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转发锦鲤了吗

今天你转发锦鲤了吗?

我有一个朋友,她微博的画风是这样的:

今天你转发锦鲤了吗今天你转发锦鲤了吗

当然了,在锦鲤面前,这些都算小意思。常上微博的各位没少体验被锦鲤支配的恐惧吧?微博上的锦鲤大王,靠发锦鲤图片粉丝过千万,最火的一条微博被转发了859万次,评论达到258万条。

今天你转发锦鲤了吗

更有人开玩笑构建了一整条“好运食物链”:

今天你转发锦鲤了吗

生活中的迷信信念和行为层出不穷,为什么我们会对玄学和迷信乐此不疲呢?

也许,这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1.偷换概念和问题:人虽然拥有最智慧的大脑,但人并不愿意做复杂的思考,哪怕面临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人们也喜欢快速地靠直觉来回答(Morewedge & Kahneman, 2010),常见的一种做法是把一个难的问题替换成相似但更容易的问题。比如在判断一个人职业的时候,把 “这个人有多大可能是教授”替换为“这个人是教授吗”。当我们为考试成绩焦虑,看到锦鲤的时候可能就会把 “期末考怎么才能过”替换成“转发锦鲤能帮我过了期末考吗?”,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万一呢?”。

2.相似性启发式:人在做判断时会走一些捷径,比如当我们看到两个事物的表征具有相似性时,更容易相信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一启发式常见于养生迷信中,比如看到核桃像大脑就认为多吃核桃会变聪明;孕妇吃了兔肉,孩子会变兔唇;印度北部的人相信吃了猫头鹰的眼珠子可以让人也具备夜视能力;澳大利亚的人相信吃了袋鼠可以提高弹跳力,等等。

相似性启发式还有一个表现是标签效应。心理学家Rozin(1986)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要求被试把糖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贴上“氰化钠-有毒”的标签,研究发现,被试虽然是亲手把糖装进去的,但依然不愿意使用里面的糖。标签引发的迷信俯拾皆是,很多小区里的电梯都不设18层,因为暗指“18层地狱”;而4因为跟“死”谐音,也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而富商大贾为了讨个彩头,不惜花大价钱上个谐音“发发发”的8888车牌号。

3.消极偏好:相对于积极的信息,人们会更多地注意消极信息,并且会更多地受到消极信息的影响。比如淘宝上的一个差评对我们的影响可以抵消掉十个好评,明星的一条黑料就足以败光路人缘。研究也发现,负性预期也更容易被我们捕捉,作为我们日常推理和判断的依据(Risen & Gilovich, 2008)。进化心理学认为,消极偏好有助于我们保证自己的安全。但这也会被迷信利用。比如老黄历或者星座运势的“忌XX”,就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从而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去照做。

4.因果直觉:人们发自内心地喜欢推断两个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Michotte, 1963),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因果直觉占用的认知空间极小,不需要有意识的加工(Hassin, Bargh, & Uleman, 2002)。这成为了迷信思想和行为的温床。比如《阴阳师》大火时流行的各种抽SSR的迷信。

5.证实性偏见:人们总是倾向于证实而不是证伪一个想法,或者倾向于重复相应的行为而不是尝试新的行为。这也让我们更容易迷信。当你看到一堆许愿锦鲤的人成功还愿,你还能淡定吗?

今天你转发锦鲤了吗

至此,我们可以做出一个总结:

我们的大脑很喜欢偷懒,在做出判断时喜欢走捷径(相似性启发式),当我们遇到相对复杂的问题时,还会寻求简化(偷换概念和问题),看到负面信息时,还容易被消极偏好带节奏,它还很喜欢把不相干的事情联想在一起(因果直觉)。当看到迷信消息时,它还喜欢顺着走(证实性偏见)。

我一边这么想,一边转发了条锦鲤,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点赞。

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

为什么我明知道不该相信锦鲤,但还是转发了?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Morewedge, C. K., & Kahneman, D. (2010). Associative processes in intuitive judgment.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4, 435–440.Rozin, P., Millman, L., & Nemeroff, C. (1986). Operation of the laws of sympathetic magic in disgust and other domai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0, 703–712.Risen, J. L., & Gilovich, T. (2008). Why people are reluctant to tempt fat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5, 293–307.Michotte, A. (1963). The perception of causality. New York, NY: Basic Books.Hassin, R. R., Bargh, J. A., & Uleman, J. S. (2002). Spontaneous causal inferenc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38, 515–522.Kahneman, D. (2011). Thinking, fast and slow. New York, NY: Farrar, Strauss, Giroux.文:暗涌

原创文章,作者:互联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xinli.com/54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29日 下午10:49
下一篇 2021年8月29日 下午10:51

相关推荐

  • 原生家庭理论,别太当真!

    我们都无法否认,“原生家庭”几乎决定性的影响了我们整个人的心理发展、人生状态。 从事母婴研究的亨利·马西博士,经过对76名婴儿,30年的统计跟踪,发现那些“不理想”的父母养育的孩子…

    知识 2021年8月29日
  • 网络小说中的「爽文」,是怎样让人感觉到「爽」的?

    所谓网络小说中的「爽文」,让人爽的点有千千万万个。 什么绝境反杀,大仇得报,莫欺少年穷,恐怖如斯。 什么霸道总裁,俊俏王爷,痴情皇帝,他们都要爱上我。 爽点千变万化。但是,在它们背…

    2021年8月29日
  • 网络骂战求生指南

    上周中秋节的时候参加了知乎在成都举办的阴阳怪气展,还跟大家一起聊了聊阴阳怪气的事。其实我们混迹网络,难免会碰到一言不合就开喷的情况,张昕老师之前对杠精的类别可以说分析地很透彻了。网…

    2021年8月29日
  • 学不会的东西,过了几天自动会了,究竟是为什么?

    学不会的东西,过几天就自动会了,基本上每个人都经历过。这到底是神的旨意,还是大自然的馈赠?——欢迎来到本期的《走进科学》。 事实上,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考完试,等到成绩下来,拿到…

    2021年8月29日
  • 摆脱负能量,情绪管理终极攻略

    人际边界和情绪边界 在我们讨论情绪管理时,也不得不提到一个流行的概念,“边界”,简单的说,“边界”可以这样定义: 为自己的情绪/行为负责,不把自己情绪的责任/行为的责任推给别人; …

    2021年8月29日
  • 成熟的人,内心自由,行为自律

    在生命旅程中,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内外有别,就很难获得有效的成长。 内,就是指内心世界,外,就是指外在的行为。 在有些成长课程上,会灌输一些信念,比如想到就去做到,或者相信就是看到,都…

    2021年8月29日
  • 女性在学习上逊色于男性?一种偏见罢了

    作者:译言来源:微信公众号:译言(ID:yeeyancom) 随着高考录取工作步入尾声,很多学子都收到了自己心仪院校的录取通知,然而却并非所有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 最近有…

    知识 2021年8月29日
  • 自卑的人很在乎别人,深度解析自卑(附攻略)

    一 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基本属性,而且还认为自卑是人进步的动力。 这样的理论,影响了很多人。 一方面我们被自卑所折磨,另外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接受它,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减缓自卑…

    2021年8月29日
  • 决心早睡却玩到三点丨罪恶快感 ,霸占了大脑认知资源

    文:时差少女S来源:心理0时差(ID:PsyTime)原文标题:下定决心早睡,却刷手机到三点 | “罪恶快感” ,霸占了大脑的认知资源 上周末,少女给自己制定了一项工作计划:每周回…

    2021年8月29日
  • 如何告别自我攻击,与自己和解?

    自我接纳这样一件事,已经被大家充分的认可了;一个充分的自我接纳的人,往往在生活中表现得更加的放松,生活也更有活力,自我接纳度高的人,往往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当今时代,完全自我接纳的…

    2021年8月29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shixinli.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0309.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shixinli.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