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特别敏感,想得太多,总是回避其他人该怎么办?

问答社区分类: 情感心理特别敏感,想得太多,总是回避其他人该怎么办?
0
性感的毛毛虫 管理员提问 3年之前

我是个心理特别敏感极其容易想多的人,这导致我平常情绪内耗很严重,经常焦虑。现在疫情严重了大家都是微信交流,有些朋友会每天给我发信息分享日常,但是我却不敢回复,因为我会想万一自己回不好朋友会不会就不理我了,就干脆不回了,导致我经常被吐槽不回信息。我也不敢给别人发信息,讲自己的事情,我怕对方会觉得我话太多,或者太主动了惹人烦。平常也是,如果有朋友心情不好我会第一时间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开始内耗,别人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能让我难受很久,然后导致恶性循环,反复焦虑,一开始焦虑就开始胡思乱想,然后什么事都做不好。谈恋爱的时候我经常怀疑对方不爱我了,会因为一个语气词一个表情包难受很久,导致我觉得谈恋爱很累,经常想如果对方有一天会抛弃我那不如我先提分手。之前去医院做过检查,只查出了一个轻度焦虑症,医生说我焦虑的原因就是高敏感+想太多。综上,请问有什么方法能改变我这种想太多的性格吗?

12 回复
0
shelley职业教练 管理员 回复于3年之前

题主你好,阅读你的描述,能感受到你的世界里都是他人,似乎唯独没有你自己……
????
很多老师从不同角度给了你很多的解释和分析,我仅从“唯独没有我”的视角和你聊聊,看看在已经很全面的画面中,把那个最重要的人物——“我自己”找出来……
????
“我自己”常常在过度关注他人的状态下变得模糊。
你提到怕信息回复不合适引起朋友不舒服;主动联系朋友又担心别人会觉得烦;谈恋爱时会担心男友随时会分手……这一切都是你关于对方感受和想法的猜测,可能是准确的,也可能是需要修正的,但你内心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呢?
任何情况下的人际互动都需要能满足彼此的需求才可以持久和舒服,单方面只满足一方的关系都无法维系。你一直都很能替对方着想,但你的需求对方也需要了解。每次在焦虑事件发生时,你可以准确地确认和表述出自己的需要吗?如果你从未从这个角度想过,可以试着在下一次焦虑出现时,问问自己:我此刻的真正需要是什么?
分享一个训练找到“我自己”的小方法:可以每天拿出5-10分钟的时间,好好的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同时感受和记录?自己凝视着自己的情绪变化……或许从一开始的不能直视自己,随着练习时间的持续,有一天你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真诚地说一句:你还真的不错哦??
????
“我自己”和焦虑需要学会共处
焦虑是一种对未来、未知不确定性的担忧,它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情绪,因为它可以帮我们做到未雨绸缪,没有焦虑感会让我们太过乐观,失去对不确定性的准确判断和预测。
但过度的焦虑,就会有杞人忧天之嫌,程度严重到病态时就会出现焦虑症,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但在医生和心理辅导的帮助下都可以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
焦虑产生时,某种程度上会激活我们的恐惧感,当人恐惧时,会无法关注“我自己”,越“魂不守舍”就会越焦虑,这是一种循环?,打破它,就可以建立新的循环♻️。
在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恐惧”时可以试试“给自己的恐惧画像”,用你提到的微信回复做例子:
找一支笔和一张纸,
问自己:我回复错了,对方不爽,我会怎样?如:我会很羞愧。
继续问:我这样了,我觉得自己是……?如:我羞愧时,会觉得自己是个无能的人。
继续问:我觉得自己是……,就……如:我觉得自己是个无能的人,就不会有人爱我。
继续问:不会有人爱我,说明我是?如:不会有人爱我,说明我是个不值得被爱的人。
画像到这里,那个丢掉的“我自己”就被找到了。
“学习爱自己”是打破原来循环?的钥匙?。
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在你的情况里,你可以试着找到自己的答案,必要时可以借助心理辅导去准确地理解“我自己”
♥️善用自己的高敏感,它让你具备了能随时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也相信你可以把高敏感的能力迁移到理解和体验“我自己”,学习既能很好地理解他人,也能很好地理解自己。?
㊗️好!♥️

0
回复于3年之前

“产品“二”:是形成了某种非理性信念。

 

那种情境下,遭遇到不愉快感受的你,需要为你的心碎找一个理由,那么就会归罪于自己或者别人,选择归罪于自己的孩子会给自己下这样的魔咒:嗯,我要是当时不插嘴就好了,我要是少说话,不说话就好了,都怪我不懂事,我怎么这么笨,我不会说话,我一说话就犯错。。。选择归罪于他人的则会相反,会把错误完全归因于他人或者环境。

 

显然,你选择了过多归因于自己,直到现在。

 

那么了解这两种“产品”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溯源,觉察以及有针对性地训练,改变。

 

【用情绪ABC疗法进行对多重可能性的解读】

 

我们大家熟知的情绪ABC疗法,简单介绍如下:

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之所以难过是因为只从自己的角度看人、看事和解读的结果。

 

那么具体操作起来,我推荐海蓝博士的书《不完美才美II》里的情绪梳理七步法

 

原文很长,你可自行搜索购买去仔细阅读,体会七步法的过程,在这里我大致举例核心部分如下:

 

举例说明,你收到男友的某一个表情包,让你很难受,那么不妨写下:

 

诱发事件:我和他微信上谈论xxx事,本来期待他xxx,结果却收到一个xx表情包。

 

解读1:自己期待他应该怎样怎样回复我,却没有那样回复我,我感觉自己被拒绝了。

情绪:伤心8分,愤怒2分,失望8分。。。

行为:我很生气,想和他断交,拉黑他

结果:他失去了解释的机会,我也依旧伤心,虽然拉黑了他,心里的难受并没有消减。

 

解读2: 自己期待他应该那样回复我,却收到这么一个破玩意表情,这特马算啥?我感觉到被糊弄,被对付,被当傻子耍。

 

情绪:气愤8分,伤心8分。。。

行为:我很想骂人,想冲过去揍他,想让他给我买昂贵的化妆品惩罚他。

 

结果:他挨了我的骂,也会生我的气,按他的脾气,他不会哄我,我更难受

 

解读3:收到这样的表情,他可能是想幽默一下,安慰我,只是他不知道我对这个表情敏感。

 

情绪:无奈3分,生气5分,委屈4分

行为:虽然我想给他发个翻白眼的表情,但是我还是冷静一下,问问他这个表情的意思是什么,听听他怎么说

 

结果:得到了解释,我不生气了,下次也提醒自己注意对这个表情不要太敏感,男友是想让我开心的。

 

当你能够写下足够多的解读后,你的情绪一定会有微妙的变化,而且也会得到指引的方向。

 

也建议对能够回忆起来的幼年创伤事件,用这个方法进行多重可能性的解读,并且与当事人核对那个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她的动机。

 

【创造无实质伤害的环境,体验丰富的感受】

 

你的很多沟通回避来自于微信的沟通环境,不知道说什么好,不说什么好,你不知道哪样是对的,合适的,哪样是该避免的,这说明你对完美有着高追求,不许自己犯错,不乐意体验犯错,也不知道怎么说话是受欢迎的,那么

 

一方面可以阅读一些微信社交的规范,礼仪方面的书,文章;

一方面也可以主动创造一些能够体验各种情感的环境,从正向和负向两方面体验不同的感受:

 

1.       负向的:

 

找些没什么利害关系的微信群,比如被拉进去推销产品的,自由讨论的这类,尝试自说自话,看看大家什么反应,针对大家的反应你体察自己的心情,感受是什么?

再尝试发点垃圾广告,刷屏大图标,再看看大家什么反应?有人抗议你吗?还是直接被踢出群了,再体会一下自己的心情,感受是什么?无论什么感受,最后记得告诉自己:被踢的不是我,而是我的ID而已,真好玩!

 

也可以和朋友说好,做拉黑,删除再加回来的体验,你会发现,纵然明明知道是朋友配合自己做体验,看到自己被拉黑,删除的提示那一刻时,依旧会有点难受,这说明什么?说明确实只是某个情境让自己负面情绪跑出来了,而真相并非真的自己惹人讨厌,对吗?

 

2.       正向的:

 

依然选择无利害关系的微信群,主动帮助群主维护群秩序,警告乱发广告的人,以及对别人发言进行鼓励,赞美等行为,看看发生什么?无论什么感受,依然告诉自己,这个似乎被欢迎的人也不是我,而只是我的ID而已,不当真。

 

经常进行这样的体验练习,你的焦虑会慢慢地在自己的觉察之内,掌控之中,然后慢慢地把正向的,良性的体验用到和同事交往中。

 

推荐书目:

海蓝博士,《不完美才美》 I,II

 

祝福你!

0
赶路人 管理员 回复于3年之前

“产品” 一:负面情绪:

 

当初在那个情境中,由于你是弱小的,没有社会经验的,没有足够的认知和解释力的,心灵是裸露没有保护层的,会让你被吓到,或体验到某种很深的负面情绪,比如羞耻感,恐惧感等,而由于当时施加创伤事件的人无法意识到他们施加于你这些事件,没有及时的疏通,道歉,关怀你,从而让这些负面情绪不能流动,就像一团乱麻,塞在那里,一直塞到现在,无法释怀,虽然具体的事件你可能已经忘记,但是那个心碎的感受却一直都遗留在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它伴随着你的长大,也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地长大。

 

 

0
Wendy-000 管理员 回复于3年之前

听起来,你很害怕给别人带来麻烦,担心自己说错做错会影响人际关系,你生活的小心翼翼,让自己内在有很多挣扎,外在也吃了很多苦,也会习惯般地把别人的快乐与否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不断地检视自己,背负了很多你不该承受的生命之重。

 

【梳理和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的话,这可能会和你的早期教养环境相关,主要照顾者,通常是妈妈对你可能是挑剔有加,鼓励不足,这样一个苛责者的形象内化到你小小的心灵中,成为“内在父母”,即便你已经长大,这个苛责的气息也如空气一般无所不在,让你不能放松,更不敢尝试新的可能性,所以你只好采取保守,退缩的交往策略,期望由此能够保证不犯错。

 

这样的策略,在步入社会之前的求学期间,由于只需要对付课程,考试,所以问题不大,只是,长大成人后,需要负担更多的社会角色的责任了,如果一味回避,退缩,就会无法满足在社会交往关系中他人对你的要求和期待,长久来看,会造成社会功能的缺损,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职责,更无法享受在和同事的合作中互相支持的亲密感,以及挑战工作新高度带来的成就感的滋养。

 

我想,你在理性上,或者说头脑意识中,是知道自己这方面的障碍的,但是却不敢迈开步子。这是因为小时候的创伤事件,会让当时尚且年幼的你产生两种“产品”:

 

0
紫雯68 管理员 回复于3年之前

题主你好!
看完你的陈述,非常能同理你心情。想必你一是非常受煎熬,才来这里提问。那么我也就这个问题,说说我的看法。
据研究表明,有敏感性格的人更加明显有负面的情绪,从而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如果一个人长期在高敏感的状态下,他的身体都会受到影响,会变得紧绷,佝偻,从而引发一些生理性的疾病。敏感的人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别人的情绪的影响。遇到一些事情也非常倾向于自我攻击,自我否定。从而就让自己陷入到抑郁或者焦虑的情绪里。
敏感的人放不开,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敢要求别人,更不敢拒绝别人。
另外,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也容易有适应不良的表现,比如:遇到主管的一个批评,或者一个比较刁钻的客户或者同事之间的小矛盾,都会让敏感的人觉得很挫败,心情很郁闷,焦虑。
在感情婚姻生活中,这类人多半是都是多愁善感的。男朋友不回信息就会想一大堆。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敏感的人,就是心理阈值过低,对外界刺激反应过强,这类人的抗挫折的能力普遍很低。
有一篇研究报道称世界上有15~20%的人高度敏感。也就是说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的内心是很敏感的,敏感的人群是一个不小的群体。
很多人以为内向的人才是敏感的人,其实不是这样,有一些外表看起来很开朗外向的,其实他们的内心也非常的敏感。而且敏感不止属于女性,男性也占很大的比例。
然而敏感的人有几种类型。
第1种 兰花型对环境非常敏感
第2种感官型,是指5种感官都非常的敏感准确。
第3种情绪型,情绪波动比较大,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出现生理反应,比如出汗,脸红等。
第4种想象型,喜欢幻想。
这几种类型并不是独立的存在的,敏感的人常常是重叠的多种类型。就好比有些人他不仅比较有社交恐惧,同时他的情绪的波动也非常的大。比如遇到上级交代有些难度的任务,他会表现出焦虑的心理。如果有人表现出对他的工作不满,他便会怼回对方,他敏感火爆的神经,一下子被着了,当领导要他汇报工作的时候,他就会不由自主的心里紧张,手心冒汗。
这样的人就属于典型的情绪性敏感。
所以像题主这样敏感的人,其实在生活当中也是有不少比例的,所以要辨别自己的敏感类型,再充分的利用,也许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例如情绪型的人共情能力非常高,那么他可以从事文学编辑,或者咨询师等工作,想象敏感的人可以从事创意艺术的工作。
人有一定的敏感是好事,但是过于敏感就像题主所说的,给自己生活学习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内耗很严重。在这里要引入一个概念“钝感力”即你意识到了痛苦的存在,却轻视它。比如好朋友跟你有一些疏远,你还是一如既往的跟他保持联系,但被老板骂了照样和同事聊天。
其实敏感的人与不敏感的人,最大原因就他们的归因不同。前者是内归因。比如老公对自己突然沉默了,敏感的人想一定是老公嫌弃自己了。朋友突然变得冷淡,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如果一旦被拒绝了,敏感的人都会觉得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惹得对方讨厌。而不敏感的人也就是“钝感”的人,通常就是把原因归结于外界。刚看到别人不高兴的时候,她会想大概是对方心情不愉快吧,等他心情OK了再去试试。
所以说顿感力就像一张滤网,自动屏蔽那些无所谓的价值,毫无必要给自己带来情绪的杂音。
那么一个人要如何获得这种钝感力呢?
1.放大视野范围,拉长空间和时间的限度。
一个敏感的人容易被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搞得心情很郁闷。那么当自己遇到这些芝麻大点的事,可以试着问问自己一年之后或者是五个月之后这件事情还会对自己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吗?
另外自己试着拉宽空间的维度问自己,这件事情已经严重的困扰到自己的整个生活和学习工作了吗?朋友疏远了自己,整个世界就要坍塌了吗?被老板骂一顿就一定要失业了吗?老公没有好脸色就证明他真的不爱你了吗?我们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总是在这些事情上内耗严重,那么确实是不值得。
2.学会不为他人的情绪问题负责任。如果我们没有做伤害别人的事情,我们就不需要为别人的情绪问题负责。我们连自己的情绪都没有办法处理好,那么别人的情绪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虽然听起来感觉有点冷血。但是每个人的情绪需要自己去承担和排解。
3.我们需要明白别人的评价,只是判断自我的一个维度。一个人的自我可以分为自我认知的自我和他人认知的自我。在自我认知的自我中又有三个维度。自我实际:指的就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自我应该,指的就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自我理想,就是指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他人认知的自我中,也同样有三个维度。
他人应该,指的是他人眼中的我,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和规范,
他人理想,也就是说别人对我们的期望。
他人实际,就是说我们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身份和社会形象。当别人眼中的你和自己眼中的自己发生不一致的时候,不要立马给自己贴标签。很多时候我们连自己都无法了解自己,何况是他人眼中的自己,很多时候是不客观的。真正决定自己是谁的,只有我们自己。
4.学会合理归因,分清楚哪些问题是自己的哪些问题是别人的。我们不需要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于自己。
5.要学会自我赋能。肯定自己积极的一面告诉自己以前遇到过很多种类似的问题,但是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次我也可以解决的更好。
最后,问问自己我非要变得一点都不敏感以,不焦虑吗?现在的“敏感”你怎么给它定义的?很多其他各种各样“症状”的人,还不是带着“症状”生活。也许不要想着自己完全没有任何“症状”,那么很可能是自己的完美情结在作祟,这原本就是一个不合理的信念。比如,我母亲,有焦虑症状,我自己也有“敏感”的症状,等等,也在努力生活着呢!况且医生也给你说,是轻度焦虑,只是自己想太多。没那么严重啦,当你总是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这个问题上的时候,本来是很小的问题,都被自己放大了。
像题主你这种情况,以前我也是基本跟你,90%以上相似。后来通过自己慢慢学习,多看一些书。多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慢慢的自己就不再这么敏感了啦!所以不要再给自己过大的心理压力,其实问题没有你所想象的那么严重。
祝好~

0
天蓝心怡 管理员 回复于3年之前

题主你好!
看完你的问题,触动我的是这个“只”字。你是这样说的:之前去医院做过检查,只查出了一个轻度焦虑症,医生说我焦虑的原因就是高敏感 想太多。我从你的这个“只”字感受到了你自己对你自己的估计绝不是一个轻度就过得去的。在这儿也体现了你的敏感。
不过,当前医学的技术我相信你也是深信不疑的。科学的诊断比我们自己的猜测可要有根据的多呀。
不清楚你看了以后,医生给你的建议是什么。如果有建议的话,你一定要严格执行呀,我想他们的话一定更具科学性和权威性。
然后我再根据你叙述的情况,咱一起再看看。
先看你说的这句话:
平常也是,如果有朋友心情不好我会第一时间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开始内耗,别人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能让我难受很久,然后导致恶性循环,反复焦虑,一开始焦虑就开始胡思乱想,然后什么事都做不好。
从这句话里,我听到了你的心声,我感受到了你的觉察,你自己找到了什么事也做不好的原因。有了觉察,知道了原因,真的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比如下次再见到别人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知道如果我再难受那么长久,还是会什么事都做不好,所以这次我可能还难受,但我尽最大力去控制,不让它循环,不让它反复,因为有医生的诊断,我只是轻度而已吗。
对你说的这件事:我也不敢给别人发信息,讲自己的事情,我怕对方会觉得我话太多,或者太主动了惹人烦。
要不现在你就给你最知心的朋友发微信说说来释心理平台的事情,当然至于怎么说完全在你的心情,你可以给朋友介绍这个平台的优势之处哟。看看朋友的表现与你的预期相差多少。真的可以这样不停地试试,做做…….
至于你说的谈恋爱这么美好的事,别说敏感的你,就是特钝感的人在这方面也会和你一样,有的比你有过之无不及的。越觉得美好,越会表现的很累,所以你有那样的做法也是正常的。不然,怎么那么多小情侣总是小摩擦不断呢。懂你的,是怎么折腾也折腾不散的。
要是把恋爱这个关系能平常待之了,那我认为对你说的:
现在疫情严重了大家都是微信交流,有些朋友会每天给我发信息分享日常,但是我却不敢回复,因为我会想万一自己回不好朋友会不会就不理我了,就干脆不回了,导致我经常被吐槽不回信息。
那将会是小菜一碟了。
期待你体验到你的朋友、你的恋人都是打不死的小强! 

0
威尔·莱克特 管理员 回复于3年之前

坦诚而勇敢的盆友,周五好!我是咨询师威尔。

通读了你的问题,感受到内心那种,对自己社交表现及敏感性格的焦虑与担忧,抱抱你。

实际上,我不清楚,你有否刻意地去觉察一下?在提问前,和提问后,自己的心理,有没有什么变化?

题主把自己最焦虑和最担忧的事情,和盘托出后,感受上,有没有什么变化?

实际上,从心理层面,我们最为焦虑与担忧的事情,表达出来之后,等于把隐形在意识中的思维与情绪,显性化。

相对客观地,我们以第三视角来回观自己,这么多热情的小伙伴都如此地关注,关心,关怀,各抒己见,至少这说明了,我们并非是特例,我们的情况,用大五人格中的视角看,有可能是某个维度的水准较高,这方面,题主可以去平台,寻找相关的测试,来进一步去了解自己。

借此,问题非但没有因为提出而恶化,反而得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的帮助,并得以更进一步地,从心理学的专业视角去深入了解自己,体验自己,舒缓自己,倾诉自己,疗愈自己,可以说,这个问题本身,对我们的自我成长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在接纳了自己的性格与问题后,在意识化了自己埋藏在心里可能数年的淤积的焦虑与担忧,我们可以更进一步。

从症状学和诊断学来参考,医生给出了“轻度焦虑症”的诊断,通常医生是从生理层面,病理层面入手,而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在这种诊断的依据下,来进一步地心理成长。

有了良好的觉察和接纳后,我建议今后题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性地自主,自助探索:

从行为上,减少产生焦虑的可能性。比如,“有些朋友会每天给我发信息分享日常,但是我却不敢回复,因为我会想万一自己回不好朋友会不会就不理我了,就干脆不回了,导致我经常被吐槽不回信息。“

那么,我们一方面可以尝试在疫情不太严重的时候,和朋友面谈深度交流下,情景再现下,当时的担忧和实际情况相符吗?另一方面,尝试去表达,之后用实际结果印证下,是否因为“自己回不好朋友会不会就不理我了”。

如果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因为一句话就崩了。那么这段友谊给我们带来的是分享,还是别的什么呢?

我们在用什么来维系友谊?朋友在意的是那个刻意说好话的自己,还是更真实的自己呢?

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尝试听与说的并行。

“发信息,讲自己的事情,我怕对方会觉得我话太多,或者太主动了惹人烦。”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感受得到题主是一个比较在意他人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倾诉,给他人造成负担,可,朋友之间不就是彼此倾诉和坦诚的吗?

当然,随着时间和经验阅历的积累,到底哪些可以作为知心,哪些只是泛泛,题主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和甄别。这一点,请相信自己。

说的同时,也听听对方的内心感受,双向的交流才有意义,毕竟朋友不是咨询师,可以给到你足够的一个抱持和安全的倾诉环境。允许自己说,也允许他人发表意见,在这种互动的氛围中,加强沟通的技巧,包括如何带有修饰的真诚。

题主的思虑过度原因可能不一而足,有可能是性格加上原生家庭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也有可能是平日养成的情绪消解方法及习惯。

“如果有朋友心情不好我会第一时间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开始内耗,……会因为一个语气词一个表情包难受很久”

这方面我建议题主可以尝试下正念或者冥想的练习,具体可以选择平台的相关课程或听书或冥想星球功能。让思绪在正念和冥想中得以沉淀。

纸质书推荐《当下的力量》《正念的奇迹》。

以上就是我目前想到的全部了,希望有所启发和帮助。如果觉得有用,欢迎点赞及关注,谢谢!

如果自助的方式仍难以改善到满意的程度。也可以考虑去平台上选择匹配的咨询师进行咨访。

世界和我爱着你!

0
怡名 管理员 回复于3年之前

题主,你好!
了解你的困扰,很愿意陪你梳理一下,希望对你有一点启发。
1、重新认识高敏感。
《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强烈推荐给你。
书中告诉我们,肯定自己的独特,自己想的多,其实是感受更多,想象更多。
高敏感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烦恼,但当我们换个角度看,高敏感拥有更加丰盛的内在世界,更加谨慎,管理危机能力更强。
书中说,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高敏感,所以你从不孤单。
而且有些高敏感的人更活跃,如果你想发挥自己高敏感的特质,可以发挥高敏感的优势。
2、尝试一些方法,让自己减少烦恼。
高敏感内耗多,怕别人不喜欢自己等等,最主要的一个方法是肯定自己值得被爱。
我们不必委屈自己,讨好别人。
我们常常小心翼翼,高标准要求自己。
其实适当降低自我要求,也就降低了焦虑。
我们不必要求自己在别人眼中有多么好,即使回复信息,不那么好,作为朋友,他们也不会就不理你。
这只是我们头脑中限制性的信念。
尝试放松,适当反馈。
对于好朋友,你可以找机会简单聊聊你的高敏感,让朋友们更了解你,你也可以尝试更多的选择。
比如不回信息,或者问回了信息的反馈,慢慢让自己放轻松一点点。
虽然迈出第一步很难。
但值得尝试。
3、安抚自己的内在小孩。
我们每个人,内心里都有一个内在的小孩。
高敏感的人内在小孩怕被抛弃,怕不被喜欢,所以才会有很多很多的想法。
当自己又在怀疑自己时,对自己内在的小孩说,这些想法只是我的想法。
当自己是依赖别人的小孩时,我们会恐惧,怕别人抛弃。
但现在我们长大了,即使最糟糕的情况出现,被别人不喜欢,被人抛弃,自己依然可以独自生活。
对于恋爱也是如此。
能够明白你说的那些难受,自己先提分手等等。
我们有爱当然好,对方即使不爱自己,自己其实依然可以生活的很好。
当我们不惧怕时,我们就自在许多。
生活就是一种体验和经历,所以告诉自己:没关系。
只要自己爱自己,你就慢慢不那么害怕。
慢慢去尝试,去探索。
就像有的人会告诉朋友,“我有些怕与别人打交道,回信息,会让我产生很多内耗。
但如果你们需要我的帮助,我很乐意帮忙。”
他也拥有很好的人际关系,自己也舒服很多。
你也大胆去寻找让自己舒服的方式,不必非要给自己贴上“想太多”的标签,我们有好多种可能。
简单分享这些吧。
祝好呀!

0
淡然 管理员 回复于3年之前

题主你好:

      通过你的描述,感觉你过得很辛苦,内耗严重,如果想从这种困境中走出来,还是要寻求一些改变,有句话说的好:谁痛苦,谁改变。在行动之前,我们还是要分析一下,形成这种烦扰的原因是什么,有的放矢,才能有真正的改善。

     古希名医希波克拉底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制质四种,四种气质类型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这些特点各有优点和不足,很难说哪种类型最好。题主的性格特点属于偏重于抑制质类型,优点:严重内向、柔弱、敏 感、腼腆;而体验强烈,善于体察别人不易发现的问题。 缺点:情绪脆弱,畏 缩、顺从;多愁善感;胆小,忧心忡忡;落落寡合、冷漠、多疑、犹豫不决;缺乏自信等等。

      每一种性格特点都有她的优点和缺点,没有好坏之分。能够让自己有不愉快的焦虑的情绪的产生,主要还是因为,你不能接纳它,认为这些特点在你的心目中就是“坏的”,从而投射到了和你相关联的对方那里。影响到了你的人际关系的处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过分解读生活细节、社交细节,也就是想得多,其实有很多事情,别人并没有放在心上。

       2、过分突出你在别人心目中位置,过分强化别人的反应在你这里产生的影响,在现在这个高频率快节奏的社会里,大家都很忙碌,生活压力工作压力都很大,没有人会有太多的心思和时间来揣摩别人,微信作为一个普及的沟通方式,起到了很大的压力缓解的作用,但是绝对不是生活的全部。

       3 、缺乏自信,总是把不开心的事情归因于自己,不认可自己。严重缺乏安全感。

逃避社交,因为害怕社交后果不理想而逃避,结果反而向着自己预想的不好的方向发展。

       题主在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特点之后,可以尝试着接纳自己,认可自己有优势的部分,同时也接纳自己不足的地方,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一下:

       1、先让自己忙碌起来,让身体忙起来,运动、健身、瑜伽、唱歌或者读书,多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如果是工作状态,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无事生非”也说明这个道理。

       2、把自己的优点列出来,形成清单,把时间多花在提升自己的方面,提升自己的自信,最大的价值就是把自己塑造成“材料”。

       3、尝试做真正的自己,想怎么回信息就怎么回信息,不想回信息,就不回信息,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任性的去尝试一下,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也许你会发现,地球没了你的“左思右想瞻前顾后”会照样正常运转。

        亲爱的题主,人生最大的安全感来源于自己,能够在你和朋友,你和恋人之间建立亲密稳定的关系,来自于你的放松,你的包容和你的自信,多多投资自己,武装自己,减少内耗,成为真正的自己,加油!

0
春枫傲雪 管理员 回复于3年之前

你好

高敏感是一种人格特征,这并不是一种疾病,也不能归于疾病。高敏感在生活中,相对其他人对生活细节敏锐度高,也不受控制的喜欢对它们加以解读,与人相处小心翼翼,共情能力极强,很容易被他人情绪所感染,尽可能想要满足他人的情绪要求,导致自己精力消耗过多。

不管是用何种方式与人交往,高敏感的人,比较容易陷入情绪旋涡,因为害怕敞开心扉,会隐藏真实的自己,哪怕有机会展现真实的自己,也因为害怕他人不喜欢自己,逃避面对他人,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非常理解,这样的感受,因为性格敏感,比别人感受到的带来痛苦和精神负担更多,抱抱你,会好起来的~*

微信的创造,开辟了新型的交流方式,因为它就是对讲机的升级版,但是对性格敏感的人群,微信就像是一个地雷搬的存在,因为捕捉不到可靠的信息,在有限的信息里,你的想象力会放大逐渐情绪会淹没掉你,让你的完全崩溃,恨不得立马卸载掉它,眼不见心不烦。

例子1:

“干嘛呢?”

“哦哦,在工作”

“……”

“……”

例子2:

“我生日你来吗?”

“都有谁呢?”

“……”

“……”

例子3:

“我真的太气了,他怎么可以这样无理取闹!”

“怎么回事呢?”

“没什么,不说了,说了也白说”

“……”

从案列,聊天的痛苦中可以看出,微信的确降低了人和人沟通成本,但是碎片化、以及毫无温度的文字信息,让高敏感的人更加无所适从,感到扑朔迷离,因为看不到对方的情绪、也无法准确感知对方的情绪,引起强烈的不适感,她的观察力敏锐度全都用在了想象力上,但是又因为无法确认自我的想法,因此被带入到无限想象和怀疑的恶性循环。

摆脱,微信的聊天带来的情绪困扰,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生活中人们普遍常用的,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abc情绪理论。

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如:

今天去商店,购买想要的白糖,但老板说卖空了,我感觉很沮丧,感觉真不走运啊,我为什么这么倒霉~

在这里A是买白糖没有买到 ,B:我不太走运  ,所以没有买到,C是很沮丧,感觉很倒霉、情绪低落,而B就是引起C结果的信念

此时,把B更换一下,老板忘记进货了,因为这几天连连下暴雨,C可能的结果是,噢,做生意太不容易了,我可以再等一下,互相理解的生活才有温情嘛,结果就是很轻松,并没有责怪谁,也不会对内攻击,顺其自然,包容而豁达。

这是人们常用的生活调节方法,因为生活不可能完美,就算竭尽全力也有可能引起误差,因此,智人才会说,在如今如此沟通便利的时代,世界依然充满了误会,想要减少一点误会,那么就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态,不论是对别人还是自己。

以上是,简单的疗法,对于复杂一点的,高敏感的人,可以进一步调节自己的心态。

高敏感虽然带来了很多精神上的痛苦,但是我们的痛苦不是别人造成,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任,同样我们也要意识到,我们不需要对别人的行为和情绪负责任。虽然我们可以发出善意,与别人友善相处,但是别人的情绪依然是需要别人自己来买单和负责,要学会从对方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安住在当下。

这很难,但是如果你愿意尝试,回归平静,那么就要放弃苦大仇深,放弃当一名“救世主”或“受害者”.

分享一段经历:

我个人是非常不喜欢没有礼貌的人,很长一段时间,这并没有对我产生困扰,因为没有礼貌的人大部分都是陌生人,与我不相干的人,我又有什么可气的呢?但是生活就是会在你一番得意的时候,让你摘一个跟头,好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信念,我才发现自己小看了微信带来的负作用,因为这个没礼貌的人,变成了我的朋友们。

刚开始,我对朋友微信的礼貌要求是比较宽松的

《可以挽回,但是不得不回》

人在世俗、琐事缠身,挽回是可以谅解的,但是不回我认为这是基本礼貌和素养问题。实在微信传递不了的信息,看到信息还有电话可以交流。

但就这样一个简单要求,却变成了超级难题,他们/她们开始已各种理由不回信息,原因大同小异,甚至没有一点抱歉的意思。我无法理解和宽容,难道再忙比总统还忙?总统还需要吃饭时间不是吗?

后来,我停止了与他们的所有交流,保持平静,但是心中依然烦躁、也有怨恨,即便对方好不容易打来一次电话,我也视而不见,因为实在不能忍受礼貌的问题。

看到信息、读取信息不回,是哪门子的道理呢?难道你不知道对方一直在等得你的消息吗?你觉得让对方等无所谓是吗?你认为让对方一直等你的消息很有趣是吗?一百万个想法在脑中飘过,显得都是那么愤怒,以及深深的自责,我为什么要发信息给他们,简直荒谬。

但偶然的机会,我碰到了一个久违的朋友,他有过同样的问题,一样有过这个无比难熬的痛苦经历。因为他们都是你的朋友,停止交流就是另一种孤独,他说:

“也许他们并不看重微信、与你无关~”

所以,这个世界的确证明了,世界是你自己的,与他们无关,我们的价值不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认可,敏感使我们在意,但是在意不能演变成控制,控制他们,就相当于赋予了对方可以控制我们的权利。

下一次,朋友分享给你什么,你可以按你的想法,想怎么回就怎么回,太爽了对不对?核心点在【你想】,你的想法很重要,至于对方怎么回或不回,那是对方的事情,你只需回应,而不是反应。互相表明了心意,这样你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才会更加顺畅、自由。

高敏感人想要走出高敏感的弊端,就要懂得走出感受,关注事实,摆脱为别人情绪买单的习性。

1、尊重自己的感受,不为他人情绪和行为买单,停止自我攻击。

2、勇敢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困扰。让结果顺其自然。

3、认识到高敏感的特性,可以提前让自己进入比较放松的环境,缓解紧张感和不适感。

4、高敏感的人都富有同理心,可以充分发挥同理心,和观察细节能力,提升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及安抚身边人的情绪.

5、尊重别人的想法、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最后,谈到恋爱,我想告诉你,放轻松,不要过多关注对方的无意识表达的细节,爱是需要用心感受对方给你传递的信息,有问题可以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让彼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只是一味怀疑对方,你全部的能量都在寻找不爱你的信息,那么,谁来告诉你你找到的碎片信息就是真相呢?也许答案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呢?

希望你能快乐,祝你好运~!

0
你就是答案? 管理员 回复于3年之前

题主你好,看到你的描述,能感受到你对自己的敏感感到非常的焦虑,对自己的内心造成了严重的内耗。
1997 年,心理学家夫妇 Elaine N. Aron和Arthur Aron 提出:
的确存在这么一个人群,比别人更加细腻、敏感和脆弱。他们把这个人群称为「高度敏感者」。
Aron 夫妇提出:高度敏感,指的是对内源和外源刺激高度敏感,特别容易被情绪淹没的一类人群。
后来,在 2010 年发表的研究中,Aron 夫妇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标准,叫做「DOES」标准,包括:深入反刍有、刺激过载、情绪反应和细节感知。
回到你的问题,比如,如果有朋友心情不好你会第一时间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开始内耗,别人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能让你难受很久,然后导致恶性循环,反复焦虑,一开始焦虑就开始胡思乱想,然后什么事都做不好。
谈恋爱的时候,会因为一个语气词一个表情包难受很久,经常怀疑对方不爱你了, 导致你觉得谈恋爱很累,经常想如果对方有一天会抛弃你,那不如你先提分手。
细节感知:朋友心情不好,他怎么了?/他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用这样一个表情?什么意思?
深入反刍: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让他不高兴?/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让他厌烦我,不再爱我了?
情绪反应: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让别人不开心?别人一定很讨厌我,很烦我/他一定不爱我了,想要抛弃我。
刺激过载:都是我不好,和人相处太难了,好烦啊!/与其让他抛弃我,不如我先提出分手吧…
你很希望融入周围的环境,但是巨大的心理负担,社交、恋爱,每一个关系都让你身心具惫,疲惫不堪。
能够理解你的感受,或许有许多的情景和状况对一般人来说很平常,但是就是会让你感同身受,或许也会激起你过往或儿时不愉快的经历,仅仅维持一个正常的社交,已经让你竭尽了全力,你一定很累很累了。
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轻松呢?
↘️抛弃“规则”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会被灌输或传递很多的信念,逐步形成关于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则。
比如:你必须是对的,如果犯错别人就会讨厌你/你必须让所有人都喜欢你,否则你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别人就会烦你,讨厌你/不能把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甚至不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它们不值得一提,它们很可笑
在这些规则限制和束缚下,我们会生活得步步维艰,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表现和结果,跟这些规则一条条对照,这就是我们每天生活得战战兢兢、觉得压力非常大的一个原因。
其实,生活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任何人都不是标准答案,只要不违反社会规范,不影响他人,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活出自己的风格。
我们没有必要去在意别人的看法,或许幼年的你,很在意妈妈的看法,希望得到妈妈赞扬,但是今天的你已经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别人也不是你的妈妈,不必非得得到他们的认同。
或许我们需要把关注的焦点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中收回到我们自己身上,不管结果怎样,看看我们通过这件事,是否获得了成长,是否收获了经验,得到了进步。
↘️关注和积累生活中的正能量
对于高敏感的你来说,一点小事很容易让你沮丧、失落,产生挫败感。
但同时,相信一点微不足道的快乐,也足以让你兴奋起来。
把关注的焦点更多的放在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上,并且这种感受“储存”起来,当我们再次被沮丧、失落和挫败所侵扰时,可以随时拿出来,帮助自己恢复动力和能量。
比如,出色的完成了工作,获得领导和公司的嘉奖、工作中得到同事的赞赏和感谢。
多和谈得来的朋友交往,接触,多体验一些新鲜、让人获得愉悦感的精神活动,看电影、户外活动、旅游…
↘️发挥自己的长处
敏感并不全是坏处,甚至拥有独特的优势,据说,敏感者拥有较高的创意和发散思维能力,总能有很多点子和想法。
冷静的思维和深思熟虑的能力,不容易被带偏、带节奏,更容易保持深度思考。
他们拥有极高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可以细致入微体会别人的感受。
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感受力,能体验到更细微的美好、幸福和感动。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自己擅长的东西,尝试去完善和发挥它,相信你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
敏感绝不是一个负面的东西,只是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
记住,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只是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
我们也不必变得完美,不必让所有人都喜欢,只要我们能够做自己,能够一点点的进步,就可以成为最棒的自己。
祝好!

0
回复于3年之前

题主,你好呀!

 

非常理解你的心情和状态,根据题主所述,医院的诊断是轻度焦虑症,因此题主无需过度担心,下面简单说几个治疗方法

 

  • 找到焦虑的源头

 

题主不防先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图书馆或者找个安静的地方,先缕一缕自己正在焦虑的事情,一一列出来,比如有一些题主已经列出来了“不敢回消息”“在意他人的动作、表情”“怀疑对方不爱我了”等等

 

有研究表明人们焦虑的事情大都是未来没有发生过的,只有很少的是过去已经发生的。所以自己可以在列表里看看将来的焦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只要小于5%,小概率事件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 具体的计划

 

按照上一步找到的焦虑源头,继续缕一缕那些发生可能性比较大的焦虑事件,再一一将解决方案列出来,然后综合各种利弊,积极做出行动

 

比如“不敢回消息”,先预想“自己回了但是朋友对你不搭理了”可能是朋友正在忙没能及时回复,那自己可以稍等一段时间看后续有没有回复;可能是朋友看了消息但立即回消息并不方便,但是后来做了其他的事情就忘了回复了。

 

接着自己开始迈出第一步,先回消息。万一真的遇到这种情况,那就可以按照上述预想的方案来执行了。

 

到时就会发现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朋友还是会依旧跟你讨论日常,并不会觉得你回的不好或者感觉你话很多。当然事实上跟朋友多讲讲自己的故事,是可以增进彼此的友谊的。

 

  • 转移注意力

 

试着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并坚持,找到一项自己可以长久坚持的活动,比如每天练练字,看看书等,让自己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这些没有必要的担心。

 

  • 安排合理的放松时间

 

允许自己慢下来,在这个时间里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跑步、瑜伽等。

 

  • 佛系一点

 

凡事不要过分强求,可以佛系一点,心态自然就客观了,乐观起来很多复杂的事情也就变简单了

 

比如“谈恋爱”,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做事风格都不太一样,尤其是男女生的思维特点,包括聊天的习惯和一些在意的点,只要跟对方感觉还可以继续聊,相处起来感觉蛮舒适的,对方的人品也不错就不要去特别在意那些微小的细节。或者可以抽个时间跟对方好好聊一下这个问题,当然在聊得时候要注意沟通的方式,让对方明白你在意的点和担心,而不是在无理取闹。

 

最后退一万步讲,即使由于各种原因两人最终没有在一起,那也不要太难过,毕竟之前相互扶持,一起走过了一段岁月,彼此见证了对方的成长,在一起的时候都是付出过真心的。可能就是缘分还没有到吧,自己在之后一定可以遇到更合适的人。

 

另外焦虑虽然是一种痛苦的体验,但它具有重要的适应功能

 

  • 信号功能:

 

它向个体发出危险信号,当这种信号出现在意识中时,人们就能采取有效措施对付危险,或者逃避,或者设法消除它。

 

  • 动员机体处于战斗准备状态:

 

焦虑发生时受植物性神经支配的器官产生兴奋状态,警觉增强,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升高,为采取行动对付危险做出适当准备,因此,适度焦虑时行为的效能可能更好。

 

  • 参加学习和经验积累的过程:

 

焦虑帮助人们提高预见危险的能力,帮助人们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学习应对不良情绪的方法和策略。

 

可见适当的焦虑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是有益的;但如果是过度的焦虑,比如经常性的失眠,食欲下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特别差等等,已经影响到了自己的心理、社会功能,那就要引起重视了。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题主能够有所帮助,祝好!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shixinli.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509.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shixinli.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