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书不少,解决的是孩子信息输入的问题,虽然能帮助孩子的写作能力,但只是间接的作用,并不能直接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
一、孩子读书多,训练的是孩子的信息输入
我们现代的教育对孩子的信息输入非常的重视,就连身为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温儒敏教授也谈到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读书少、不读书,要积极提倡大量的阅读。阅读可以说是现代孩子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相对来说书本的获得越来越容易,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些孩子喜欢的书籍。
爱好读书的孩子,基本上每天都会读上一段时间,有的半小时,有的一小时。在我的家庭当中,我也给孩子准备了不少书籍,每天放学回家,完成作业之余,孩子也会看看书。因为是一年级,对孩子的阅读也没有提太多的要求,就是给他培养读书的习惯。偶尔他看完书后,就考查他看书的情况,孩子却说不出什么内容来。
为什么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呢?
经过几番资料的查找,发现阅读训练的是信息输入,虽然与写作能力有所关联,但与写作训练是有很大区别的。
1、阅读与写作在形式上存在差别。
阅读是用眼睛看,以信息的吸收为主的;写作是以大脑内容加工思考,然后向外输出信息为主的。这两种形式一个是输入,一个是输出,两者天然就有所差别。
2、阅读与写作在大脑工作区域上是有所差别的。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针对人在阅读和写作时做了一个大脑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在这个图上面,我们可以对比出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人的大脑工作区域是有很大不同的。阅读虽然与写作有共同的工作区域,但还有大量的不同区域。在生物特征上,阅读就不等于写作。
所以,现在孩子们读了大量的书,但是在写作上帮助还是有限的。要解决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还是针对写作来进行专项的训练。
二、写作能力提升必须依靠写作本身的训练来达成
孩子在学校、家庭都是以大量的阅读为主的。在学校读课本居多,在家庭里读课外书居多,但是都是阅读的训练,并不是真正的写作训练。我们还是要针对写作来进行写作的专项训练。
1、写作应该坚持每天一篇作文的输出。
有的学生一周写一篇小作文,一个月写一篇大作文,一学期总共写作文不到20篇,一年的训练量在40——80篇左右。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们即使有了足够的阅读量训练,对于写作的训练量还是相当欠缺的。
现在的孩子因为少量的写作训练,要求孩子写作都带有巨大的恐惧和害怕情绪。这种情绪要减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让写作变得像呼吸一样简单。如此,孩子们就不会害怕写作。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每天坚持写一篇作文。
为了让孩子们坚持每天一篇作文,我们要采用一些小技巧让孩子们不厌烦写作。
第一,每天写15分钟的时间。15分钟的时间,不长不短,孩子要坚持下来,就非常容易。而且这个时间量,正好可以让孩子在写作的过程中找到一种写作输出的感觉。在15分钟的时间内,我们有一个核心的要求,就是不能停下笔来,而且要坚持写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当孩子有想停下笔来的感受,就告诉孩子把这种“想停下笔来不想写作文”的感觉写下来。这样的一种训练,就是训练孩子写当下的思维,找到“我手写我心”的感觉。
第二,不对写作进行优劣点评。孩子们写作经常因为我们的打分,让孩子丧失对写作的兴趣和坚持。我们想一想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刚刚会说“爸爸”或“妈妈”的短语词的时候,我们父母是多么的兴奋,赶紧让孩子再说一个。那种心情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和肯定,孩子也会很喜欢和父母一起玩说话的游戏。但是,一到写作文的时候,我们就给予各种问题的批评,这里不恰当,那里不恰当。要求孩子这里要改,那里要改,拿到作文本都是眼睛红红的,满是伤感,慢慢对作文失去了兴趣。
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特征,可以变换一种评价方式。我们主要评价孩子作文这个词写得好,那个词写得好,多指出写得好的地方,让孩子有写作的兴趣先。
第三,统计孩子的写作字数。看看孩子坚持写一个月多少字、半年多少字、一年多少字。我们给孩子们统计一下写作的字数,用字数来记录孩子写作的成长,实际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和方法。字数多,说明孩子在这个写作训练中的坚持和毅力,这些值得我们去肯定。我们在乎的是孩子的个人品质的提升,不在乎孩子写作水平的提升。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恒心和毅力上时,我们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间不断地提升和进步。这就是一种无为而为的自然结果。
2、读书多,要真正发挥作用还是需要写作来实现
孩子读书多,但没有写出来,没有说出来,没有转化出来,我们是看不到孩子的进步。因此,我们需要借用输出训练来帮助孩子消化和吸收阅读过的内容。
第一,先读书,再写作。可以让孩子先阅读一部分内容,读完之后,给孩子一段时间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写下来。一样用前面提到的方法,让孩子把看的内容凭自己的第一感觉去写,用“我手写我心”的感受去写。
第二,先读书,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再进行写作。这个过程多了一个说话的训练,通过说话加强对阅读内容进一步的吸收和转化,当孩子说完后,可以告诉孩子就是把这些说过的内容写下来。这种方法,对低年级的孩子或者写作文有困难的孩子有较大的辅助作用。有了“说”这样的一个阶梯,孩子在写作的时候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当孩子去写自己看过的内容的时候,才会感觉到读书有更大的作用。一定要提供大量的机会让孩子去写作,找各种理由给孩子坚持写作。
结束语
写作能力的提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坚持每天写作。写作能力的提升没有什么捷径,坚持写作就是最快的捷径。阅读量多的孩子,还是在写作上有优势的,他们可以写的素材会更多一些。用写作的方式激活孩子的阅读,让阅读量与写作能力真正联系起来。
孩子读书不少,但是写作能力上不去该如何解决?
我们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分析一下。
1、读什么书?
有些家长认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于读的作文书多,其实这是最大的误区。读的作文书越多,也许越不会写作文,原因是作文是末,真正的书籍应该是那些文学名著,是各类书籍,这是本,是获得书本知识的本源。尤其是文学作品,从哲学到历史、从散文到杂文,都要有所涉猎。
再就是要读一本无字书,那就是社会生活这个最根本的本源。
2、怎么读书?
读书,范围要广,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无论是哪种风格,哪一种形式,都要认真阅读,乐在其中。
读一本书,要能够从中学到新的知识,或者是新的写作技巧,类型不同,给读者的是不同领域的信息;不同的信息,可以更好的丰富自己的思维。
读书,要用心去读。读书,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大意是:喜欢读书,但不局限于细微末节;每当书中的道理与自己的心志冥然相合,便乐得忘了吃饭。
最忌讳的是读书想做实体那样,影视把一本书拆的支离破碎,去分析什么是主旨、作用等。
3、要明晰读写关系。
读是积累,积累的东西越多,写起来就越是得心应手。
阅读中,要认真领会,细细品味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真正感悟它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要读自然,长江大河,高山森林,一草一木都有动人之处,自觉观察,深入思考,都有其深刻意蕴。
4、要解决读写不协调关系。
在读有字书和社会这本无字书的时候,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把心深入进去。
在读的时候,必然会有所感受,有所思想,就会产生一些快乐、喜悦、痛苦、悲伤的情感;还会产生一些酸甜苦辣的内心体验,在思想上会有一些启发,明白一些道理,这就是所谓的“悟”,也就是陶渊明说的“会意”。
这时及时地用日记、随笔、短文、笔记、摘抄的形式写下来,时间长了,我们就会写出好文章。
而不是草草读过,不去思考,没有感悟。
如果说,一本书,你读过了,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和没有读过有什么不同?
多读多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但是,要会读,会思,会悟,把这些思、悟记下来!
这种现象也正常,是缺乏写作训练!可以试着做以下训练:1、让孩子带着任务读书。就是让孩子在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前,你要给他列出一个读书任务:本文写的内容是什么?先写的什么,后写的什么?2、让他坚持写读后感。要求可以放宽松些!可以概述所读内容,也可以写自己的所想、所感。3、仿写。这是一种特别简单易学的方法。特别是一些叙事性文章,读完后,把书收起来,你让他仿照所读文章,用原文原句也行,用自己语句也行,换个人称还行,总之,再写一篇这样的文章就行!时间长了,他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