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暖阳鸽说教。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家长首先要冷静分析原因;然后再寻找症状“对症下药”地解决孩子不愿意写作业的问题。
一、了解孩子不愿意写作业的根源,是“对症下药”的依据。
孩子不愿意写作业的根源一般有三方面。
(一)孩子自己不想愿意写作业。
1、知识内容不理解。由于对于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理解,又不敢请教老师和同学,导致都想不明白怎么做。
2、性格散漫不“上道”。由于假期的自由空间太多,性格散漫惯了,意识上还沉浸在假期的“遨游”中,对开学还未“上道”,对于作业更是丢三落四了。
3、兴趣感观不注意。由于对学习的“不上道”,孩子的兴趣还在于运动、娱乐等特长的项目里。比如喜欢踢球、唱歌、跳舞、绘画、表演等爱好特长的“玩耍”中,当然就不愿意写作了。

(二)孩子不满意家长表现的原因。
1、孩子希望家长多些关爱。孩子要求家长就能看着自己做作业,问问学习问题而已,家长都常常以要出门会客或赚钱的理由推脱。
2、孩子希望家长多些表扬。孩子要求家长能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自己也曾经认真努力过,却未得到过家长的表扬或赞赏。
3、孩子希望家长多些游戏。孩子要求家长能在自己完成作业后或在假日里能一起玩游戏,哪怕看着自己玩也好,可也常常由于接到“电话”就出门了。
4、孩子希望家长多些运动。孩子要求家长能按照约定带自己在小区或公园广场去跑一跑,追一追,哪怕拉着手走一走也好,可也因为“忘记”了。
5、孩子希望家长多些活动。孩子要求家长能按惯例带自己到“老家”去体验农村劳作生活的,可又因为“加班”或“出差”给耽搁了。

(三)孩子不接受老师布置的作业。
1、作业量过多。由于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过多,孩子产生抵触情绪,故意不想做。
2、要求太严格。由于教师的作业要求太严格,书写要怎样,格式要怎样,还要家长签名等等太多“规矩”了,受不了,不想做。
3、内容太难了。由于学习内容太难,孩子上课时分神,没有听清楚,现在还不会,推卸在老师的身上,不想写。
4、“敌意”太浓了。由于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惩罚不接受,产生“敌意”太浓了,“下决心”就不做。
当然,以上的原因只是普遍现象,如果是心理疾病或智障问题,就要去请专家诊断分析了。家长只有把孩子不愿意写作业的真正原因搞明白,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二、寻求孩子不愿意写作业的“偏方”, 是“对症下药”的“妙方”。
孩子不愿意写作业都是有原因的,家长要耐心发现,细致观察孩子的表现,寻求孩子不愿意写作业的“偏方”确定“对症下药”的“妙方”。
(一)家长的“偏方”。
如果是家长的原因,那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学习进步,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寻找自身的不足,在孩子的学习习惯形成关键期尽量推掉不必要的应酬和会客,最大限度满足孩子的亲子活动要求,从而,把孩子从不满意家长行为表现而故意不想愿意写作业的现象,帮扶到“我要认真完成作业”的想法中去,达到“偏方”扶正的效果。

(二)孩子的“妙方”。
如果是孩子的原因,那么家长要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孩子没学会的知识,家长可以自己学或请家教解决。
1、表扬鼓励法。孩子不感兴趣的作业,没有完成作业时,不要惩罚他,家长要使用多种途径和手段来寻找突破口。
(1)表扬。根据孩子的特长优点,尽量表扬他,培养他的自信心,时间一长,他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好孩子。
(2)奖惩。当孩子能完成作业时就鼓励他;当孩子有小小进步,父母也要给予奖励。父母可以让孩子列出一个他愿意争取到的奖励清单,可以是一些实物奖励。如:可以吃的小零食、可以玩的小玩具;或者和父母一起玩等要求。当孩子做不到时进行小小的惩罚也是必要的。
这样,家长通过不断地坚持,对孩子的表现进行多表扬、少批评,当孩子不用你唠叨,自觉完成作业时,教育“药效”也就达到了。
2、寓教于乐法。当孩子常常因为爱玩而不做作业时,家长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妙方”。家长先陪孩子去玩个够,通过踢球、游戏、爬山、唱歌、下棋等娱乐活动,在玩的过程中,找机会跟孩子讲些古今中外名人用功读书的故事,激励孩子向名人学习,学好知识本领,才能做好自己喜欢的事。在孩子玩的高兴时,比较容易听得进去道理,采用“寓教于乐”的“妙方”,使孩子明白学习和做作业的意义。之后,家长不妨给孩子固定学习的地方,帮孩子制定学习时间表,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数量一定的作业,完成后允许去看电视或到户外玩耍。同时,还能激发孩子在课堂上专心听讲,从而达到让孩子从内心意识到要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家校的”秘方“。因为孩子通常在改正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家长要与学校构建家校联络网,联合教师协同作战,只有这样才形成教育合力,让孩子不愿写作业的想法” 无处藏身“、”原形毕露“。
1、欲擒故纵法。当孩子不愿写作业,而沉迷于游戏、踢球、上网等娱乐活动中去时。家长可以与教师取得联系,故意让孩子不做作业。通过一天、两天,不超过三天,孩子就会觉得受不了,家长和老师采用“欲擒故纵法”,都不理他时,孩子就会与家长和老师提要求。这时,家长和老师再对孩子说些要求,孩子就会答应,也就达到相应的教育“药效”了。
2、劳逸结合法。当孩子手脑的协调性比较差,想是一回事,手上动作又是另外一回事时,写的字笔顺颠倒、计算粗心、写字出格,往往不爱做作业的原因。这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家长或老师可以帮助孩子改善大脑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让孩子先伏在桌上闭目养神大约三分钟,再引导小孩朝着需要写的作业方面发展,期间要注意劳逸结合,当孩子做完作业之后最好能及时批改或指正,达到要求时给予赞赏,如果在家里可以带出去活动,让孩子对完成作业后的活动充满期待,使孩子抱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去专心地完成作业。

总之,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是有原因的,我们要寻找症状“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孩子不愿意写作业的问题。同时,学校教师也要改革布置作业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有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多设计一些开放性、操作性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我是@暖阳鸽说教,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教育#教育那些事#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和建议,欢迎留言与点评!
做作业并不是我们见到的一种完成作业,而是在考察孩子的学习习惯或者说执行能力。
军队上做了一个普通士兵,我们的任务非常简单,就是完成上一级的下达任务,对于教育来讲,可能这样机械的一些方法或者严格执行命令,对于孩子们来讲不公平,可是一旦你有了这种不公平的想法,恰恰证明了你自己的愚蠢。
我们不是在强调,必须严格把老师布置的一些机械重复作业完成,现在老师在布置机械重复作业的时候已经越来越少,我们在强调的就是,一个学生应当积极主动认真的完成作业。
孩子如果不能认真完成作业,最主要的观点还是出现在认知上,一个孩子觉得作业不重要,觉得作业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任何提升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不认真写作业,敷衍塞责,把作业当成一种麻烦。
试想如果写一次作业给5000块钱,那么孩子能不能认真写了?如果钱不够再加钱,孩子能不能认真写了?我想答案是一定的。
那为什么在付出足够多的时候孩子就可以认真了,这就代表了孩子的关注度,孩子对作业的认知造成了孩子作业执行的认真程度。
总之语言教育实在不行的话,那只能动手了。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不想做家庭作业,原因有很多。您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想写作业,然后再进行针对性地教导。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家庭氛围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从三个方面说下自己的看法
作业太多,永无止境
《亲爱的小课桌》栏目中,有个叫凯凯的小男孩,妈妈怕孩子飘一味实行否定教育,更要命的是还奉行没有快乐童年,额外附加的作业比学校老师布置的还多,凯凯每天总有写不完的作业还得不到妈妈的认可,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就很反感写作业。

程度一般,老遇难题
每个孩子对知识是非常渴求的,谁都想学好,想被同学仰视。但很多事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无能为力。当孩子遇到难题,遇到挫折,再不被看见、不被理解的时候,他会把过错移交给作业,求得身心的解脱。就像我们经常拿孩子和小明比,孩子会讨厌小明一样。

家长监管,要求完美
很多父母陪娃作业时,把督促曲解成了监管,坐在孩子旁边写一横一纠正,算一题一修改。既影响了孩子专注度的培养,又打消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那该怎么办呢?
作业在精不在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什么大都是小学生的家长为孩子的作业问题感到崩溃呢?因为小学知识简单,家长有能力辅导;还很“低调”的不表扬,美其名曰怕傲娇,不肯定,高尚的“为你好”怕自满,毕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是?
小学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而不仅限于书上的那些知识,当父母做到寓教于乐,玩中学时,当把教育付诸于故事加讲道理的感情色彩时,当爱变成了互动时,教也就带来了动力,内驱力被激发后再去教育学习时,就会变得简单而美好!
小学的培养重点不在学习上,即便辅导作业也仅限于”辅助””引导”,而事实上很多父母把家变成了学校,把自己变成了班主任。使孩子从这个”笼子”出来,又被圈进了另一个”笼子”,可不就一心想着挣脱,厌恶作业吗?
很喜欢一段话:救一个人,要先救他的思维;教一个人,要教他改变心态;帮一个人,要帮他养成良好习惯;助一个人,要助他自己做完事情。送给每一个焦虑的父母
文:@春风化雨育儿记 专注家庭教育,欢迎讨论,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一起努力!
图:网络(侵删)
敬畏教育,从尊重老师开始
浅谈从“高考顶替事件”折射出的家庭教育问题
感谢邀请:
背起书包的肩膀才能扛起建设幸福生活的未来。
“富家公子赴京赶考,身后书童携带各种行装”是返古影视作品中古代读书人进京考取功名的场景。今天,这一场景几乎已完全被社会所接纳,孩子在前面带路、家长在后面背负书包送孩子上学校,甚至是年过花甲走路已蹒跚的老人还在为比自己还高的孙辈背书包。
社会越发达,人类文明所积淀的文化知识就越多,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所要学习的文化内容也就越多,语言、数学、道德、哲学、地理、物理、天文、艺术等等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学校教育所开设的课程内容也“水涨船高”,孩子的书包从小学一年级的3公斤左右起步一路上升,直至高中课桌上堆积如山的学习资料。
错位的书包也打乱了成长责任
增压是学习成长的必然
生命成长从零起步,经历抛物线之后又归于零。同样,人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也是从零逐步增强,到中年才能承受住社会生活的综合压力直至花甲之后将生活的重担交给下一代。成长从学走路、讲话起步,进入学校之后系统性的学习语言以及人类所积累的数学、物理、地理、历史、政治等综合社会生活知识,整个学习过程犹如从地平面起步上楼梯,每上一阶所需要背负的学习压力也就越重,直至登上学习的最高台阶【小学6阶、中学6阶、大学4阶,合计约16阶】从家长手中接过担起生活的重担。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动物之所以需要不停的奔跑,是因为只有动起来才能获取维持生存必须的养料,食草动物需要通过行走不断寻找新鲜的草料、食肉动物更是需要跑赢猎物才能获得生存机会,就连寄生生物都需要运动才能找到适宜的宿主。作为“万灵之长”,人类同样需要不断奔跑才能确保生存安全,每天都运动才能确保生命健康,是谓“生命在于运动”。所以,奥运会、冬运会、足球赛、篮球赛等等都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健身形式。
南瓜承压的实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经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试验人员用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南瓜在逐渐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的压力究竟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多能够承受大约500磅的压力。
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南瓜已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南瓜承受到2000磅的压力时,试验人员不得不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最后,当研究结束测算时,这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才产生破裂。
然而,当试验人员打开南瓜时,发现它已经无法食用,只见南瓜里面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刨开泥土一看,南瓜为了吸收充分的养分,以便突破限制它成长的铁圈,它的根须都往不同的方向伸展,已延展到很远很远,一测量,超过了数万英尺,结果这个南瓜的根遍布了整个花园的土壤。
书包装的不仅仅是书本,更是奔向幸福生活的责任
背起书包才能更好担起社会责任
书包,是承载学生学习用具的空间,是很多孩子感受到的第一份成长压力。然而,越来越多家长认为:“书包那么重压坏了孩子的身体怎么办?”、“孩子那么小如何有力气背起那么重的书包?”……因此,交接书包就成了学校门口最靓丽的风景线。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背书包何以背起生活?如果今天您因为孩子小替他们背了书包,明天您替他们买好了车和房,那么等您背不动、买不了之时,您觉得他们能立刻承担起生活的一切吗?生活享乐容易、受苦难,孩子们整天自由嬉戏打闹最容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最符合童年意愿。但是,有谁能够确保时间不会改变被保护的状态呢?
“这是我的****,我要……”这是很多孩子学习成长的心身,每个人都期望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成长能力,让同伴看到我能。有很多孩子都乐意向同伴展示自己最强壮的一面,比如引导同伴做游戏、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伙伴儿,其中也就包括跟同学说:“我上学都是自己背书包。”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自己整理学习用品、养成学习习惯、自己的书包自己背……
书包里装满了成才的希望
能背起书包的肩膀才能承载更多
书包,是陪伴孩子学习成长必不可少的伙伴,背书包是每个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曾经每个孩子都与自己的同学一起成群结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去上学。恍然不觉中,替孩子背书包、送孩子上学已经成为家长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的学习成长需要被关爱,但是关爱过度就会阻碍其本能的成长,就如同习惯了被喂养的动物就会逐渐失去自我觅食、求生的能力。
习惯是学习成长的框架,只有框架搭建好了之后的装修才有实用价值。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宝剑锋从磨砺出”,雄鹰翱翔蓝天从雏鹰展翅开始,孩子承载社会发展建设的重担从背起书包开始。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日长不成参天大树,百年才能成就补世人才。对孩子学习成长最好的辅助就是给予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自给自足”,让他们逐步适应独立、自主生活,比如让孩子自己背书包、具备基本算数能力的孩子购买自己的小物件等等。
古人讲:“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辅助孩子学习成长,不仅仅要确保孩子今天的成长资源供给更需要赋予他们自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让孩子在成年自立的年龄拥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世界上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一生无怨无悔的陪伴、帮助您。所以,留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辅助他养成好的学习成长习惯,自己的书包自己背就是最基础的学习成长习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会犯一些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成长都是被逼出来的。”人类的祖先是被逼上岸生存的鱼类、被赶出森林的猿猴……每个人都有无穷尽的成长潜能,忧患会让人奋发图强、安于享乐会“玩物丧志”。所以,适当的压力对任何人的学习成长都百利而无一害,适当的压力是学习成长最好的催化剂。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