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暖阳鸽说教,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孩子学习非常努力,却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家长有方法让孩子进步,但也要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一、弄清成绩上不去的成因。
当孩子的成绩单发下来以后,家长发现其成绩较差,不要只注意分数,应该看试卷“倒退回放”卷中失分的原因,对照孩子完成作业时的“回放影像”,前后有何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一)知识不牢固,前后不一致。
孩子的作业完成的挺好,但为什么考试时却“千疮百孔”。
1、“渗水”。孩子的知识点之间建立不全的认识,互相干扰。例如:6.25 X 0.6= 孩子往往容易得到”3.705”、“0.375”、“37.5”的答案。说明孩子的整数乘法的法则是基本掌握的,但又不熟练;现在小数的乘法中,被小数点的干扰,打乱了原有的计算思维,算到差不多时就没耐心,蒙出一个答案来。
2、“沙眼”。孩子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因越学越多的知识面,致使相类似的知识间出现了“串位”,形成了“沙眼”。例如:刚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S=aXb,孩子就容易把已学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C=(a+b)X2,把它们给互相“串位”套用了。
(二)方法不牢靠,应用没“联系”。
1、“脱块”。就是在孩子已学的知识块之中,因为长时间不用的知识给直接“脱块”了。比如“年月日”的内容中,应用题中提到“第三季度”,要用到计算天数时,孩子在这个问题上“脱块”了,又不会从已知的月份天数中去推算出来,也就直接写个“90天”去计算,这肯定是闹“洪灾”啦。
2、“崩底”。表现在孩子在学习上的知识全不会,直接乱填数字或文字应付了事。
二、搞清学习状况的实质性。
当家长发现孩子成绩较差的时候,还要“回播”孩子学习功课和完成作业的“现场情景”,搞清孩子的学习状况的实质性。
(一)认真学习,效果不佳。
孩子实在是认真学习,但总是要花上好多时间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1、“藕断丝连”。孩子在完成作业或读背书时,总是断断续续的,并不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抓紧完成,而是要翻翻看看,才能继续做作业或读背。说明孩子的认字还不熟或不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熟练。
2、“青黄不接”。孩子在完成简单易做的题型时,速度挺快的;遇到较难的、步骤多的、数字大的、文字笔画多的、段落长的等文理知识的时候,就会表现出“青黄不接”,迟迟疑疑不敢下笔或开口。
(二)心不在焉,做做样子。
孩子对于学习功课或完成作业简直是“受罪”,心不在焉,但在家长面前总要做做样子。
1、“浮想联翩”。当孩子拿出课本、作业本等学习用具时,提起笔,就会有许多的不切实际、非常奇怪的想法,可能还会咬着笔头在瞎想。
2、“天马行空”。孩子在完成作业中,各类知识间乱串,毫无边际地联系在一起写出“答案”来。比如:简便计算25X98=,孩子往往知道要把98看作100,那么乘数就看多了2,但是他就这样做出来:25X98=25X100+25×2=2500+50=2550或者25X98=25X100+2=2500+2=2502又或者25X98=25X100-2=2500-2=2498。反正他可以随便乱串,就是方法对不上:25X98=25X100-25X2=2500-50=2450。
3、“答非所问”。孩子在所完成的作业中只是片面理解题目意思,变成了“答非所问”、“问东答西”罢了。比如:上面所说的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一样,老错位了。
三、创设孩子主动学习的条件。
家长通过分析孩子的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状况,也就是孩子的吸收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情况后,就要创设孩子主动学习的条件。
(一)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利用孩子喜新好奇、厌静好动、逞能好强的心理特点,创设诱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喜新好奇。当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遇到疑难时,可以用“新”、“疑”、“活”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注意,充分运用喜新好奇的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
(1)“新”。就是家长利用孩子在学习中未曾见过,感到新奇的学习方法。比如:要训练孩子的四则运算。□+○= □-○= □X○= □÷○= 这时,只要你随便报个图形对应的数字,孩子就得计算四道题。当□=9,○=3时,则9+3=12, 9-3=6,9X3=27 9÷3=3。中高年级可以出现小数、分数、百分数进行交替,这样持久训练一段时间,孩子的计算能力一定能提上来。
(2)“疑”。就是家长从提出问题出发,结合一定的神秘感,让孩子觉得有意思,欲罢不能。比如:家长早已熟记20以内平方的得数,或“π”的20以内的答案。然后让孩子随便报个数就能说出得数,让孩子也想得到记住答案的方法。
(3)“活”。就是家长多用灵活转换的题型训练孩子的思维。比如:五年级的趣味题:如果□+○=1.6,○-△=0.7,△-□=0.5,那么△=( )、○=( )、□=( )。这种题型既培养孩子认真审题,又训练孩子的分析推理思维,还练习了计算能力,最后得出结果。
2、厌静好动。大部分孩子都喜欢活动、运动,家长可以通过“开火车”、“争分夺秒”的形式,让孩子参与口答式的口算练习。比如81依次连续减去7,说出每一次的结果。家长也可以让孩子随意选题,尊重孩子,建立平等和睦的亲子关系,又不断提高计算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没有负担,轻松愉快地学习,以后学习成绩一定可以提上去。
3、逞能好强。就是家长运用能激起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的趣味题型。自己练习好后在孩子面前展示,让孩子也参与动手画、动手折、动手剪一些轴对称图形或“一笔画”的活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一定很高,既培养了孩子的美育,又提高了操作能力,还发展了智力。
(二)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孩子的学习方法不牢固,实际上是学习习惯不良和缺乏反复重温的方法,因此,家长就要不厌其烦地让孩子沟通所学知识,形成具有网络式的认知结构,才不会遗忘。
1、“车轮滚滚”。也就是将学过的知识以反复轮回地展现温习。每天作业前要温习所学的新知识,再完成作业,完成作业后,又要发回上一次的知识进行回顾,一直轮回至开学初的知识,但不一定要求每次都温习所有的知识点,可以根据时间节点和内容进行分配即可。
2、“变练魔方”。即是当发现孩子的知识点或解题方法不熟练甚至不会时,家长可以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答”、“多题一答”、“换数变练”等多种形式的“变练魔方”,让孩子突破学习难点,沟通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从而牢固掌握解题要领与方法,何愁成绩提上去?
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一般,老是提不上去时, 说明孩子的学习基础还是可以的,就缺乏思维应变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就要着重加强关系密切又容易混淆的内容比较,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题海战术”。
(一)整理沟通。家长要帮助或引导孩子把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可以用表格式或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归类比较,公式之间进行转化,记住知识要点之间的链接关系,确定好解答的次序或步骤。这就好比多次重复记住上学路上的景物特点,穿过街道的路线方向,一路导航,才能达到独自上学,不会迷路。
(二)综合深化。就是家长在开学后每月底的假日时间,帮助或提醒孩子要把近一个月来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深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结合一题多解等“变练魔方”的训练方式,使孩子系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孩子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拓展提升。就是家长要不定期组织孩子参与日常生活或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有些可以带着学习问题,有目的参与类似的运动和活动,将各知识点的链接随意“打通”,让孩子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科学化掌握知识的思想体系。
总之,孩子的学习像让其自己经历上下学的感觉与体验一样,需要家长的“接送”、“牵引”、“独行”、“迂回”、“自游”和“雄才大略”等行进式的体验活动,通过反复地操练,让孩子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并能正确地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提上去,并实现逆袭成为“名列前茅”。
我是@暖阳鸽说教,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教育#教育那些事#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和建议,欢迎留言与点评!
前几天我刚刚发了一篇有关学习方法问题的文章,建议你可以关注我。我现在把这篇文章的内容复制过来,你可以收藏,然后拿给孩子看,让孩子按照我说的学习方法去做,只要学生愿意学,学习成绩就一定能够提高,这是经过无数的实践经验证明过的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应该包含预习、听课、复习、作业、重做错题、小结等六个学习环节。这六个学习环节,概括起来就是“两先两后一小结,常复习错题”,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每周一小结,常复习错题。只有这六个环节全部做好了,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学习成绩才有可能不断提高。
一、预习环节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学好各科的基础。所以我常要求学生课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做到不上无预习的课。预习时,一定弄清楚这部分知识跟前面知识的联系,弄懂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等,理解它们的推导过程;对待例题,最好看完题目不看解答自己做一遍,做完再与课本解答对照,看看自己有没有错,如果错了,错在哪里?错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今后重犯同样的错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预习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老师,预习之后要给学生讲解,这样预习更能收到效果。对于预习中不能理解的地方,一定要做个记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老师讲解。
预习之后,可以试做课后练习,检验预习效果,如果发现课后题目都不会做,说明预习没有收到效果,还要再重新预习一遍,直到课后练习能做几题为止。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利用学习机或者上网去找一些名师讲课的视频提前看。
二、听课环节
这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听课时应该围绕预习中不理解的地方重点听老师讲解,听课过程中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应该大胆举手问老师,或者课后找时间及时请教老师,千万不能不懂就算了。
三、课后复习环节
课后复习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且这个环节必须安排在每天作业之前完成,不管每天作业有多少,能不能做得完,都要做到先复习,然后再去做作业,如果因此造成作业做不完,那么宁可作业少做一两题,第二天找科任老师解释一下,等有时间再去补做,我想大部分老师应该都会理解。
复习时,一定要把课本吃透,所有定义、定理、公式不仅要理解清楚,必要时还要把它们背诵起来,课后例题一定要自己会熟练做出才行。
四、作业环节
作业一定要在复习完课本的基础上自己独立完成,不可抄袭他人或者课外参考书答案,如果发现经过独立思考之后仍然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去请教其他学生或者看参考书答案,但一定要先理解之后自己独立完成,切不可边看答案边抄袭。
五、复习错题环节
每科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课本上及试卷中做错的题目抄到错题本上(太难的题目不要),然后利用周末或者平常空余时间经常去重做、复习这些错题。对于错题,不仅要求能够熟练做出,还要求对错题的题型特点,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到的定义、定理公式、解题思路、方法、步骤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中悟出一般性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做到会一题,通一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六、小结环节
每天课后或者周末一定要抽出时间对一段时间以来各科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总结所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好能够自己绘制一张知识结构图(表格或树形图)。并对所学定义、定理、公式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对本周所学的有代表性的重点题型和解题思路、方法进行总结。
前面有个别学生和家长说孩子每天作业太多,根本没有时间预习、刷错题。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可以把预习、刷错题安排到周末进行,但作业之前复习必须每天作业之前完成,完成这个环节比单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更重要,如果因为复习课本造成每天作业来不及,当天作业可以少做一两题,第二天主动找老师解释,然后再找时间补做。
最后还必须强调一点:对于中下的学生,理科等科目一定要重视课本,以课本为主,把课本吃透,课后每道题都做会就差不多了。不需要去做太多的课外题,课本是基础,基础都没有掌握好,犹如一个婴儿走都走不稳就想跑,不跌倒才怪呢?所以我一直强调中下学生理科应该重视课本,课本题目都不会做,就想去做课外题,很多题目他不会做,只能去抄答案,做再多多没有意义。以上是我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最全面总结,如果觉得有用,可以收藏、点赞、关注和转发,帮助更多的人。
悟空问答,学生问老师答;
读书兴家,兴不兴看后丁。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但是非常努力,怎么办?
正解: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写字方法、课堂学习方法、复习方法、做作业方法、写作文方法、学好数理化生的观察方法、考试方法以及学习”口才、英语、音乐、书法、绘画等技巧。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易学易懂易记易掌握,这才是关键。敬请家长、老师推荐给孩子们,课外阅读《成才与学习指南》系列。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获取优秀的学习成绩,孩子们才会有成就感,从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积累更多知识。由此,才能真正决定着他们的未来!
欢迎评论,老师指正,共同关注一点头像精彩见!看悟空问答,品真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