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孩子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富商的孩子先天就有许多忧越性。当然上天都是公平的,人生都有各自的道路付出的越多回报的肯定就越多。
其实真正的贫富差距其实就是精神财富的多少,而现在许多家中财大气粗的学生们就是缺乏对风雨人生的磨砺。
因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许多学生从小就被娇生惯养,在加上有些家庭有着苦了上辈不愿苦下辈的错误教育思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有些学生认为读书万卷太累,反正家中的基业都是自己的又何必去寻求一条艰苦之路。
我认为是中国式教育理念问题所致,还没开始上幼儿园就开始学这学那,我家孩子幼儿园的同学,小班就去学舞蹈、学围棋、美术,中班学跆拳道、学英语、钢琴,大班学幼儿编程、数独、游泳……我姐家孩子小学一年级,现在报着六个班。
我的天,现在这么小的孩子从小就要接受被动式教育,从生下来就没有自由和童年,两三岁就开始各种学习。好吧,认字、简单算数、学唱歌这些就可以了,一定要把我们儿时小学都不曾接触过的学习内容强加给幼儿园的孩子,小学就要学很多初中时代都没接触过的内容,谁能保证这些都是他们喜欢的东西?如果不喜欢当然会厌学。一个讨厌学习的孩子又怎么会喜欢读书?
或许我的理念和大众不同,我崇尚快乐学习,更不认可“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学习是乐趣,不是苦的,更不能强迫。从小树立孩子的兴趣要比,让他从自己喜欢的方面作为突破口。我家孩子喜欢汽车、音乐、算数,我会让他听着音乐玩汽车,一边玩一边计算车辆增减变化。最初给他买的书都是汽车有关的,他自己经常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书,把各种车型、各种构造、各种品牌都认识了,看过十几本书之后,自己就对书有了兴趣,再让他看其他书,他完全不排斥。他班里小朋友都报了小区门口的围棋班和美术班,他两样都不喜欢,但是喜欢乐高,我们就给他买了各种拼插玩具,现在他玩乐高的创意水平比很多乐高班的孩子还强。我觉得这种让孩子自己找兴趣,并爱上这些兴趣,要比被动式的接受不喜欢的东西更有利于学习方式的培养。
现在很多家长沉迷手机,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他们也更喜欢于手机阅读,宁可用手机看一部几十万字的穿越小说,也不想看一本对学习有帮助的简书。这就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跟成长环境有关,也跟两三代人的心态和生活习惯有关。如果孩子从小爱学习,哪怕学的不是家长偏好的内容,也要鼓励和支持。这样才能树立系统性的学习习惯,等孩子长大了,也就明白有些东西即使不喜欢,也要去认真学习认真阅读。读书自然就不是问题。
感谢邀请
个人感觉学生都不愿意读书的说法不准确。
现在的学生读的书,应该比以前多得多。只是和以前有所变化。
1.阅读媒介发生变化
大概20年前,那时互联网刚刚兴起,读书的媒介主要是纸质。
而现在,阅读以电子书为主。
2.阅读场所发生变化
拿大学来说,阅读的主要场所是图书馆,寝室,教室,家等地。
现在是随时随地,有手机或者电脑就行。
3.阅读的内容发生变化
以往读书,多为名著,或相关专业书籍、励志书籍。
现在,更多的是各种网络小说。
4.阅读的容量发生变化
以前说自己读过几十本书,就会觉得很多。现在一部连载小说几百万上千万字,是以前一本书容量几十倍,上百倍。
5.阅读的品质发生变化
以前读书会读很细,然后分析人物的性格等。现在,一天度几万十几万字很正常,大多只为消遣。
综上,现在学生不是不愿意读书,而是与传统读书发生了变化。这说明现代学生汲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而其偏好,也不是传统的经典,而是一些网络作品罢了。
希望能够帮助您。
“读书“最基本的含义是在识字的基础上,捧起一本纸质书阅读,从中获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通过理解领悟,增强自己的能力,在这个含义上,我认为问题是成立的。
时至今日,读法和书的种类多了不知几,在这个笼统的含义上,问题就有些不准确了,即使从读书本义上引申出来的”上学”而言,问题就不能成立。
现在我们不管其他,聚焦在读书的基本含义上展开分析讨论。
对于学生来说,基本含义上的读书是根本的方法,效果最好。可是现在却在舍本逐末。中小学生开学领来的书背也背不起,刺激出学生的厌烦情绪,反复刺激后成为厌学是必然,只是在家长环境压力下成为被动应付。早些读书时领到两本新书如获至宝的幸福感荡然无存,叫学生们如何喜欢读书?上课时老师为了分数进度而忽视对课本的研读,只是针对习题演示解题方法,电化教学开展后更甚,下课后又去拼命解练习册与试卷,陷入题海,对课本别说不爱读,读也不读,星期天又要去补课,差点淹死在题海里。即使想读也没有时间。学生常常翻着的是练习册和试卷。教科书呢,只是躺在被遗忘的角落里。如果出个考题,语文书有几单元几课?数学书有几章每章各有几节?答案能合格吗?舍本逐末如此,学生怎会喜欢读书?
青少年学生,当然兴趣广泛,喜好也多。光怪陆离的游戏,一点即开的手机,生动形象的荧屏,尝够了题海的枯躁乏味,吸引不了的除非不是青少年,佛也想要跳墙呢!家长们发现后,往往一味指责,硬把他们揪回至题海,仍旧回不到书这个本上。即使回到本上,未尝到读书三味,进不了三味书屋,是不会喜欢读书的。
某老板发了大财,某明星赚了大钱,某邻居大学毕有关系找到了好工作,学生们只看到表象,从未听到他们是读书好才好的,科学家读书肯定好,可是比不过老板和明星。于是青少年追星要当明星成为时尚,骨子里是不知道读书有什么好,读好了也赚不了大钱。又怎么会去喜欢读书坐冷板凳?
读书进步有快慢,而现在的教育制度,不能留级,不能重读,客观上形成同龄人必须挤在中高考独木桥上,使落后者灰心丧气,什么后来居上,大器晚成都似乎成为不可能,于是家长就怕子女输在起跑线,你看那个急!谁知读书本要静心研读,是急不来的,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的当下,谁个会去死读书?以前有书呆子,是读书读得走火入魔,现在没有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来被认为是读书励志的名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指明读书要有成的方法的。磨砺,苦寒,勤,苦,为我们强调了读书的要诀,就是没有急这个字眼。希望不喜欢读书的同学,能够真正喜欢读书,在“本“上下苦功夫,排除干扰,必有所得。当前刻苦读书成才的条件是前所未有的,贵在坚持!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有20多年的小学一线工作经验,希望我的分享能对你有帮助。
我个人认为孩子不喜欢读书的原因,并不是单纯的,这个原因非常的复杂。
那我就简单的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一下。
第一、家庭的原因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都非常高,希望孩子将来都进全国一流大学,去到社会找到一个好工作。
子交流的话题非常的单一,基本围绕着作业、分数和学习。父母以考名校为目标,天天紧盯着分数,给孩子增添了很大的压力。
孩子在学校里面学习,周末和假期也是学习,父母安排满满的各类培训班,提高班,让孩子周末也没有休息放松的机会。
孩子本来在学校学习就很累,回到家也没法喘息。在校老师拉,回家父母拉,孩子就像一根橡皮筋拉得那么紧,怎么会有弹性?
没有弹性的孩子就是没有动力,孩子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第二、学校的原因
学校对老师的考核是教学成绩,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是学习成绩。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为了追求高分,学校对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缺乏关注,学生天天在题海中努力拼搏,学习异常辛苦,学业压力很大。时间一长,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况。
第三、社会的原因
回忆我小的时候,生活非常单调。除了学习就是劳动,所以我更愿意学习。
而现在的社会瞬息万变,生活丰富多元化。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尤其是电子产品,电视、电脑、手机、学习机……
孩子接触这些有声有色的电子产品多了,就会觉得学习太枯燥无味了。孩子很难静下心来学习,也就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那么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第一、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
当孩子向父母提出,为什么要读书?父母回答:考一个好的大学,将来找一个好的工作,过上富有的生活。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年代,这种功利化的回答,对孩子提不起任何的兴趣。
学习的本质应该是,开阔眼界,增长智慧,提升气质,拓展思维深度,成长为一个睿智的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如果父母能从这些方面给孩子回答,孩子逐渐明白学习的意义,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第二、让孩子展示学有所得
孩子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还有,孩子认为他所学的知识没有用处。我认为,父母们在这一方面的引导及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根据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父母可以在生活中创设一些机会,来展示孩子学习才能。
比如说,父母在讨论某个问题,孩子回答出来,要及时夸奖孩子:哦,孩子,爸爸妈妈都不知道的问题,你能回答出来,这就是你学习的成果,真了不起!
比如说,孩子学了统筹方法之后,父母在做几件事情的时候,让孩子用统筹方法帮忙计划一下,怎么做花的时间最短。
如果父母一两天能创设一次机会,让孩子展示学习成果的话,我相信,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第三,父母保持平和的心态
孩子从6岁开始,有长达12年的学习生涯。如果父母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会形成心理学上所讲的“心理性疲劳症”。
“心理性疲劳”是一个人长期从事单调、繁琐、沉重的事情,从而引起大脑细胞过于紧张,而产生厌倦情绪与困乏心理。
“心理性疲劳”,会使人对工作或学习的热情明显降低或兴趣全无,甚至还产生抵触心理与抵抗情绪。
不光成人会感到心累,孩子也会心累。有专家认为,孩子患心理疲劳严重的可能会发展成为心理病态,厌学症就是一种严重的心理性疲劳症状。
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孩子的成长需要全面发展,父母应该更关注孩子的自理生活,成长能力,情绪自控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挫折承受能力,道德品质等等,这样孩子将来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谢谢你,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