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提出来说明家长有提高空间。
首先,孩子爱不爱读书和家长关系特别大。家长喜欢读书,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孩子自然会观察父母在干什么。所以,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和老师。我们可以问问自己读了多少书。
第二,题主的方式有问题。读书不是靠“管教”出来的。读书是靠引导的。管教是粗糙甚至粗暴的方法。你责骂或者打孩子一顿并不会让他喜欢上读书。
第三,要让孩子爱上读书,父母要付出极大的心血。家长如果把读书真正当回事,那自己要努力。
1.你要观察孩子喜欢什么。比如我家孩子喜欢打仗,我就跟他一起读二战。一起聊其中的话题。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和孩子间的关系也亲近了。读书称为你和他之间一件有趣的事。
2.把家庭气氛调到读书状态。一定要设定时间段,关电视、不看手机,静静读书。家长要保持专心状态。孩子走神看你,发现你那么入迷,他会受到感染,继续读下去。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心不在焉。你一定要做出样子来!
3.家长细心淘书。你对书籍一定要尝试着了解。知道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有哪些好书。然后挑选买回来,告诉孩子其中有哪些精彩之处。所以家长千万要用功!
总之,引导孩子读书一定要痛下决心,费脑子、费体力,还要提早读、发现读书的精彩。如果家长都懒得做,就不要指望孩子那么投入。不是每个孩子都天生爱读书的。他会从你对待读书的态度上体验书的妙处。
我家三天两头买书,把书摆满客厅和卧室。这种方法很见效,无论孩子在什么地方都会随手碰到书,总有他拿起书来的时候。有时候家里可以因为书乱一点,因为这样可以给孩子一种全面的暗示——我家喜欢书,我也会爱上读书!
这就是我的一些经验,希望对您有点帮助!
孩子不爱学习,就让他去干活。
先从干家务开始,扫地擦桌子,洗自己的衣服,摘菜,洗菜,洗锅,慢慢地过渡到给一家人做饭。
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学习是他目前生活里认为最苦的一件事情,可是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一心一意地学习,是一件多么值得享受的事情,很多的成年人至今依然心怀上学的梦想!可惜上有老下有小、分身乏术只能把梦想深深地藏在心底,于是乎拼出了吃奶的力气,给孩子创造出最好的学习条件,然而事实却是让人心寒的,孩子们越来越讨厌学习,看起来好像是学习这件事情剥夺了他们人生中很多的快乐。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每到秋天收秋,大太阳下面在地里割麦子,晒得鬓角全是盐,汗水蒸发了,剩下的是盐,弯腰割麦子时间久了,腰会疼,疼得直都直不起来,我那时特别羡慕,小伙伴当中那些在家里给大人做饭的同伴们,觉得她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从小我的学习成绩就好,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在秋天辛苦的劳动中悟到了,母亲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再不用在地里劳动了。记忆当中,我好像真的还没有把学习当成苦差事的时候,以至于现在还在向往着,哪一天时机合适了,还想去读个研究生。
父母往往心疼孩子,于是自己把所有的辛苦都承担了,只愿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其实是父母大错特错了,有一些美好,得孩子身体力行地去经历那些美好对立面上的辛苦,才能更懂得珍惜美好,否则得来的太容易了,他们自然也就不懂得珍惜了
教育孩子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好的方法不一定适用每一个人。我简单说下我的方法,仅供参考。
一、家长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学一些心理学,了解孩子该年龄段具备哪些心理特征,还得知道孩子的认知水平处在哪个阶段。一般来说小学生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初中学生心智日趋成熟,逻辑思维逐步进入成熟阶段。所以一定要教孩子符合认知能力的知识,否则孩子逐渐会有抵触情绪。
二、适当运用强化技巧,观察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予以奖励取得的效果好,还是表现不好时予以惩罚好。通俗点说,有的孩子吃软不吃硬,有的孩子吃硬不吃软。话虽糙但理不糙,就是要了解孩子,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一味的批评孩子,也不能无原则性的奖励。
三、家长要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让孩子潜移默化中形成学习的好习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起着更多的作用,甚至比学校的作用要大的多。孩子跟父母待的时间最长也最亲近,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被善于模仿的孩子学习。孩子形成错误认知后因为心智不成熟的原因很难纠错改变。父母如果能够放下手机或麻将,与孩子一起学习,少些吼叫谩骂,多些有意义的陪伴,时间久了定会润物细无声。
总之,家长切忌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掌握方法比手握皮鞭更有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