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必要,应从此培养阅读习惯了。
阅读习惯,其实是应该从孩子几岁时就开始培养了。
读不读课外书,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有没有用,主要是对于学习成绩有没有用。
先回答这个大家普遍关心的有没有用吧?读书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帮助,但是效用并不是很大,甚至可以说是不怎么明显。因为读书收效很慢,远不如刷题来得快。
但是,考虑上了中学科目多,升学压力大,没有多少时间读书了。所以,在小学阶段应尽可能多读书,目前,中考高考普遍对课外阅读有所加强,并且作文几乎占了语文成绩的半边天,所以,就算为了成绩,也应该多读书的。
不过,经过近十来年我对教育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我觉得,读书不仅仅是有助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读书习惯的培养是有助于孩子的一生的。说穿了,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爱上读书,就有可能告别低质庸俗无聊的生活方式。
如果孩子还没有养成读书习惯,一年级孩子可以给他买一些易于理解的图画书,让有趣、多彩、活泼的图画书开启孩子的阅读,孩子从此认识书,认识阅读,认知知识的世界。
一年级孩子非常有必要读些课外书,至于说到要不要买,我还是建议一定要买几本的,量力而行。
至于说到推荐 哪些书给一年级孩子,这要看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个体喜好情况而定。
我把这个学期跟踪的一年级孩子的读书情况通过一个案例来做简要分析:
A,是一个一年级男生,在入学前很少读书,识字量也非常少(这在我第一次陪他读书时就大致能感觉到)。
最初我陪他读的是比较有趣的绘本,比如《点点点》,比如《三个强盗》等,都是字少图多、趣味性比较强的。当然他还和更多的同学一起听老师大声读故事。
在陪读的过程中,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个孩子识字量和知识的接触面比较受限,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理解范围,和一些阅读量较大的孩子,对同一个故事的理解和联想以及聊天的内容也会受限。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可以自己读了,或者自己结合图画一起来理解故事,这个孩子一个字一个字用手指点着读,他还处于一个最初的识字阶段。不久之前的一次故事中,老师让每一个同学读出来图中的一句话,唯有这个孩子,说“我不识字。”其实他也认识一些字,只是相对少了不少,而且自信不足。
对于这个孩子,老师经常鼓励他从学校借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
在对他 了解中,在上学前机会没有读过书,家里也可以说没有读书的环境。对此,小一和其他同学的差别不是很明显,因为大家都在一个适应期,可随着时间的过去,差别会越来越大。
不管以前是否读过书,小一开始,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阅读了,此时孩子正处于阅读爱好和习惯的培养期,很容易通过阅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更助于他全面的发展。
不仅要给孩子买几本书,同时还一定要尽可能帮助孩子创造一些接触书的计划:
比如:带孩子去儿童图书馆;
陪孩子参与一些儿童阅读活动;
陪孩子去书店;
鼓励孩子从学校或者图书馆借书回家;
每天尽可能和孩子一起有读书的时间等。
通过这些活动,你自然会发现很多适合自己孩子的图书,并且你也帮助孩子打开了阅读的大门。
读书是一个慢功夫,也是学习效果极好的一项活动,只是急不得。
我在以往的回答、微头条、头条号文章中推荐过很多图书,可以自行翻阅查找,另外最近正在头条号推出的专栏“十三个故事,给孩子带来的改变”,是我在这个学期做的孩子阅读跟踪笔记,有兴趣的可以阅读。也欢迎大家留言互相交流!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从小学前就开始培养。
举个例子。我认识两个小孩子,一个是五岁的学龄前儿单,还有一位是读了一年级的小学生。前者父母从两三岁就开始陪他读绘本,到五岁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会读没有拼音的书了。我看到他的那天,他跟着他奶奶,手里拿着一本书,里面一篇篇小短文大概在五百到八百字之间,他随身带了一个铅笔,自己安静地坐在一旁读书。读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就用铅笔圈起来,晚上回家问他妈妈。他妈妈也不要求他读多,每天一篇。他能在五岁的时候就可以做到这样,一定是跟养成的习惯相关。
另外一位一年级的学生,她妈妈在上学前从来没有对她讲过读书的事,也没有陪她读过书。她上了一学期的课,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对。做作业和考试的时候永远都看不懂题目。比如说数学题里面经常有先圈一圈再计算,她完全是凭直觉看到列着的式子在那儿就直接去写计算答案,却从来看不到或者不会看“圈一圈”三个字。语文也一样,一篇小阅读,里面有填空,她知道去填(对不对还另说),跟着来一问,请把文章中表明什么什么的内容易划线划出来,她就不知道划,那半道题永远都是漏掉的。其实,一年级学了半学期下来拼音 都学过了,看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因为她习惯不好,理解能力真的很差。
所以提醒家长们,孩子读书要趁早。不要问有没有必要买,也不要问推荐什么书。我经常建议家长每个月最少带孩子去一趟书店或者图书馆(如果能够每周都去更好),让他自己看他喜欢看什么书,慢慢地从他喜欢的书着手,养成每天必看书的习惯,知识和阅读理解的能力会因为积累慢慢提升。不仅对于他一二年级做习题的理解能力有提升,也有利于他今后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