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
人能记忆的事情大概是五、六岁之后发生的,之前发生过的事情,怎么想都回忆不起来。不信,大家想想你3岁干了什么事呢?
现在的社会竞争太激烈了,年轻的家长们总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便要在孩子幼儿时教些知识,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对刚刚认知世界的幼儿,非要认真地教儿歌,就有违教育规律了。
3岁的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所有刚见到的东西都要摸一摸、动一动、还要问一问,有的幼儿还喜欢刨根问底。
他们喜欢的是有趣味,新鲜的事物,而且今天喜欢的,明天就不一定喜欢,追逐新鲜是他们的天性。
每天让幼儿做同一件事,他们肯定会不乐意。所以,父母教儿歌这样没有趣味的事情,他们当然不喜欢,当然要说累,因为这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
如果强迫幼儿学习,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长大了,一定会厌学。
要知道,让幼儿去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是在拔苗助长。
年青的父母们,别逼着幼儿背什么儿歌、古诗之类的,那样,会扼制了幼儿的天性!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3岁的孩子不喜欢学习是正常的,他们此时主要还是通过体验和感受的方式,认知世界、认知他人,认知自己和世界、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的,在这个认知的过程中,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通过题主的提问,我能清晰的感受到题主的拳拳爱子之心,以及殷切希望孩子成才的强烈愿望。我想说的是,请不要着急,慢慢来,孩子的成长自有它本身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一味的用大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不仅没有任何裨益,反而会后患无穷。下面为您详细解析:
家长过早的要求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或者过早的让孩子感受学习的压力,是后患无穷的做法。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拼拼图,只要路线正确,就一定能拼出一块完美漂亮的世界。通常从1岁半开始,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觉醒了。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喜好,有让成人惊叹的精力、好奇心和探索欲。
这个时期,大人最需要做的是陪伴和引导,是保护孩子旺盛的好奇心和天生的专注力,是为孩子的探索保驾护航,提供适宜安全的环境。
那么,过早的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孩子的学习进度,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坏处呢?
1、会破坏孩子本来的兴趣。
即便是孩子本来就感兴趣,一玩就开心大笑的东西,一旦被父母干预成一项必须按照既定路线完成的任务时,它也会变的枯燥无趣起来,就会让孩子失去最宝贵的兴趣。要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指引下,孩子才有自己的内在动机,才会持续不断的专注在这个事物上,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力才有发挥的空间和机会。
2、容易让孩子认为学习是为父母学的。
我不否认有的孩子在父母权威的压迫之下,确实提前学了不少东西,但这只是表面。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会早早生出对学习的叛逆心,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一种观念:我是在为父母学习,只有这样,父母才会高兴。这种孩子往往会后续乏力,常常想办法逃避父母的监督,他们也很难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3、失去在最合适的年龄,掌握最应该掌握的东西的机会。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家长的注意力放在了孩子会唱多少首儿歌,认识多少个汉字等更显性化的知识技能的增长上时,势必会忽略孩子其它方面的成长。比如良好习惯、良好个性的养成,而这才是决定孩子未来持续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小结: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不能只关注开局时,孩子表面的“先进”,更要关注孩子的软实力发展,以及更持续的爆发力和学习力。有研究表明,提前学习了文化知识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慢慢的就会失去优势,原因在于此时,其他小朋友也学会了相应的技能。
当然,更重要的是,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并不是只有学习可具象化的知识技能,才叫学习。
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论,三岁孩子也就停留在前运算阶段。他们最需要拓展的能力是符号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唯一和学习相关的方面啦。
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不能以大人的眼光,期望于孩子会乖乖的配合大人,配合性的学习很多知识。而且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学习的广度远不止于此,并不是坐那不动拿着卡片认字,专心致志的跟着妈妈一句一句诵读古诗才叫学习。比如引导孩子更深入的认知世界、学会和自己相处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学会和小朋友交往,学会处理问题等都是学习。
具体到3岁孩童的身上,可以引导孩子养成阅读绘本的习惯;练习拼图;还可以用玩纸牌的方式,引导孩子深入认识2-10,9个数字,学会比较这几个数字的大小、多少,及进行数字排列;会自己系扣子;会收纳自己的玩具;会独立吃饭、如厕、穿衣,愿意分享自己富裕的东西;会联想,会自己翻画册自言自语讲故事;愿意做家长的小帮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已经很优秀了。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深切感受学习和解决遇到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 ,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培养孩子养成专注和良好的个性习惯是至关重要的,绝不是孩子到底学会了多少内容 ,因为持续比眼前掌握的数量更重要。
更至关重要的是:好好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程;学什么,学到哪种程度,也只能孩子自己决定;家长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有养分的土壤,灌溉好,给他时间,静静的等着他发芽、开花。
所以,即便针对的是学龄前孩子,家长也要尽量做到:以孩子为主角,不要总用大人的观念去干预、去帮他判断,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给孩子自己锻炼和判断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责任心、有内驱力、有担当的优秀下一代。
小结:根据格塞尔的成熟学说,孩子到了什么样的年纪自然就会有什么样的能力,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话不着急。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有更长远的目光,毕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针对“3岁孩子表现的不爱学习,教儿歌也不学,一学就喊累”的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做?
1、首先,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
a、孩子眼中的学习,和大人习惯了的、常规的学习是不一样的。
孩子眼中的学习,和大人习惯了的学习概念是不同的。对于孩子来说,玩玩具是学习、做游戏也是学习,而且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但是孩子不一定能发现所有的学习机会,这就需要家长陪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的节奏,适时加以恰当的引导了。
b、学习,更大程度上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也终究会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
作为家长,可以常常引导,可以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思路和帮助。但是学到多少,学到哪种程度、学习的速度快慢,却只能由孩子自己决定。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能提供引导帮助的地方会越来越少,所以,家长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有养分的土壤,灌溉好,给他时间,静静的等着他发芽、开花。
2、孩子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如果你问孩子:“你喜欢什么啊?”孩子更大概率会回答你:“我喜欢吃…,我喜欢…玩具/游戏”,但是如果你看书,孩子很大概率也会跑过来,和你一起看一会。
无论孩子有意还是无意,他都会不自觉的模仿抚养者的习惯和行为,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发展哪方面的能力,完全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培养孩子在这方面的兴趣。
3、引导孩子学习,更适宜采用游戏的方式。
如果你期待于3岁的孩子,能像学龄儿童一样,规规矩矩的坐在凳子上,一板一眼的专心跟你学习,那迎接你的,大概率一定是失望和挫败。
我最近在教皮皮背古诗,但是一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给自己和孩子,设置比较具体的目标。只是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在他旁边语气夸张的诵读两遍,几次之后,我只用开个头,孩子自己就会往下接。每次只要他接上来,我就会特别夸张的肯定他,所以他从一开始的“无意识接龙”,到现在已经把这当成了一个有趣的、有挑战性的游戏,非常喜欢记忆诵读,每天还主动数遍背诵已经记熟的古诗词呢。
4、即便是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的儿歌,家长也要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和孩子的个体差异性。
大部分孩子都很喜欢儿歌、手指操等符合儿童调性的东西,但是也不排除个别孩子某个阶段就是不喜欢这个,作为家长,我们不宜强迫孩子,应该尊重自家孩子的个体差异性,过一段一时间再尝试。
同时,教孩子儿歌、手指操等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线下课堂学习、线上课堂学习、音频播放、抚养者哼唱教学等。研究表明,抚养者哼唱教学的效果>线下课堂真人教学>线上视频教学>音频教学。
有一段时间,我给皮皮放英文歌,但是总感觉他像是没有听到一样,即使我哼唱给他也是如此。后来,某一次在路上,我带着孩子走路但是孩子不配合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那首《walking,walking》,于是带着孩子一边哼唱,一边配合孩子走走跳跳停停。孩子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不仅很快学会了唱这首歌,还总是先我一步做出对应的动作,直到我们走到了车上,孩子的游戏热情还意犹未尽呢。
所以,如果你教孩子儿歌他不学,可以用排除法查找一下原因;同时,只要孩子不排斥,就可以你说/唱你的,他自然能听到、记住,时机到了就会跟你一起说/唱。
小结:带着孩子多感受、多体验,不要硬性的期望孩子应该达到某种程度,更有利于家长发现孩子的天赋和兴趣所在,也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哦。
后话
这里是皮皮妈育学园,作为高级育婴师和幼儿教育从业者,我致力于分享有趣、有料的科学育儿知识,助力您的育儿之路。若有感悟,还请随手关注;原创不易,多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