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原因、想办法、创契机
一、找原因
高中的孩子心智已经和成人无异,可能稍欠缺的是阅历。
这个阶段不想上学,原因可能有很多。所谓治病治根,如果找不到原因,问题就没法解决。
我没能接触孩子本人,无法做出判断,不过可以根据经验,罗列几种常见的可能:
1.学不会
回忆我的高中时期,有一段时间我常感慨:数学老师就像个变魔术的,一道题写在黑板上一大片,只见老师手舞足蹈、兴致勃勃,这里代换一下,那里变形一下,硬生生把原式算成“1”,也有时算成“0”。还有英语、物理、化学甚至地理、政治……
你知道听不懂老师讲的是什么,还要硬坐在下面听,是什么感受吗?想知道的话你可以去旁听一节课试试!再替孩子想想,他(她)得听到毕业,要命啊!
孩子可能也努力尝试改变,甚至熬夜拼时间、补课提基础,付出了很多很多,苦于无法突围!他(她)此时选择辍学,就像一个战败的将军选择放弃,总不能把剩下的将士拼完了不是?
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你要理解、爱护他(她)。因为跟其他同龄人比,他(她)提前败下阵来。
2.为情所困
高中阶段,如果孩子心思细腻,那他(她)看见落叶就不是落叶,是诗!
在这个问题上,不管男生女生都是一样,而且隐蔽性非常强!看上去一米八的“汉子”,阳光活泼、英武俊朗,心里照样可能深藏着一根不能“撩拨”心弦。
一弦声起、暗潮涌动、奔突回环、大厦将倾!
你要觉得我说的夸张,想想《红楼梦》里的“风月宝鉴”便知。
3.外部诱惑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条河,小的时候,站在上游,想象着那一头的大海;老的时候,站在远方,回味着源头里的故乡。
“十八岁出门远行”不仅仅是一篇小说的名字,它更是每一个少年心里的渴望。他(她)梦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梦想“一袭白衣、仗剑天涯”……
万一有俩仨发小辍学在外,电话、微信、QQ,有太多的渠道,给孩子吹来光怪陆离、神奇梦幻的远方图画。我们作为过来人,不用想都知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可是,回忆想想,当我们十几岁时,我们相信这句话吗?
4.人际危机
孩子一天天长大,你发现他(她)早已过了放学回来围着你叽喳不停的年龄。他(她)和谁交往?喜欢什么?向往什么?鄙夷什么?发生了什么快乐或者不快?……一概不知。
其他的小事情倒还好说,万一是人际关系上的危机,孩子认为危机无解,同时又不愿向家长求助(透露),此时孩子就会想到逃避。
我们常常在媒体上看到校园欺凌,高中生可能还会有校外欺凌,这些看似遥远的事情,都是真实存在的,谁知道这一刻发生在哪里?发生在哪个孩子头上?
再就是和自己老师关系紧张,此种情况往往是误会:老师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肯定会管。这种情况下,老师不可能把孩子夸成一朵花。一来二去,孩子可能会觉得是跟自己过不去。就那么大个教室,一天要处十好几个小时,不知要见多少次面,误会慢慢变成积怨,最后变成死结。
5.其他
除此以外,也许还有其他千万种理由。总结起来就是“这里不好,我要离开”,“那里很好,我要前往”,“这里的人不好,我要离开”“那里的人好,我要前往”。
当然也有可能是心理叛逆或精神疾病的潜伏期,也有可能好几个原因同时具备。不管怎样,得先找到原因,这是问题的根儿。
二、想办法
自己想不出,要记得求助,最合适的求助对象是老师,孩子的班主任。和老师一起查找原因,制定挽救办法。
1.关于“学不会”
这是最难解决的,因为学不会往往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大多是学科基础薄弱、知识漏洞太多,最后积重难返、无从学起。这个只能补课,别无他法,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孩子在学校有那么多优势的资源都不能学好,想通过补课提高,可能就剩下造化了。
2.关于“为情所困”
春天来了,小草要发芽,谁也挡不住!
也有男女同学相处,相互激励,最后终得善果的,不过这好像都是“别人的故事”。可以做些尝试,像心理辅导、偶像劝诫等等,帮助孩子打开心结。条件允许的话,也可找到“系铃人”,尝试“解铃”。
3.关于“外部诱惑”
带他(她)去看看,或者让他(她)去看看:生活少有“诗意的远方”,多半是“一地鸡毛的苟且”。远方之所以“诗意”,因为它在心里。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我儿子八个月大会爬,家人怕他碰到暖水瓶,要把暖水瓶放到高处。我没有,而是带儿子打开瓶塞,面对“好玩”的水汽,“怂恿”他摸一摸,感觉到烫意的他,立即收手。我知道不用再担心他因为好奇而去碰暖水瓶了。
4.关于“人际危机”
求助老师,多方探访,确认原因后,帮助孩子处理问题。这个年龄段,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坐下来摊开了讲的。要是问题严重,自有相关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来解决问题。
人生总会遇到难处,坏人不会因为你不喜欢就远离你,教会孩子乐观向上、勇于面对。这样的坎儿如果今天过不了,那以后漫长人生路还怎么走?
5.关于“其他”
其他方面的原因,一旦找到,是什么问题就用合适的、专业的办法解决。
总之,多和老师(班主任)沟通,孩子的真实情况,可能我们还没有老师了解的详细。
三、创契机
高中生了,讲道理不一定输给我们,更何况在我们面前,他(她)还可以不讲道理。
在前面这些工作做到位的情况下,也就是真正确定了“不想上学”的原因(孩子为应付我们,自己说出的不算),就要制定解决方案并落实方案了。
这里说的“创契机”,指的是疏通孩子。通常情况下,孩子说出“不想上学”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极有可能他(她)也是经历了多少内心矛盾、自我斗争、痛苦挣扎之后才做此决定。
这个时候,家长想让其一百八十度逆转,顺着家长的意思去这样做、那样做,只为了回到一个自己千百个不愿意待的地方,那是要有多难啊!
所以我说到“创契机”,找到能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人,创设能触动孩子心灵的情境,安排一系列能让孩子自我反省的事件……同时还要考虑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迫感。
因势利导,不可强求!
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图求满意的结果!
这世上让父母最为头疼的问题莫过于孩子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书了。”胆子小些的父母可能被这句话吓晕过去。在父母心中,孩子不想读书等同于“自杀”,这是与社会划清界线,这样的孩子没有未来,活着犹如行尸走肉。
同样的,这也是孩子所恐惧的。有些孩子明明对学习没兴趣,却不得不去应对;由于成绩不好还要被送去参加补习,可补习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窗外的风景和上一次玩耍的场景,老师说的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结果可想而知,补习完全没有效果,成绩每况愈下。家长花了大把的银子给孩子补习,希望娃儿能争口气排名冲到班级前面去,可是成绩不增反减,对孩子少不了一顿臭骂,威胁说再这样就把他赶到马路上去。孩子受到了惊吓,把学习当成了“药”,苦却又不得不吃。渐渐得了“心病”——恐惧。
心病需要心药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与老师和家长对他的态度有关。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件的阅读和解释主要是靠他的情绪,这也是为何孩子喜欢某门课的老师,这个科目的学习成绩通常都会比其他科目的成绩高。反之,在某一科目考得不好后,被老师和家长责罚后,对大人的恨意会转嫁到这门课上,导致该科目成绩越来越差。家庭的变故(闹离婚)和校园中对孩子的重要事件(被霸凌)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学习进度。
作为一个敏感的家长,应当及时排除上述隐患,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宽松和舒适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骄傲,鼓励和引导他们突破了自己的“短板”科目,让孩子从内心里在学习产生兴趣并喜欢上学习,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真正客服开学恐惧,保证充足睡眠。
我是滕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心理工作站站长,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也是要根据家庭情况和平时的教育方式的,其实作为父母,我们真的很希望孩子未来能一路康庄大道,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人生,我们虽然是他们的父母,但是我们不能帮他们做决定,如果孩子真的不愿意学习,有条件的可以多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要做好准备孩子将来不一定会比自己优秀。放长时间线,如果他一生平平淡淡,但是能健健康康未必不是好事。先和孩子做朋友吧,毕竟孩子都是优先去听他喜欢的人的话,他喜欢父母,父母才有机会给他建议。如果父母和孩子关系很僵只会一味地将孩子往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