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孩子突然不上学可能有两种原因:
第一种:受到同学的霸凌,而且是他认为很严重的那种。加上自已胆子小又不敢告诉老师、也不敢告诉家长,所以选择弃学、坚决不去上学了。
作为家长应耐下心来了解情况,也可以从侧面问问他的同学。如果情况属实,家长不要过以激动,也不要过激,因为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不懂事,陪同孩子到学校向老师反映就可以了,或者较为严重,叫对方家长来校协商解决,并鼓励自已的孩子继续上学,有事向老师、向家长反映。
第二种:也是较多孩子出现的那种。家长从小就只管给孩子吃、给孩子穿,对学习从来不过问,觉得读书学习、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家长没责任,以至于孩子在校表现、学习成绩如何根本不知道,即使知道一点点,也放纵不管。
十三岁,大概上初中了吧。初中与小学不同,要求更高管理更严。放荡惯了的孩子在小学各项成绩如果跟不上,就很适应初中高强度的学习了,尤其在中考前100天冲刺阶段,这部份学生就早早地选择弃学,离开学校。一则完成不了作业,老师管老师压;二则“鬼画桃符”,交不了差,老师同学又笑话自已没面子。
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只好放手顺其自然了。所以说,培养孩子从来都应家校合一,共同负起“百年树人”的责任。
孩子之所以学习不用功,多半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如果说考取好成绩是孩子的驱动力,那么兴趣就是孩子乐于钻研、专心致志的吸引力。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其实,兴趣的本质是“成功感”,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感觉,而孩子的“成功感”源于自我思考、自我决定。
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孩子难免会遇到难题,而家长总是会着急地想提供帮助,直接把答案或做法告诉孩子,无形中扼杀了孩子思考的空间。表面上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事情,但实际上家长是在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并没有在过程中体验到自我思考与决定的成功感。
看似1+1=2的简单问题,在孩子看来也是一个思考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做决定的权利。
孩子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并完成事情,他们才会意识到自己有能力解决难题,在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感,内心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