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父母对孩子报以极大的希望,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当神童来培养,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第一,父母望子成龙心切。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成龙成凤,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态,适当的期望是对孩子成长的鼓励和欣赏,而过高的期望,则会损害孩子成长的动力。中国人所谓的望子成龙其实就是过于期待孩子成功的心态,这样的父母往往只追求孩子成长的一个结果,忽视孩子成长的过程;这样的父母功利心比较强烈,不懂得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而往往是逆孩子成长规律而行。我们通常所说的拔苗助长就是如此,结果可以想象一样。
第二,有些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说明自己的智商也很高。
有些父母始终是把孩子和自己看成一体,认为孩子就是自己,孩子好说明自己好,孩子不优秀说明自己不优秀。因此,一部分父母,特别是社会上一些并不太优秀的普通人,很容易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通过孩子的优秀弥补自身的平凡。有这种想法的人部分家长没有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作为自己生命延续的一部分,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工具,这样就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孩子的独立人格也没有得到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得不到尊重,孩子就无法活出自己,对孩子的损害是很大的。
第三,有些父母有虚荣,攀比心理和炫耀的心理。
有些家长喜欢和其他人进行攀比孩子。例如,与同学的孩子攀比,与同事的孩子进行攀比,如果自己的孩子在比较中胜出,自己就有一种荣耀感。
中国父母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且总是希望通过比较证明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但是事实上,在比较中,很多父母却重点看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和自己的孩子缺点,为了证明自己孩子也优秀,有些父母难免对孩子非打即骂,伤害孩子。
世界上没有神童,愿家长以可爱的孩子相待。
事实上,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神童,所谓的神童,只不过是父母对孩子的某一方面的能力有侧重的进行开发而造成的。例如,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孩子识字,这样孩子就比其他同龄孩子更早掌握了这些字词,显示出来与众不同的地方,似乎就是神童。但是每个孩子在接受能力上和兴趣点上确实是有所不同的,家长可以在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之后,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培养,切不可拔苗助长。
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不要以成年人的功利心要去追求一个结果,而要注重孩子成长的过程,特别要注重孩子全面成长的过程。只有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快乐,才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因此家长关心和关注孩子的成长是正确的,但是要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成长,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和愿望,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教育规律。
每一个孩子都是普通人,但是每一个普通的孩子都可以闪烁着自己个性的光辉。这样教育才是符合人性的教育。
如果你认同我的价值观,请关注我!为我点赞、评论和转发。
现代“方仲永”的故事(原创)
给大家讲一个现代版的“方仲永”的故事吧,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自行对号入座哈!故事的主人公叫虫虫,是一个四岁的小帅哥,人送外号“忧郁小王子”,天天看起来一脸严肃,如果再穿上一身帅气西装,俨然一副大人模样!
“滴滴滴滴滴滴滴”,虫虫卧室的闹钟响了,妈妈着急忙慌的跑过来,“虫虫,抓紧时间起床,今天周末,上午口才大赛,下午小提琴晋级考试,晚上还要去参加霹雳舞预选赛”,“嗯嗯”虫虫下意识的回答着,然而还是没有一丝要起床的意思,妈妈看到怒不可遏,施展狮吼功“虫—-虫—–快——起——床”,那声音简直穿透骨髓,震彻心扉,可怜的虫虫无精打采的、颤颤巍巍的挣扎着从床上起来,洗脸刷牙吃早饭换衣服,一切收拾停当,妈妈拿上车钥匙拎着虫虫的手就出发了,一路上妈妈不停的叮嘱虫虫口才大赛上要注意的事项,再看虫虫早已闭上双眼,斜躺在后座上,已经睡着了—–
终于熬过了一整天,已经是晚上九点了,“妈妈我能不能看会书”虫虫问,“看啥书,抓紧补作业,明天上午乒乓球,下午还要学跆拳道,抓紧时间吧,再不抓紧,作业该做不完了,另外,别忘了做那个奥数题的第38页啊,学习不能放松”,时钟一圈一圈的转,晚上11点半,可怜的虫虫做着作业已经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照例早起刷牙洗脸、在车上睡着,晚上回来继续补作业——
周一早上虫虫背着沉重的书包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雅雀无声,原来早到的学生都趴在桌子上睡觉呢,看来他们比虫虫也好不到哪里去!
若干年以后,进入大学的虫虫,突然发现自己所谓的特长,其他同学竟然基本都会,班里唯有一个其貌不扬的男孩,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才艺,但是大家却出奇的都喜欢他,因为他讲起话来特别有意思,而且他所讲的,都是其他同学闻所未闻的,比如如何跟爸爸一起到老家农场里面放羊、收羊毛;如何跟家人一起外出到河里面抓鱼,并且一起烤鱼吃;如何用一根绳子巧妙的编出一只青蛙、一只山羊!每当他眉飞色舞的讲起这些过往的经历,班里其他的同学跟虫虫都托着腮帮子傻傻的听,好像这个男孩是来自外星球!那个男孩成为了学校里为数不多的各大社团骨干成员之一,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而虫虫们则每天放学依然是游走在所谓的特长学习的道路上,小提琴过了十级、跆拳道踢到黑带九段———
毕业以后,那个男孩自己开始了创业,前后失败了三次,最终终于成为了当地一家有名的互联网公司的老总,而巧合的是,虫虫以及他的很多同学求职辞职,求职以后再辞职,竟然最后机缘巧合都应聘进了他的公司来打工,于是几个人又遇到一块了,依然是那个男孩也就是现在的老总口若悬河的说起自己过往失败的经历,而虫虫和其他同学依然像当年一样托着腮帮子,在那里傻傻的听着————–
本回答为葛老师原创,严禁转载,欢迎大家关注葛老师教育新智汇,你我携手,一起科学育儿!
父母都是比较贪心的。
把孩子当神童去养,寄托着家长很高的期待。当孩子真的如他所愿,越来越好时,他们会期待更好。当孩子没有如他们所愿时,他们往往很容易选择放弃。
把一个正常的“人”,当做“神”养 ,最终的结局几乎注定一定是悲剧。
现在很多父母,都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当做神童来养。
不是当做神童 ,因为相比较父母的智商,相比较父母的儿童时期,经过孕育时的千辛万苦,这些孩子确实比父母优秀。
一个13岁的孩子给我说:我不喜欢像个傻子一样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读书,学习。我根本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我希望爸爸妈妈能生个弟弟妹妹,最好是个聪明的妹妹,喜欢读书,爱上读书,非常非常乖😊,代替我,来完成他们的考个好大学的心愿。
这是事实,这是答案。
我当年上学不行。比你差。可是我的孩子比我聪明,我就要在满足吃喝拉撒睡的基础上,天天游走在国学私塾,奥数,舞蹈,跆拳道,象棋军棋围棋,篮球🏀乒乓球,足球等各类培训班的路上。
乐,不疲。相比较孩子的前途,作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吃的这点苦算什么呢?再说了,算一算,培养也不过就是区区十年的光景。5岁前在怀里娇宠。15岁后读了高中,脾气秉性,学习能力实力差不多已经定型了,家长想管想培养也无能为力了。
长此以往,神童培养出来了吗?
肯定是有效果的。如果不如意,是你努力不够,没有找到高水平的因材施教的好老师。
那就再找。
做到这些,根本无暇顾及神童多不多的问题。作为家长,不会拔苗助长,不会因噎废食,只会尽心尽力,我的孩子,比以前有进步就好。
吾家有儿初长成,吾亦劳心费肝助成才成人!
对神童的理解不太准确的原因,以前的儿童都不接受早教,按部就班,上学之前除了玩就是玩,到了上学的年龄,背起书包上学堂,而现在,随着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早教慢慢进入中国,进行过早期教育的儿童,不到上学的年龄就已经脱盲.小小的年纪已经能读书阅报,人们惊呼神童.
其实,入学前脱盲的孩子,只是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了适当的教育,并不是神童,每一个接受科学教育启蒙的孩子都能达到的水平,说它可以成为大众化的结果,可能有些人根本不相信,甚至说这是吹牛.不试怎么知道呢?你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相关理论,教教自己的孩子,一切都清楚了.
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多年了,近半个世纪了,早教理论是改革之初,八十年代在我国起步的,就因为它是新生的事物,很多人不相信,但在不相信和怀疑中,早教还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可能为种怀疑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