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还在义务教育阶段,怎么能说不上学就不上学了?
连初中学历都没有,大概也只能去当学徒了,职业学校、技术学校之类的是不符合要求的,未满十六岁属于童工,正规的企业也是不收的,连当兵都当不了。
作出不上学这个决定一定要慎重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己的思想不成熟,对社会和未来没有清醒的认识,家长要帮助他,不要只顾眼前。
如果孩子真的学习吃力、不感兴趣,至少也要初中毕业,选择的空间会比现在大得多。
以上是我个人的浅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杉杉妈妈,和杉杉同学一起学习,成为更好的我们。
在这个年纪基础知识还不牢靠,学手艺也是学些皮毛,男孩学理发、修车、影楼拍照摄像等,女孩可以学美容、化妆、护士等工作。喜欢设计可以做 平面设计 装修设计 淘宝美工等,其实不论哪种工作吃的都是青春饭,尤其我列举的这些更新换代太快了一直要跟紧潮流才能挣到高工资不然只能在底薪里打转,挣的也仅仅只够吃喝,现在还有很多新型行业可以去尝试一下,但时代的产物终有一天也会被时代所淘汰,有些事情孩子太小还不懂,作为家长要帮他把好关。
这让我想起一段话:
“我们不需要知道电子游戏是什么,它会不会造成近视,它会不会上瘾。
我们只需要一个背锅侠,一个可以掩盖家庭教育失败、学校教育失败、社会教育失败的东西。
现在它叫游戏,十五年前它是早恋,三十年前它是偶像,三十五年前它是香港电影,四十年前它是武侠小说。”
孩子沉迷游戏,就想消灭游戏;孩子不听话,就想电击矫正孩子。
没有人去看一看背后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仔细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这群网瘾的孩子们一直被矫正,却从未被真正看见。
01
这是我遇到的一个个案
他是一个男孩,4岁之前十分聪明,自从上了幼儿园,孩子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行为,孩子逃课,打假,上网,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等等。
所以,每当父母得知之后,就是一顿暴打,然后孩子会乖巧几天,过几天之后问题重新出现,父母就如法炮制。
三年级至六年级,她随父母去市里读书。父亲自己创业和孩子很少沟通。他上学都是独来独往,没人接送。
他常羡慕其他同学命好,能得到父母的疼爱,有钱花,有个温暖的家。
他努力的用一切办法和同学交流,当然他们关系可以很好,但是在父母眼里都是一群不三不四的人,他们经常一起逃课,打架,上网,他有时候,宁愿住在郊区的草堆里,也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
他的父母很不能理解,家里有吃有喝,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不过,他读书很用功,成绩一直很不错。
他。四岁的时候,父母离婚,孩子跟了爸爸,每当孩子去妈妈那里,回来就被一家人指责,也包括他的爷爷奶奶,五年级的时候,他爸爸取了新的老婆,一段时间生了一个姑娘,从此,孩子给我说:“他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他感觉自己是一个外人”。
他很痛苦,各种问题更加严重,孩子爸爸知道后,就是一顿毒打,后妈的指责,实在不行,就是把他关到厕所,用铁链锁起来,每天只给吃喝,晚上解开,让孩子回屋睡觉,往往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跑出家里,父母要不几天发现不了,发现后找回来就是一顿毒打。
从此,他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开始寻找其他快乐。六年级上学期,他学会了上网。
问题不停反复
我得知这些情况后,心里非常焦急。为了他能好好读书,也为了便于教育和引导他,和他的父母商量决定让他换一下环境。
在初一上学期,我们把他转来乡下爷爷奶奶那里读书。开始他很听话,学习很认真,但一个月就又旧病复发。
老师告诉他爸爸,说他去上网了。爸爸教训了她,父子关系本来就恶劣,从此以后更差。
最后,他说他想住校,说这样有学习的氛围。我们不同意,他又哭又闹地说,如果不同意他到学校住,他就不读书了。
一家亲戚齐上阵软硬兼施,都无法说服他,只好依他。
不出所料,搬到学校后,她常在自修课期间独自跑出去上网,老师发现后又告诉了他爸爸。爸爸连夜开车回家,处理方式,就是给了老师一个大大的红包,说了几句好话,暴打了孩子一顿,就走了。
一个人商量,还减少了他的零花钱,想从经济上限制她上网。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由于没钱上网,他偷了班里同学的钱。偷爷爷奶奶的钱。
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警告他,还叫他向全校同学们作检讨。
从此以后,他再也无心读书了。
最近一次,他出走了大约20多天。一家人伤心欲绝,找遍了乡里乡外几乎所有大小网吧,都没找到他。
最后,实在离乡下60公里的县城找到,他给一家饭馆打工。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脑子有一个这样的画面:
一个很小很小的小孩,哭着,跑着,努力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却怎么都找不到……
美国临床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认为,对于一个幼儿来讲,父母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至关重要的成长因素。
他们无条件地爱他,不向他提任何要求,也不谴责他,他们只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孩子而爱他、呵护他,无论他有什么缺点。
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幼儿就会在心中形成一个“安全岛”,爸爸妈妈的爱就是安全岛的基石。
他非常自信地去探索世界,去建立关系,并不惧怕受到伤害。
因为他深信,就算他受了伤,就算别人拒绝他,不要他,他可以回到这个安全岛上来,爸爸妈妈会爱他,支持他。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安全感会逐渐沉淀为一种潜意识。
有了这种潜意识的成人会信任他人,一如儿童时期信任爸爸妈妈那样。
他们很少猜疑别人的心思,但如果有明确的理由告诉他,一个人不值得信任,不值得爱,他们会坚决地离开这个人,而少做蠢事。
他们也会受伤,但伤口总是会比较快痊愈。
安全岛接连崩溃
没有人全心全意地爱我,我是个没人要的孩子。”
这种无助感贯穿了他的26年人生。
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是他争安全的手段。他知道,家里是不安全的,是不要他,
重复被遗弃的猜想
他尽管已经26岁了,但她其实一直是那个很小很小的小女孩,在努力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却总是找不到……
这不难理解,在童年时,他就认为父母之所以不要自己,他用各种方式重复,这种被遗弃的感觉罢了。
安全感强的人不会太关注别人的消极信息,但他的安全感太低了,所以他会变得极度叛逆。
容易看到消极信息,而且每个信息都让她再一次重复“被遗弃猜想”———“木有人要我,所以我要自己去寻找安全的地方
一个人如果在童年只获得了很少的安全感,长大后就很难再重新建立一个安全岛。
他说,在爸爸妈妈眼里,他长大了,他们把他按大孩子看待,对她提出各种要求和指责。
但是,他自己仍然停留在四处寻找安全感的孩童状态。要纠正他的网络成瘾,双方都要付出努力。
他要知道,自己长大了,可以承担更多。
如果他的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心理仍停留在幼儿时代,他们必须重新给她无条件的爱。
只有整个家庭系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孩子们的网络成瘾才有望真正消失。
我们甚至要感谢网络成瘾,因为如果没有网络,小芸的安全感会崩溃得更加彻底,她也可能做出更可怕的事情来。
一味的暴力和电击并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行为”,而被看见,才是生命的根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