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在关于小孩儿叛逆的问题上,我一直建议的是交流陪伴和制止。
第一点,小孩子的半小时。
首先我们要知道,小孩子在这个时间段,他的注意力顶多只有半小时。所以我们在认真教他一些东西的时候,要注意好这个世界上的把握,比如没半个小时就让他去休息一下,或者去逗他一下,转移一下他注意力以后再进行下一个半小时。
第二点,这个时间段的学习,不一定在书本上。
首先这个时间段的学习,更多的应该是在生活中,比如去吃饭,买菜完以后让他来计算一下一共得的钱数。等等
这个世界上的学习更多的应该还是以兴趣为主,比如去买一些少儿读物,插画丰富的百科全书,一些中外名人故事等等。
在这个时间段,小孩儿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小学的知识完全是可以在生活中和其他途径获得的,所以要有意的去培养他在其他方向上获得知识的途径。
第三点,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这个时间段的学习,除了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更多的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等塑造成型的过程。
这个时代有很多的做人道理是需要他明白了,而且这个时间段它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时间,要选择一些真的好的内容来告诉他。
要让他知道一些所谓的原则性的问题,而在原则性的问题上,是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态度的。
这个时间段的小孩儿在学校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在生活中的学习也是极其重要的,更多的陪伴,更多的引导,总是会有成效的。
主要是现在的数码科技产品对小孩的影响很大。现在的手机一般小孩玩上。都放不了手。主要是现在的家长对小孩的溺爱。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认真解释,杜绝孩子的贪玩心理。六岁的儿童叛逆期也属于正常的成长过程。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去引导孩子。
题主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孩子的情绪管理,另一个是学习兴趣的培养。那我就先从孩子的叛逆期说起。
首先纠正一个概念。孩子6岁,如果贸然判断孩子进入了叛逆期,为时尚早,缺乏科学依据。通常来说,五六岁的孩子会遭遇一个情绪敏感期,每个孩子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有的孩子会出现易怒、焦躁的情绪;有的孩子会表现得特别有主意,不听人说;还有的孩子可能会经历一段严重的分离焦虑期。孩子出现这样的情绪问题,主要是因为生理、认知以及环境变化所造成的。
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会迎来一个极速的成长发育期,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为入学做好准备。这一阶段的孩子最大的一个表现就是,自主意识的觉醒。如果家长还是像过去那样简单粗暴的压制,很有可能造成孩子跟家长情绪上的对立。缓解孩子的对抗情绪,家长是关键。接纳、引导、赢得孩子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三步曲。
一、接纳
家长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自主意识的增强,我们要把这种现象当成好事,因为孩子长大了,他们开始具备独自思考的能力了。细致的分辨、个性的突出正是这个年龄的特点。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的想法跟自己不一致粗暴地断定孩子是错误的,必须纠正;也不能因为孩子出现了焦躁、不耐烦、抵触的情绪,就武断地认为孩子不乖、不听话了。如果从一开始,家长就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对立的位置上,便失去了与孩子进一步对话的机会。所以,家长首先要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且要意识到越是情绪状况不佳的孩子,越是需要家长爱护和帮助的孩子。
二、引导
家长接纳孩子敏感的情绪,但是不能放任孩子不恰当的行为。沟通的前提是,父母是否完全接纳了孩子有点糟糕的情绪,并且是否可以预计到在沟通过程中,孩子可能继续暴发的情绪问题,而在上述两种状况下,父母是否可以合理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只有理清了这些问题,下一步的沟通才是有效的。引导一个行为不恰当的孩子,最关键的是真诚客观指出问题,就事论事,但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温和而坚定,是家长在引导过程中需要坚持的情绪状态。我经常看到有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当中,语气轻蔑讽刺,把孩子的自尊踩到尘埃里。这个过程既看不到对问题的分析,也没有解决的措施,只有歇斯底里的父母和愤怒无措的孩子。这样的沟通不仅无效,反而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个丧失自尊、自信的孩子,怎么可能拥有如花的未来?
三、赢得孩子
尊重孩子,是赢得孩子的关键。如果上面两个步骤都可以顺利地进行下来,那么此时的孩子对家长已经少了很多抵触,他已经可以跟家长聊点儿心底的东西了。鼓励孩子说出他真实的想法,这样家长才能分析背后的原因。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看,行为不恰当的孩子,通常都存在归属感或者价值感缺失的问题。明白了原因,家长也就有了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底气。问题的解决,依然要坚持尊重孩子的原则,鼓励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只有孩子自己心甘情愿参与问题的解决,整个过程才有实际意义。孩子如果只是迫于父母的权威和恐吓,暂时屈服,那这个问题迟早会像定时炸弹一样再次爆发,甚至不可收拾。
第二个方面,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内驱力的问题。所有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高手,为什么到了后面,有的孩子依然好学上进,而有的孩子却出现了厌学的状态。出现厌学问题的孩子,大都是因为内驱力出了问题,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家长在保护和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问题上,有所疏漏。如何解决呢?
一、重视环境影响,营造家庭学习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今有无数焦虑的家长不惜头破血流也要买个重点学校学区房的故事。为什么?我想重点学校的优势不仅在于师资,更重要的是好学的氛围。而我始终认为,家庭学习氛围对一个孩子的影响远胜于学校。所以想要孩子爱学习,家长自己先放下手机、放下游戏,做一个爱学之人。一个随时都在看书读报的家长,其影响之于孩子是深远的。所以,在抱怨孩子不好学之前,家长最好先审视一下自己:今天我学习了吗?
二、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激发内驱力
不爱学习的孩子,也许只是对课堂知识不喜欢,但是这样的孩子一般有一两样特别喜欢或者擅长的爱好。家长要善于发现。比如他喜欢画画,让他尽情去学;比如她喜欢舞蹈,那就尽情跳;如果他喜欢踢球,就让他加入专业的训练,卯足劲儿地踢……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如果有小成,可以极大地增加孩子的自信,从而激发出内驱力,甚至可以迁移到学习当中。而坚持自己兴趣爱好并且取得一定成果的孩子,一定是用心且专注的孩子。
三、培养阅读习惯
相比于课堂知识的学习,我更在意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更能吸引孩子注意,也更容易养成好的习惯。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即使在课堂学习的初始阶段不会特别出众,但未来一定不会差。同样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是从孩子感兴趣的题材入手,可以鼓劲孩子自己制定书单,每天固定一个阅读时间,然后一本一本读下来,也许孩子可以从书里发现一个有趣的世界,从而增加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总之,孩子的情绪管理和学习内驱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家长只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并且主动实现自我的学习成长,才能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更好更有底气地陪伴和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