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说“孩子们出的问题”都是成年人自己出问题导致,你会不会打我》
聪明而懒惰,听起来和我外甥的情况很一致。那就说说辅导外甥的故事吧。
外甥现在上一年级,之前假期都跟我玩,印象是—–耍起小聪明,那简直可以甩我几条街,但就是懒。不过当时没当回事,所以具体小聪明范例没什么印象。我只记得怎么辅导他走上努力奋进之路的。
作为非职业自封教育专家,对外甥的诊断结论为: 赞赏不当后遗症。
首先来看看几个不当的表扬赞赏范例:
你真棒!
你真聪明!
你真是个天才!
从孩子的角度来讲,这些赞赏都是贴标签,戴高帽。一旦获得这样的标签称谓,会抑制孩子做事的动力。
为什么?
且听我娓娓道来。因为已经获得了一个头衔,只要再次行动,那就意味着风险——失去头衔的风险。真是这个头衔失去的潜在风险抑制了孩子的行动力,从而孩子变懒了。
赞赏孩子,大人做到三点变可盘活孩子行动力:
将孩子的表现和人分离。只表扬赞赏行为表现,摒弃给人贴标签。比如: 你的表现真棒,优秀,漂亮!
赞赏焦点锚定在努力上,而非努力的结果上。很多家长喜欢赞赏结果。比如:考了100分,我儿子真棒!没有肯定孩子的努力,慢慢的孩子就会迷茫!我外甥考了58分,我都是一顿肯定: 58分说明你有58分的努力是有效的,实际上你的努力远远超过58分!——没办法,一句话赢得孩子的心,就这么简单。外甥给问我: 舅舅,我当了班干部,你怎么不太高兴那?我回复说: 我害怕你把关注焦点放在努力的附属产品上,忽视了努力!要知道,老师成绩和班干部一样,都是你努力的附属产品!而焦点只可以有一个,那就是: 你自己是否努力!
尤其孩子表现不佳时,更需要肯定。外甥,知道吗,你很有挑战精神,很勇敢!舅舅,怎么讲?这件事非常困难,你依然没有畏惧,你说你勇敢不勇敢?!
赞赏是个技术活,只要大人活够好,再懒惰的孩子都可以是块宝!
家长们,想象一下孩子自信美好的样子!加油吧!
现在小孩都聪明,就没几个笨的。
首先孩子懒主要原因来自父母,要么父母也很懒惰不勤奋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要么就父母太勤奋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包办,久而久之孩子就什么都不用做了。
孩子的问题多是父母的问题,先要从父母身上找原因,看是什么导致孩子懒惰的,从源头出发才能解决问题。
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心思没用在学习上。这话听起来像在抱怨孩子,但语气中更多的,却透出一丝小得意。「聪明」这个词,还是会让人有些沾沾自喜。因为,它更像是高级别的赞扬,让人有一种优越感。
应该如何正确激励孩子
不要拼「天赋」,坚持才是硬道理
那些学霸和最终成功的人,不一定比别人更聪明,而是他们都懂得努力和坚持,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会选择迎难而上。所以,与智商、以及一些外在因素相比较,坚持才是成功的关键。孩子如果不能坚持,即使天资再如何具有优势,最终也会回归平庸。
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与结果相比较,过程才是能让孩子成长和进步的重要因素。父母引导孩子注重过程,关注他们的闪光点,并且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挑战,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自我成长。
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坚持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模仿家,他们眼中父母是什么样子,未来也会成为什么样子。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设立目标,陪他一起努力。让孩子在坚持中,慢慢学会自我管理,也让他们从中体验到努力所带来的成就感。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这样的孩子其实很多。
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部分孩子都很聪明,表现在各种方面,因为经济条件可以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因此孩子的各种天赋也容易提前发觉。
然而聪明的孩子不一定勤奋努力,甚至可能因为“聪明”而变得”懒惰”。
为什么这么说呢?
明明家务活奶奶妈妈爸爸可以干,我为什么和他们抢呢?
如果作业提前完成,爸妈就要强迫我预习复习给我加料,那么为什么我不把完成作业的时间拖到睡觉呢?
既然别的小朋友上课可以说话睡觉,我为什么不可以?我看老师也没管啊,何乐而不为之呢?
体育课太累,只要生病就不用去上体育课,那就装个病呗?
聪明这个词,在孩子这个年龄是分不出大小的。别让“小聪明”毁了孩子。
如何改变孩子惯用小聪明偷懒的习惯呢?
我来分享一点自己的心得吧。
一:行为领袖
聪明而懒惰的孩子都有一个特性,就是谁都不服,总能为自己的懒惰找到借口。这就需要家里有一个意见和行为的领袖。比如我在家里和父母还有老婆开过会后,承担了行为领袖的责任,因为我平时总能解决和解释孩子提出来的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孩子比较服我管,同样的道理从我嘴巴里说出来和从其他人嘴里说出来,在孩子听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孩子经常会以我为参照的标准,比如为什么要晨跑啊,然后我就开始晨跑了,为什么要跳绳啊,我就开始跳绳了,为什么要阅读啊,我就开始阅读了,凡此种种。于是我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开始时间长一点,他还有怨言,但是看我都坚持下来,他也就习惯了,知道抱怨终究是没用的,而习惯一旦建立,他会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那些“小聪明”用到合适的地方去,不如阅读,从开始的盲目速读,到后来的逢词必问,好词摘录,学以致用。
二:道理俗解
很多家长喜欢引经据典的和孩子说一堆大道理,其实孩子看似懂了,其实不懂,点头不过是不想让你继续啰嗦而已。哪怕他真的理解了你的字面意思,然后遇他实际的境界太远,他也不会有任何改变的。毕竟道理都是空的,孩子更看重实际效果,那么就用实际效果说话,我说只要坚持这么每天跳绳一个月,一分钟跳绳一定会有进步的,孩子起初对我的说的话是嗤之以鼻的,说怎么可能之类的丧气话,我也不和他说什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之类的话,我就说,肯定会有进步,至于进步多少,看你个人的悟性了。结果一个月坚持下来,孩子从一分钟只能跳80-90个,到一分钟可以跳130-140个。我把每天跳的进步情况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然后给他自己看,比什么道理都有说服力。阅读的词语积累也是一样,到时候在作文里自己就开始用了,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一切以务实为主,不夸大他坚持的结果,让他自己看到进步的成果,如此而已。而那些平时和他一起玩,但是善耍小聪明的孩子,时间长了,无论是体育成绩还是考试成绩,都开始和他有了差距,这就是实际效果,不言而喻,何必强调。
三:时间自律
很多孩子懒惰往往是因为没有时间概念,他对一分钟有多长,一小时有多久是没有认识的,在熟练认识钟表之前,他的时间完全是以父母安排的标准执行,自己对时间的理解是真空的状态,一旦脱离了父母的制约,孩子就会成为脱缰的野马,时间完全混乱,比如只要你不叫他回家,他可以在外面不吃不喝玩到深夜。那么越早教会他知道时间的概念,越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比如平时和他玩一些一分钟的游戏,跑步让他知道10分钟的长短,练字让他有小时的概念,这些应该是每天的必修课。等到孩子三年级能熟练掌握钟表概念后,让他佩戴手表,并经常让他自己确认时间。有了时间概念,孩子知道父母说的出去玩一小时后回家该是几点回家,两个小时必须完成作业,自己必须怎么安排作业的先后和完成的速度。9点半睡觉,我必须提前多少时间洗漱等。当他自己开始看表安排作息时,所谓的懒惰也就不存在了。
以上就是个人的培养方式,希望对各位宝爸宝妈有用,用以共勉。
艾玛,找到组织了!!我姑娘就可聪明了,现在四年级学啥都快,记忆力也好,孙子兵法一天背一章!就是手懒,让动笔写字就从骨子里往外散发着我不乐意!每次考试都是99就错一个字,有时候是错一个标点符号[酷拽]我的方法就是强制性必须写,不写就揍!讲道理对她来说没用,我家没电视全是书,啥道理不懂?从小我就给讲道理到最后还是发现鞭子比糖好使!就拿这个寒假来说吧,每天学习三个小时,剩下时间自己安排,但是这三小时有一小时动笔我要看到成果,剩下俩小时学会了什么给我讲出来!这等于又增加了大半个小时的复习时间,人家可好,一星期寒假作业写完了,今天2月14号了,下学期的语文数学英语马上自学完了,练习册都做了一大半了英语书后面的单词自己默写,语文书上的古诗随便考,没办法我直接淘宝买的初中地理历史生物教科书给她看,但是不知道啥时候能发货,五年级吧买初中的数学语文英语书给她自学!然后跆拳道,美术,书法争取学到初中毕业吧也算是坚持[抠鼻][抠鼻][抠鼻]美术一年级开始的,跆拳道二年级开始的,书法四年级开始的,舞蹈放弃了!
聪明和懒惰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也不少,聪明是他的优势,懒惰是他的缺点。如果把懒惰的这个缺点改正的话,这孩子将非常的厉害。当然这也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用好您家里的“文昌位”,和孩子的生辰的“文昌星”,摆上一套能旺文昌的文昌笔,学习就能进步,提升学习运气和考试运气,早日“开窍”。
没有什么方法比激发孩子驱动力更有效,就是让孩子拥有值得努力的梦想,年龄小一点的孩子父母要帮助他筑梦。
我家大宝也是从小被夸聪明,实际上却懒。四五年级看玄幻小说熬夜玩旧手机。但是他这个暑假居然能按照计划去复习,还能体贴父母带妹妹们。
我来分享一下方法:
1、不要夸孩子聪明,
不要夸孩子聪明,
不要夸孩子聪明!
从小被夸聪明的孩子,更不愿意尝试困难,因为困难——挫折——显得不聪明——挑着容易做的事情做。
要夸孩子努力夸孩子练习多,才是重点。比如:宝贝你这学期成绩不错,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学期你比以前更加努力了,特别是数学做题做多了。
我家大宝六年级就是按照我的方法添加了一本数学基础题,结果期末考试就拿了满分(附加题也满分)
2、理解、理解、再理解!
回想一下我们被理解的时候是不是很感动?孩子也是一样的,被理解了的孩子更愿意和我们敞开心胸来聊天,更容易采纳我们的意见。
那么,怎么理解孩子呢?有两个小建议:
(1)多看育儿书籍和资料,了解儿童心理。
(2)回想我们的孩童时期,通过回忆去推断孩子的想法。
(3)接纳和包容。
孩子的大脑在25岁以前是不成熟的,有些做法或许我们不能理解,这时候不妨停下来,放下成见。试着去接纳孩子。接纳他,他感觉到被接纳了,才会和你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3、从小就要帮助孩子设定目标,树立理想。
目标的动力我就不说了,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做《人生设计在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