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当年也被很多人认为属于“笨人”一类,但是最后却成了圣人,究其原因就是一个坚持,不要相信什么智商情商测试之类的东西,只要相信,任何事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不要想着聪明来省事,一定要肯花时间花精力去想办法,去试,去总结,一定可以学好的。
智力测试这件事本身就不是特别靠谱,现在比较靠谱的就是韦氏智力测试方式,可是其实它更偏向于成人的测试,而不是测试孩子,而且从心理学和脑科学的角度上来讲,孩子开小差或者是表现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很有可能是智商高造成的,天生的高智商的人认知抑制解除高于正常人。
我们总是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天才和疯子有一些相似之处,尤其是艺术家,像梵高、海明威,包括中国诗人海子,都觉得他们有点疯子的特征。那么,天才和疯子是不是真的有必然的联系呢?
《鹦鹉螺》的这篇文章给出的结论是:天才和疯子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认知抑制解除”,而一个拥有“认知抑制解除”能力的人,会成为天才还是会成为疯子,取决于这个人的智能。
首先,什么叫“认知抑制解除”呢?先来说说什么是“认知抑制”。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接触大量的信息,由于大脑每秒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大量地忽略信息。比如,你跟一个陌生人见面,可能会重点看他的脸,而不会注意他的衣服上有几颗纽扣。这种时刻忽略和过滤信息的本能,就叫“认知抑制”。这是一种本能,不用学,每个人都自动进行。
而“认知抑制解除”,则是说有的人能解除这个认知抑制的本能,专门注意到被一般人忽略掉的信息。举个例子,青霉素的发明人亚历山大·弗莱明,他就是发现了细菌培养皿里有一处发霉了,在这个霉点周围没有细菌,然后发现了青霉素。要知道,当时的科学家在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培养皿又多,发现类似发霉这样的样品污染其实非常正常,如果想要高效出成果的话,就必须忽略这些污染。而弗莱明恰恰就是注意到了别人忽略的信息,拿到了诺贝尔奖。
认知抑制是理性的。认知抑制解除是非理性的。艺术家经常能从生活中不被注意的小细节上得到灵感,做出创造性的作品。疯子也是这样,他们会关注不该关注的细节,也不会过滤错误的想法。认知抑制解除,这就是天才和疯子的共同之处。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拥有“认知抑制解除”能力的人,会成为天才还是会成为疯子呢?
天才和疯子的差别在于智能。
智能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智能高,他就能判断哪些细节重要,哪些细节不重要,他就能在“认知抑制解除”之后,再次忽略不重要的细节,把重要的细节留下,成为自己的灵感来源。而那些智能低,认知抑制解除水平又特别高的人,他的大脑就会被大量不重要的信息和幻觉轰炸,不能控制自己的想法,就成了一个疯子。这就是天才和疯子最重要的区别。
所以说,“智能”和“想法多”,是两个不同的维度。智能是对想法的选择和加工处理。只有想法没有智能, 你就是疯子。只有智能没有想法,你就缺乏创造性。有些领域更强调智能,有些领域更强调想法。在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硬科学”领域,天才和疯子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因为硬科学对智能要求高,能够进入这一行业的肯定都是有一定智能的人,他们善于判断,不太可能疯掉。
所以,要想当天才,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具备“认知抑制解除”的同时,还能够保持高智能。
如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生存的环境有比较强的多样性,他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创造性,同时又能保持理性。所谓“多样性”的环境,就是各种复杂的经历。比如一个能接触到不同文化的环境,一个多语言的环境,或者是生活经历坎坷,有过贫困或者单亲这样的苦难等等。
最后,“智能”和“想法多”的关系,也许就相当于“学习好”和“跑得快”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的维度。要想在两个不同的维度保持强大的创造性,一个公式就可以解决了。创造力 = 大胆尝试新想法× 智能。既要任性做想做的事,还得保持理性。
而且就算是孩子真的可能天生的智商不是特别高,但后天的智慧培养也一样可以让孩子变得比其他人更具有智慧和能力,孩子从小最需要的还是家人无条件的爱,但要记住温柔但有边界,以及你对他很信任的权威期待,要传递给他,陪伴,呵护和言传身教,一定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很正直又很优秀的人,只要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格,学习成绩在这个世界真的不是重要到夸张的程度,工作上只要勤劳肯干态度端正(态度决定一切是所有高端人才的统一认知),永远都比那些所谓的聪明人耍小手段,唯利是图,要走得更长远也走得更高,所以真的不需要过分的担心这些事情。
而且说不好,也许孩子是个小天才呢[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