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进去书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电子产品的普及。
自从人人有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上网方便了,网上的信息也很丰富,影视娱乐、新闻趣事、有声读物、音乐舞蹈……真是无所不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而且这些内容很多是免费的,即使收费,性价比也很高,而且网上的信息更新及时,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因此,很多人只有有时间首先想看的是手机,而不是纸质书籍📚。
读不进书的原因还可能是工作生活节奏变快了,现在走在路上,看到的都是匆匆行走的路人,似乎每个人都很忙,没有时间停下来欣赏路边的风景。即使有一些碎片化的时间,也被手机占有了。
我个人也觉得现在没有那么大兴趣和耐心去安安静静读一本书了,每次拿起书去读的时候总会被电话或其他手机信息打断,一但读书的兴致被干扰了,就会停下来,想着以后在读,就这样,以前可以一两天读完的一本书,现在可以拖到一两个月才能读完,实在是自责的不行🙅🏻♂️。
另外,电子书籍和有声读物也占据了很多时间,我就特别喜欢有声读物,可以边做家务边听书,网络的发达,让读书有了更多的渠道和形式,喜欢读书的人只是变换了读书的形式而已,不过,阅读纸质书籍还是会有更大的收获!
各位朋友,你是怎么读书的?有没有对纸质书籍有特别喜欢的人,请介绍一下爱上书籍的经验!
谢谢邀请。读书读不进去,读着读着就走神发呆,说明你读书一无兴趣爱好,二无动力和目的。别说不愿意读,就是读也读不好。
首先谈读书的兴趣和爱好,一小部分爱好读书是天生的,大部分是受父母的熏陶和教导而逐渐养成的,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获取知识的益处,领略了知识海洋带来的乐趣,逐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而手不释卷。
在谈读书是否有动力和目的,对于一个读不进去书的孩子,其实他即没有动力,又没有目的,读书何用?他一不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更谈不上他读书是为中华而崛起,为振兴中华,以天下为己任之宏伟目标。焉能刻苦读书呢?
孩子不好好读书,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的养儿育孙经验告诉一些不爱读书的孩子家长,从幼儿就应该给孩子多读一些有故事情节的绘本,让他养成阅读,听读的好习惯。少年时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读书观,让孩子对读书即有兴趣和爱好,又有动力和目的,你说孩子能不好好读书学习吗?
读书读不进去,有可能是以下原因:
一、读的书你不感兴趣,所以读不下去。你能拿起书来读,说明你是有读书的意愿的。
1、你选错了内容。比如,你的兴趣明明是科幻、武侠或者言情小说,偏偏相信专家推荐的“必读目录”。你按图索骥,拿了所谓“必读经典”来读,结果索然无味,根本读不进去。
读书的兴趣要结合自己的兴趣,适合自己的层次,由浅入深、一点点的拓展和深入。不用过于追求高大上,毕竟读书是读者与作者精神沟通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并不是所有人都奔着成为专家去的。
2、你选错了作者。如果内容是你的兴趣点,比如历史、财经类等等,结果还是读不进去。那有可能是你选错了作者。有时候,有些知识非常渊博、水平很高的作者,其语言表述实在是让人昏昏欲睡。
不少学生非常讨厌学习历史,却拿着《明朝那些事儿》废寝忘食;有不少人因为央视诗词大会上那些妙语连珠的专家点评爱上了诗词;有不少人追着戴建业老师的古诗词视频看,不仅不嫌弃他的口音,还迷之喜欢!更有不少孩子偷着看《二混子漫画中国史》,因为那些书“看着就不像好书”,被家长严厉禁止! 因为有趣,就这么简单。
二、读书要循序渐进。如果是培养阅读的兴趣,我前面讲的很实用。等真正看出滋味、养成习惯了,那就自然而然知道读什么书了。读书是与高人和智者交友的过程。往浅薄了说,可以增加与人的谈资;往实在了说,读书可以开启心智,能够让你获得智慧,活得更通透。
这种现象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过,如果是偶尔出现,你自己能在短时间调节过来,就不必太在意,如果出现的频率高,并且自己调节不了,甚至很长时间都不能调节过来,这就得寻求他人的帮助,找父母、老师、比较信任的朋友帮你分析找出原因,和你一起做其他事,转移注意力,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自我分析找原因
在上学期间让你读书时走神,有这么几种情况:1、基础差,课堂上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2、家庭方面的原因,父母经常吵闹或是离异,家庭出现比较大的变故,某位亲人的去世等。3、在谈恋爱,受对方的影响没心思读书。4、受书中故事情节的影响,会根据故事情节想象后面的情节,就像放电影一样,一个一个的场景出现在头脑中。找到原因后,进行自我调节,如是第一第二方面的原因靠自己是很不容易调节好的,得有他人的帮助,如是第三方面的原因,找身边比较信任的人帮助,听听他们遇到这种情况是怎么处理的,再和对方敞开心扉的交谈,把你的这种情况告诉对方,并和对方定下约定。如是第四方面的原因,恭喜你读书已经到了很高的境界了,但是所读的书必须是健康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加油吧!
二、寻求帮助从根本上解决
如是家庭变故造成,可以和老师商量,休学一段时间,等这些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再去学校上学,如是基础差,出现厌学情绪,找一个你比较敬佩的老师帮你做全面分析,看看你自己究竟差到什么程度,再采取自学或者找老师帮你及时的把落下的知识补起来。
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情况一旦出现,首先自己不要惊慌,勇敢正确的对待,其次是积极的进行调节,并且有要耐心和信心,毕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读不进去书不是阻碍你读书的“原因”,而是为你不读书这一“目的”背了锅。
从表面上看,原因可能有兴趣不足、内容枯燥、没有养成习惯等。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看了一本叫做《被讨厌的勇气》的心理学著作。书中通过迷茫青年与哲人的对话展开,将阿德勒心理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层层递进为我们讲解改变自己的逻辑和方法,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彻底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认为无法做到的事。
- 下面我就结合这一心理学原理分析一下您的问题。
书中讲到了一个特别反常识的心理学理论—“目的论”,即造成现状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也就是说,你最终“不看书”的目的,导致看书走神犯困的结果。
乍一听是不是很生气,明明是为了看书才会去看,看不进去才会走神犯困,怎么能说我本来的目的就是不看书呢?
- 别着急,我们来思考一下。会不会是这样一种情况,可能因为一些原因,你不得不去看书,所以心里产生一些抵抗情绪,然后滋生出走神类的“症状”。那么,你再仔细回想一下,“症状”出现后,你的想法出现了:你看,不是我不想看,是我真的看不进去……
于是,整个逻辑出现了。你看书走神犯困,然后以此作为自己没有能力去高效看书的借口,以后就不用再费劲去读书了。如果有人催促你看书,你就能以“我想看书却能力不足”为由推脱。你看,你的“目的”(不看书)就达到了。这就是“目的论”。
“目的论”是由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的,这个观点一经提出就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认为有悖常理。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读书走神”这一问题的所谓“常理”。你以前没有养成读书习惯,才会有现在的情况发生。乍听很有道理,但阿德勒告诉我们,你现在的一切并不是由你过去的经历造成,而是你对过去经历事物所赋予的意义。
也就是说,即使你过去没有养成读书习惯,也完全不会导致你现在不读书的决定/目的,也不会出现一读书就走神犯困的现象。
因此,根源在于你内心深处不愿读书的“目的”,为了逃避读书这件事情,才会有各种应运而生的“症状”,来帮助你达到这个“目的”。如果你真的想改变自己,就不要让过去的经历(未养成习惯)、客观外在(书内容枯燥)等借口为你背锅,
所以啊,在成长路上,我们要按照“目的论”而非“原因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找到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症结所在,真正顿悟,然后快速行动起来。
原创码字不易,谢谢关注支持!
每天为您解读更多教育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