单独统一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在之前的教育部是没有的先例。
不读高中,你可曾后悔?
@◆:
到社会上就知道学历的重要性了~读高中考大学~拿学历证~即使是个专科也比没有强~这是最起码的~当然了~你要是说那些个混的好的名人都没上高中考大学~我想说~那只是个别~不是每个人都能跟他们那样~
@匿名:
去年因为自身的问题辍学了,当时非常不喜欢高中不喜欢里面的人和老师,分了班更加受不了。没有再上学,去学了当下很火的编程,当时什么都没了解,学了才发现根本学不太明白,都说编程这行想发展要精通,而且我还是个女生。
今天看一本书,读到一句话,“没关系,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看到以后一下就哭了,哭了好久,我怕错过太多,我怕我不上高中留下遗憾,我怕学历低没有好的将来,心里还是对大学留有想象。
但是我不知道重读对我来说是好是坏,我浪费了学编程的学费,我不知道会不会像以前那样崩溃,况且那时我的成绩只在中游,我对未来惧怕,家长基本不会去为我想这些,但我感觉这段时间我成长了。
@你爱谁如鲸向海:
说下要不要上高中吧。我认为上学这条路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上学确实是一个快速提高社会地位的捷径,但对自身和家庭经济能力以及成长环境都有要求,就比如我,父母经常吵架,能有心思学习才怪。
不读高中,你可曾后悔?
对于“上高中还是读职高”的话题,从来就有各种观点各种争吵,谁也说服不了谁。
毕竟,每个人自身的条件不尽相同,学习的喜好、能力以及对自我发展的规划和期待都有很大差别,没有必要把每个人都禁锢在同一条道路上,按部就班地打磨成同样的产品。
何况——即使日后真会有“后悔”,只要肯学习,读职高一样可以有上大学的途径。如今学习的方法和途径那么多,只要你有心,总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总能圆了自己的读书梦。
祝愿立志走上高中、大学这条路的宝宝们,都能旗开得胜,顺利考取理想高中和大学。
也祝愿选择走上其他发展道路的孩子们,都能前程似锦,生活踏实而有意义。
写在最后:
无论是上普高,职高或者选择出国等道路,都要依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中考是人生中的一个分水岭,一次的失利并不能决定一生,学历虽然重要,但能力更重要。
无论是选择了哪种途径,都要多学习,增长课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思维,相信你的人生一样会绽放光芒。
如果你是初中生,你必须至少干掉你一半的同学!不然,蓝翔xiang向你招手!
家长们该怎么办?
初中阶段的确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十字路口。短短的三年时间,孩子从幼儿走向少年,进而步入的门槛。
身体的高速发育,将一个阴阳不明的娃娃变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或漂亮的大姑娘;心理矛盾的激烈撞碰,将一个依附于家庭的娃娃变成了极富主见的父母的臂膀或是极具判逆力的父母的对手;知识能力的高速积累,将一个无知胆小的娃娃送进了高等学府的门槛或是挤进了“社会闲散人员”的人流。
初中三年的神奇变化,令无数家长茫然、揪心。然而“育儿没有退却路,育儿没有回头草”。作为家长,只有以无私的爱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的育人方法去不懈努力,才能使我们“望子成龙”的终生愿望变为现实。
为此,我认为初中生的家长扮演好四种“角色”显得尤其重要。
1、做孩子的知心人
家长与孩子虽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但未必是知心朋友。尤其是初中生,他们随着身心的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自主判断能力不断提高,对家长的依附性逐渐溺化,甚至在对人对事的认识上与家长产生严重分歧。
有些孩子在与家长的几次“交锋”后会产生心理锁闭现象,决大多数孩子的表象是与家长交流时不像小学阶段无所顾及了。
这就使得家长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是那么容易了,想与其做一对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更是困难。为此,家长必须深刻理解孩子的身心变化规律,树立平等意识,把孩子真正当“成人”去交往,留意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好所恶。
若孩子当着家长的面发表自已的观点,家长应表现得十分在意,决不能横加指责。即使孩子表达的是错误观点,家长也应是以理服人地讲明道理,切忌粗暴相加。
在无法说服孩子时,应允许其保留观点。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保持与家长交流的信心。其二,对于孩子学业的了解是家长最感兴趣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个方面,但对其学业的了解不可停留在考试过后问问分数的层面,也不能刻意地去找老师和同学收集孩子的问题。
最好的方式应是,在找孩子当面了解情况时,多用肯定和赞赏的眼光发掘孩子的优点;用研究与探讨的口吻、从发掘潜力的角度指出孩子的不足;采用假设与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已反省存在的问题。第三,家长要细心观察、深入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内心的苦恼、学业上的疑惑和生活中的困难,主动、耐心地帮助孩子及时解决,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家庭是心灵的港湾”。
2、做孩子的导航员
目标,就象茫茫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航船的方向。初中阶段的孩子,由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社会经历和知识能力尚还缺乏。
因此,对人生的认识极不深刻,常常对自已的前途理想缺乏全面的思考。家长必须在全面分析孩子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极早地为其确立发展目标,使其从进入初中开始就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其次,要面对现实,适时地调整目标。
初中三年,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迅猛的变化,家要冷静分析每一阶段孩子的现状,找准其与既定目标间的差距,正确认识出现差距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调低或调高目标,让孩子始终处在一种“跳一跳摘得到的状态”。
3、做孩子的督战官
品行与人格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励炼过程,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更是一种艰辛的智力劳动,这一切都离不开顽强的意志力做支撑。
然而,这一点初中的孩子是相当缺乏的,家长对孩子适时的、恰当的监管督导显得尤其重要。
一是督促孩子学会做人。家长必需言传身教,用自已良好的品行和正直的人格影响孩子;家长应经常用对身边发生的鲜活事件的评论,澄清孩子在为人处事、行为方式上的一些糊涂认识;对于孩子表现出的诸如自私自利、狡滑欺诈、目无公德等不良倾向,要及时引导和娇治。
二是培养孩子克服困难、战胜逆境的信心和决心,有时可以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挫折训练。
三是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上要留心观察,对那些影响终生的恶习要制定计划强化训练,坚决革除。
4、做孩子的勤务兵
随着课程门类的增加、升学压力的增强,初中孩子的心理压力上升、体力付出加大、学习时间更紧,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的生活上给予的照顾和帮助。
一方面,家长必须给孩子予必要的经济与物资保障,只要孩子不是过份奢侈的要求,只要家庭经济状况允许,都应尽力满足。尤其是孩子提出的关于学习方面的投资要求,更是不能吝啬,即使有暂时困难,也不能在学生面前流露。
另一方面,除去应该给予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之外,家长应该减少孩子花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甚至在特殊时期到校给住宿的孩子送送菜、洗洗衣被,这些对于让孩子体验家长的期待和温暖都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初中阶段的孩子的教育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家长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善于探究,才能确保育人的质量。我们认为当好了以上四种角色,初中生的家庭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今日头条:数理化归纳总结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