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耐心,因为叛逆的孩子是说明已经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了,这时候也是最难管的时候,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太极端的去管他,既然他已经长大了,我们就要跟他说人生的价值,既然长大了就要学会怎么做人做事,也要改掉不好的习惯等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 尊重孩子 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换位思考 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忌从学习入题 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稳定情绪 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许孩子犯错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许多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老、中两辈对于孩子的教育都与孩子的发展背道而驰。家长过分溺爱,只要孩子搞好学习,其他什么事也不用做,只会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滋生了孩子的懒惰心理。试想孩子连自理都不愿做,又怎么能勤奋地搞好学习。家长对什么事都包办,孩子的自立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素质又怎么会培养起来呢?班中总有学生发生这样的情况,第二天上学不是作业掉了就是书掉了,然后家长又急匆匆地送来,这些行为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懒惰思想。 家庭教育对于懒惰行为的改正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师帮助学生纠正懒惰行为的同时,要主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转变一些家长的思想,让工作更顺利的开展。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凡事能在家里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懒惰的学生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促使他变得勤劳的原动力和外部压力。要想改掉懒惰的习惯,也不是通过一两次的思想教育能够解决的,所以要从小事做起,还要加以不断督促,逐步让孩子体会到好习惯带来的乐趣。例如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乏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只求量不求质,抱着应付的态度。 而这种缺乏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作文比赛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水平,把文章写好。但是有一小部分学生懒得用心思考,懒得着力描写,应付过去了事,心想:拌种有那么多的作文高手,也不缺我这一篇。这种缺乏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不无道理。家长的行为直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有些学生的作业老是完成不了。究其原因,父母在家除了管吃管喝以外,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家长的这种偷懒的行为不正是孩子的写照吗?另外,有些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